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电梯里听到两个外卖小哥对话,其中一个外卖小哥说,他一个月可以赚到8000到1万。另一个外卖小哥很诧异,他说:“兄弟,你怎么做到的?”
他就很自豪地说:“我醒了就跑,哪个平台单多,我就跑哪个平台。我外卖、跑腿,啥都干,一天干10个小时以上。”
听他说话的感觉,好像这份工作他要干一辈子一样。我当时说实话,真的忍不住想跟他说两句话,但确实怕他不高兴。
咋说呢?大家认为钱真的是这么赚的吗?说一个真相,在一个低价值的领域,你的辛苦可能一文不值。这句话听起来确实有点难听,但我们必须得接受:这个世界,从来不按照你的辛苦程度和工作量来分配财富,而是按照创造的价值来分配财富。你以为自己每天工作12个小时就应该比别人赚得多,对吧?但现实是,有的人可能工作3个小时,收入就是你的10倍。
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们在玩两个完全不同规则的游戏。你是在用时间换钱,这是一个线性增长的游戏,干一个小时就得一个小时的钱,不干就没有,下个月还是1万,下下个月还是1万,十年以后可能还是1万。而那些挣得多的人,是在用价值换钱,这是指数级的游戏,他们做的事情可以被复制、可以放大,也可以持续产生回报。
工地上搬砖的师傅,每天扛50斤、200斤的水泥,上下八趟,可能腰都快断了,一个月8000块、1万块。但是做AI的工程师、程序员,坐在电脑前敲一个全自动化的AI脚本,可以代替10个人的工作量,月薪3万块钱起步。你觉得不公平,但市场觉得这很公平。
最近我有点迷上一个明星叫赵露思,我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我真心觉得她真厉害,咋就干啥啥行呢?
看她评论区,会有人质疑:“你们天天迷她,凭什么一个演戏的人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能赚这么多钱?我们辛辛苦苦一年都抵不过人家拍一集电视剧的收入。”那你说为什么?
因为人家随便穿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就有可能因为她穿过而卖爆,厂家就会有大量的订单,然后不停扩大生产,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推动钱的流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个社会谁都不是傻子,谁也不会为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或事情去买单。记住一句话,存在即合理。
很多人听到这里会说:“那我没有技术,也没有资源,也没有赵露思那个颜值,我不搬砖,能干啥?”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维,觉得自己干这个事儿是没得选,其实从来都没有认真想过什么叫做创造价值。价值的创造不是天生的能力,是后天可以培养的一种思维方式。
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上千次、上万次,干十年和干一年的能力,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这就叫做机械劳动。自媒体创作者每天拍一条视频,干一年和干十年,能力可真是天差地别,这就叫做价值积累。区别在哪?
在于你做的事情有没有复利效应。复利效应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今天的努力是在为明天打下基础,明天的努力是在为后天打下基础,这就是滚雪球式的增长。
流水线的工人今天拧1万个螺丝,明天还是拧1万个螺丝,后天依然拧1万个螺丝,没有积累。而短视频创作者今天拍一个短视频有100人看,明天有200人看,后天有500人看,这是积累。
但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一层,他们会觉得老一辈子经常讲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太洗脑了,会觉得只要足够拼命、足够努力,攒够一定的钱存银行,利息就会自动跑过来,结果累死累活几十年,银行卡里的数字依然让人绝望。
其实我以前有的时候也这么想。大二的时候,因为欠网贷,出去找工作,去了一个已经毕业的学长开的房产经纪公司,在三亚卖房子。其实在三亚卖房子还行,还真有点前景。我到那块问:“一个月底薪多少钱?”一个月底薪2600。
没去之前,我暗暗下定决心,一个月2600块钱,我到那块不是赚底薪的,我一天要卖10个房子,一个月卖100套房子,肯定能赚大钱。
但是我在那块上了一天班,第二天就不去了。因为那一天一共打了上百个电话,基本上都是通了直接挂断。晚上刚好赶上他们公司发工资,我发现很多人都只拿底薪。
后来我意识到,这件事情其实做一天和做一个月好像也没啥区别,都是低价值的重复劳动,大海捞针、拼概率。哪怕有一天运气好,卖出去一套,接下来还是继续打电话拼概率。所以第二天我就申请了离职。
当我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开始改变策略,不追求短期的利益。其实这也是大家经常会犯的毛病,做什么事情都想马上见结果,那不行。我当时不追求短期利益,追求长期积累,开始研究互联网、研究短视频,每一天做的事情都是在给未来铺路、提升技能。
所以我发现很多人失败就失败在这里,他们总是把盲目当成进步,把辛苦当成美德,每天忙得团团转,从来都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今天做的这件事情有没有让我变得更值钱?如果每天做的事情明天换个人也能做,那就是在浪费生命;如果每天做的事情能让你积累经验、能力、资源、影响力,那就是在投资未来。
还有一种人更可怕,他们知道要提升价值,但是方法错了。花几万块钱去报各种培训班,学习各种技能,今天学短视频,明天学直播带货,后天学私域运营,结果学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没一样精通,没一样落地。学习本身没有问题,但盲目的学习,其实想的不是把这件事情做成、做明白,而是要走捷径。
真正的价值提升不是学习更多的技能,而是在一个领域深耕到别人无法替代的程度。一个人做了1年的内容创作,他对于选题的判断、对于用户心理的把控、对于内容节奏的控制,不是一个学了3个月速成的人能比的。这种积累无法速成,也无法被轻易替代。所以当你在一个领域达到不可替代的程度时,钱自然会找上门来。这真的不是鸡汤,是市场规律。稀缺的东西永远值钱,而满大街都是的东西,永远不值钱。
所以你要的不是让自己更辛苦,而是让自己更稀缺。给大家分享三个方法:
第一,选对赛道,不要在一个天花板很低的领域死磕。送外卖再努力,一个月也就挣1万块钱;但做内容努力到一定程度,月入10万很正常。不是说送外卖不好,而是如果把它当成一种长期的策略,那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
第二,积累资产,就是你在不工作的时候,它也能为你产出有价值的东西。一个爆款的视频是资产,一个忠实的粉丝是资产,一个可复制的方法论是资产,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是资产。而你的体力不是资产,你加班的时长不是资产,这些东西用完就没有了。
第三,建立壁垒。壁垒就是别人无法短期复制的东西,专业技能是壁垒,个人品牌是壁垒,独特的资源网络是壁垒,系统化的方法论是壁垒。这些东西需要时间去积累,一旦建立起来,就是你最大的护城河。
很多人等不了,他们想要快速赚到钱,想要立刻见效,于是就会做一些看起来很辛苦,但实际上没有积累价值的工作。这些工作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把它当成终点,而不是跳板,就永远困在原地了。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什么?用眼前的工作解决生存问题,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真正有价值的技能,用战术养活战略,而不是被战术困住一辈子。
记住,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资产,不要轻易拿它换取微薄的收入。与其每天工作16个小时挣1万块钱,不如每天工作6小时挣3万块钱。这不是梦想,是选择。
什么样的钱值得去挣?有积累的钱,有复利效应的钱,有杠杆运作的钱。什么样的钱不值得去挣?纯粹消耗体力和时间的,没有提升任何能力空间的,明天换个人也能干的钱,这种钱不值得去挣。
记住这句话,低价值的勤奋比懒惰其实更可怕,因为它会让你产生一种“我很努力”的错觉,让你心安理得地待在舒适区,最后浪费掉改变命运的所有机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