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糖尿病患者确诊后能够按时服药、监测血糖,却常常忽视身体的“警报”。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其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却很严重。今天,我将讨论糖尿病并发症的八个早期信号,帮助大家早发现、早干预,防止病情恶化。
![]()
图片来源:摄图网
信号1:视力模糊——眼前像蒙了一层雾
可能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
很多糖友突然发现看东西模糊,甚至眼前有黑影飘动(飞蚊症),以为是“老花眼”或疲劳,其实这可能是高血糖损害了视网膜血管,导致眼底出血或黄斑水肿。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眼底检查,尤其是病程超过5年的糖友。
信号2:手脚麻木、刺痛——像蚂蚁爬
可能原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如果你经常感觉手脚发麻、刺痛,尤其是晚上更明显,甚至对冷热不敏感,这可能是神经受损的表现。长期高血糖会“毒害”神经,导致感觉异常,严重时可能引发糖尿病足,甚至需要截肢。建议每天检查双脚,避免受伤;控制血糖,必要时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
信号3:皮肤瘙痒、伤口难愈合——小伤口拖成大病
可能原因:高血糖导致皮肤感染、微循环障碍。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皮肤容易干燥、瘙痒,甚至出现反复的真菌感染(如脚气)。更可怕的是,一个小伤口可能久久不愈合,最终发展成溃疡或坏疽。建议平时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如有伤口,及时消毒并就医。
信号4:尿里泡沫多——肾脏在求救
可能原因:糖尿病肾病。
如果小便时发现泡沫多且久久不散,可能是尿蛋白增多的表现,说明肾脏的过滤功能已经受损。糖尿病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进入晚期,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建议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信号5:头晕、心慌——可能是低血糖或心脑血管问题
可能原因:低血糖或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如果突然头晕、心慌、出冷汗,可能是低血糖发作(血糖<3.9毫摩尔/升);但长期高血糖也会损害血管,增加脑梗、心梗的风险。建议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必要时做颈动脉超声或冠脉CT。
信号6:反复尿路感染——总想上厕所
可能原因:高血糖导致细菌滋生。
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糖分高,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尿频、尿急、尿痛,女性尤其常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肾盂肾炎。建议多喝水,保持私处清洁,必要时查尿常规。
信号7:走路腿疼,休息后缓解——血管堵了
可能原因:下肢动脉闭塞。
如果走路小腿酸胀疼痛,休息后缓解,再走又疼(医学上叫“间歇性跛行”),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严重时可能导致坏疽。建议戒烟,适当运动(如散步),必要时做下肢血管超声。
信号8:频繁口渴、尿量增多——高血糖在“捣鬼”
可能原因:血糖失控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如果突然变得特别容易口渴,喝水量大增,同时尿频、尿量明显增多(尤其是夜尿频繁),可能是血糖严重升高的信号。当血糖超过肾糖阈(通常>10毫摩尔/升),肾脏会通过排尿排出多余糖分,导致脱水,加重口渴感。更危险的是,如果伴随呼吸深快、恶心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属于急症,必须立即就医。建议立即测血糖,若持续高于16.7毫摩尔/升,或出现DKA症状,尽快去医院。
如何预防并发症?
①控制血糖。空腹<7毫摩尔/升,餐后<1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
②控制血压。目标<130/80毫米汞柱。
③控制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毫摩尔/升。
④定期检查。每年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神经病变等。
⑤健康生活。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糖尿病并发症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长期高血糖“温水煮青蛙”的结果。如果出现以上任何一个信号,赶紧去医院检查。记住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远离并发症,享受健康生活。
文/赵欢 周先利 何叶青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