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糖尿病管理容不得半点疏忽,无论是冬季的特殊防护,还是日常的生活细节,都需要时刻警惕风险。
“糖尿病只是血糖高点,没啥大事”—— 这是很多糖友的普遍认知,可 65 岁的刘大爷用生命敲响了警钟。
去年寒冬,一场普通感冒竟让他在三天内不幸离世。感冒带来的疲惫,叠加长期控制不佳的血糖,让病情急转直下:
发病第一天,异常口渴如影随形,喝再多水也难解干渴,恶心呕吐接踵而至;
第二天,呼吸变得深而急促,整个人虚弱得连起身都困难,家人误以为是感冒加重,并未在意;
直到第三天,刘大爷突然陷入昏迷,紧急送医后,最终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状态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家人。
这个令人痛心的案例并非个例,冬季本就是糖尿病患者的 “闯关季”,血糖波动背后藏着诸多健康隐患,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可能正悄悄酝酿着风险。
天一冷,血糖为何容易 “失控”?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不少糖友会发现自己的血糖监测数值频频超标,这并非偶然。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医师指出,冬季相对来说不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多项研究也证实,糖尿病患者冬天出现血糖或其他指标异常的情况更为频繁。
冷空气的刺激会激活人体的交感神经,促使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这种激素会加速肝糖原分解,让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骤然增加,同时还会影响肌肉等组织对糖分的吸收利用,相当于让血糖 “雪上加霜”。而冬季寒冷的天气,让大多数人减少了户外运动,要知道运动本就能提升胰岛敏感性,帮助消耗体内葡萄糖,运动量下降后,血糖自然更容易升高。
饮食和情绪的变化也在推波助澜。为了抵御严寒,人们会不自觉摄入更多肉类和高热量食物,过多的热量摄入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波动的风险;天气转冷还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烦躁,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体内激素分泌,间接导致血糖攀升。更值得警惕的是,冬季人体免疫力下降,感冒、流感等疾病更容易找上门,这些感染不仅会让血糖反复波动,还可能诱发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同时气温下降会引起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进一步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对糖尿病人而言,冬季的每一个挑战都不容小觑。
这些 “红灯信号”,越拖越危险
糖尿病的危害远不止血糖升高那么简单,它就像一个 “沉默的杀手”,在症状不明显时悄悄损伤全身器官。尤其是出现以下几种表现时,正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一定要及时重视。
血糖居高不下是最直接的危险信号,如果空腹血糖持续超过 13mmol/L,餐后血糖也高于 20mmol/L,就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的前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徐芸提醒,这类情况需尽快就医明确病因,切勿拖延。原本就存在的口渴、多饮、多食症状突然加重,也值得警惕 —— 如果近期频繁觉得口干舌燥,食欲变得异常旺盛,且没有刻意节食或减肥的情况下体重持续下降,这往往是血糖严重超标发出的预警,需要及时就医干预。
连续短时间内多次出现低血糖,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这一现象说明血糖波动幅度较大,胰岛功能正在变差,背后隐藏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病风险,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血糖反复加重病情。心血管异常更是重中之重,有数据显示,超过 7 成的糖尿病患者死亡前都出现过心律不齐、心绞痛、胸闷胸痛等症状,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高达 52.9%,血糖控制不佳时,出现心血管异常的概率更是正常人的 5-6 倍,任何一点相关信号都不能忽视。
足部问题和视力下降也常被糖友忽略。糖尿病足是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有调查显示,1000 名糖尿病患者中,超过 6 成在临终前都存在顽固性足部溃疡或坏疽,因此一旦发现足部出现异常,必须立即就医。而视力的持续性下降,伴随视物模糊、眼前有黑点、飞蚊症或看东西扭曲等症状,往往是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病变的表现,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失明。
做好这几点,糖尿病人安稳过冬
近期,气温持续走低,血糖波动愈发频繁,想要平稳度过这个 “风险高发季”,关键在于做好生活细节的管理,这几点建议一定要记在心里。
作息规律是血糖稳定的基础,医生常说 “宁愿睡到中午,也别早起瞎忙活”,并非没有道理。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会影响糖皮质激素的分泌,睡眠不足会导致这种激素释放增加,不利于血糖控制。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过早起床容易刺激血管收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建议保持早睡晚起的习惯,晚上 11 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能力调节血糖。
打胰岛素后别急着洗澡,这是很多糖友容易忽略的细节。冬季洗澡时,体表血管会因热水刺激而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可能影响胰岛素吸收,增加低血糖风险。建议打完胰岛素后至少等待半小时再洗澡,洗澡水温度不宜超过 40℃,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以内,若皮肤有破损,应避免搓洗,防止加重皮损。
运动安排也需顺应季节变化,宜迟不宜早。冬天早上气温极低,此时运动容易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糖、血压骤升,尤其是空腹运动风险更高。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爽建议,糖友可选择饭后气温回升的时段运动,每次 30 分钟左右,以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为宜;若户外结冰或天气不佳,可在室内进行简单活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发生。
血糖监测绝不能放松,冬季血糖波动大,更需要时刻掌握数值变化。监测前最好用热水擦拭手指,保证清洁干燥,若发现血糖持续不稳定,应及时就医咨询,切勿自行增减药量,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要注意预防感冒,冬季温差大、流感高发,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弱,受凉感冒后极易引起血糖剧烈波动,外出时务必做好保暖,尽量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饮食方面也需格外注意,冬季进补要适度,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的蔬菜,如白菜、菠菜、芹菜等,土豆、莲藕等高淀粉蔬菜可替代部分主食,严格控制摄入量;主食中可适当增加燕麦、糙米等杂粮比例,减少精制米面摄入;蛋白质以鱼虾、豆制品、瘦肉为主,避免油炸和高脂肪食物,遵循 “少食多餐” 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
冬季对糖尿病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考验,血糖波动背后的风险虽多,但并非无法应对。刘大爷的悲剧提醒我们,糖尿病管理容不得半点疏忽,无论是冬季的特殊防护,还是日常的生活细节,都需要时刻警惕风险。
来 源 / 华医网
平台调整了推送规则
并点击文末 “在看” 与 “点赞”
2026年卫生资格考试备考要趁早!华医题库更新快、功能全:视频课程、海量题库、精品模拟卷、晋高面审辅导一应俱全,更有每日免费刷题福利!点击卡片,立即开启高效复习!
![]()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了解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