2003年,内蒙古挖出一具女尸,随后考古人员将女尸的11层外衣一层层撤掉。不料,当撤到最后一层时,一年轻考古人员颤着手指,惊恐地指着女尸,突然大喊:“快跑!”
说真的,2003年那阵子,内蒙古吐尔基山采石场上一直都挺热闹,工地里机器轰鸣,石头被一块块切开。
那天,天气闷得厉害,工人们干着干着,突然发现石壁里藏着点不一样的花纹,有人喊了声:“有东西!”大家都停下来看,那会儿没人想到,这一下子,把一段尘封的契丹谜案给掀了出来。
考古队没多久就赶到现场,领头的是个年纪有点大的专家,姓张,张老师人不多话,做事一板一眼,现场气氛很紧张,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遇上这种大墓,谁都不敢大意。
那口大红棺椁抬出来的时候,几个人合力才挪动,有人悄悄问张老师:“这会不会是王爷、妃子什么的?”张老师只是低头看着那只刻着金凤凰的棺材,没说话,但神色比刚才更紧了。
开棺前,考古队里有个小伙子叫小李,刚大学毕业不久,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项目,现场有记者、有人录像、有人拍照,气氛比平时热闹太多。
小李手都在抖,嘴上还逞强:“哪儿有那么多传说里的妖魔鬼怪,咱们这是搞科学。”
谁也没料到,棺盖掀开那一瞬间,空气里竟多出一股子奇怪的味道,小李一边记录一边悄悄皱了下鼻子,那种刺鼻的气味让他脑子有点发晕。
里面躺着一具女尸,头上戴着凤冠,脸上蒙着红纱,身上的衣服一层盖一层,花样不重样,小李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场面和书上讲的比起来还要玄乎。
考古队开始一层层揭衣服。这活儿既要快,还要稳,太慢怕氧化,太快又怕损坏,每揭一层,小李就用相机咔嚓一张,手里全是汗。
到了第八层时,大家发现女尸周围有些奇怪的金属物件,像是祭祀用的东西,张老师盯着看了半天,轻声嘀咕:“契丹的女巫,还是公主?”
整个过程没人敢大声说话,只有工具碰撞的细碎声音,第十层衣服被撤下时,女尸身体已经露出大半,皮肤颜色异常发黑,像是被什么东西泡过一样,小李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
等到最后一层衣服准备揭开,谁也没想到,女尸的身体突然渗出黑色液体,那气味一下子冲得人喘不上气。
小李本能地就喊了一声:“大家快出来!”张老师立刻反应过来,带着人就往外撤,几秒钟时间,帐篷里只剩下棺椁和女尸,所有人都在外面喘气。
事后检测发现,那些黑色液体竟然是剧毒的水银,张老师说这是古人用来防腐的办法,但水银挥发后对人有很大伤害,小李后怕地说,他那天晚上回去,浑身都是汗,脑子里老是回想起那双苍白的手和黑色的水银。
这个墓主人是谁?其实直到今天,谁都说不准,现场有个年纪最大的王姓专家,后来带着团队前后查了整整五年,王老师他们翻遍了史书,对着墓里出土的那些萨满用的法器和衣服,一点点比对。
最后他们觉得,真正能对得上的,还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亲妹妹余庐睹姑公主。
王老师说,这墓主身份,关键得看两个细节,第一,墓里那些复杂的萨满法器,都是当年契丹王族女性才有的“专属配置”,普通贵族家里根本见不到。
契丹有个说法,把身份最高的女萨满叫“奥姑”,只有皇室血脉才能当上,第二,就是整座墓连块墓志铭都没有,这可不寻常。
王老师说,余庐睹姑公主当年跟着哥哥起兵,后来又参与叛乱,最后兵败身死,那时候政治上讲究“只字不提”,连埋人都要遮遮掩掩,正好和这座墓的情况对上了。
所以,王老师和考古队的同事们一直觉得,这女尸真正的身份,大概率就是余庐睹姑公主。
不是他们想多了,而是这墓里每一件东西都在讲着她自己的故事——既有权力的痕迹,也有被遗忘的无奈。
也有人说她可能是萨满巫师,因为墓里放了不少法器,更有一种说法,说她叫“质古”,是契丹皇室里一个身份特殊的女人,真真假假,谁都没法下定论。
2003年之后,这个女尸的新闻一度传得沸沸扬扬,网上有不少版本,有的说女尸死状恐怖,有的说是被活埋的冤魂,还有的说夜里墓地附近总有人听见女人低声哭泣。
可小李后来再回忆,最真实的,还是那天帐篷里的那股水银味和身边同事的慌乱,他说:“人死了千年,还能让你后背发凉,这种感觉,书上学不来。”
后来有专家专门研究过墓里的衣物和陪葬品,发现这些衣服穿法很讲究,层数多、样式全,很多细节都是皇室才有的。
但奇怪的是,这座墓没有墓志铭,没有太多身份信息,像是有人故意把她的名字藏了起来。墓室布置也有点仓促,像是临时赶工。
甚至有推测说,墓主人死因和政治斗争脱不开关系,有人猜测,她可能是被迫服毒,也可能是被囚禁至死。
时间长了,这事儿慢慢也淡了,可只要提起2003年内蒙古那次挖墓,圈里人都明白,那不是一般的考古发现。
至今,墓主人的身份还在学界争论,但那一刻的恐惧和悬念,留在了每个在场人的心里。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