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王智华 朱力严 张刚
在许昌胖东来生活广场旁,一个不足三平方米的路边织补摊,静静伫立了二十余年。摊主刘结实年近花甲,双手布满老茧,却用一针一线,织就了一段关于坚韧、诚信与城市温度的故事。11月4日,大象新闻记者在摊前,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缝东来”刘结实老人。
“缝东来”火出圈:诚信织就全国口碑
“广州的、上海的、天津的,还有河北邢台的……”说起这个织补摊,刘结实自豪地展示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递包裹。许多顾客慕名而来,甚至将破损衣物邮寄千里,只为让他亲手修补。每天少则十几单,多则二三十单,忙时凌晨三点起床,深夜十二点才收工。
“咱没门店,就收得低点,一般一二十、二三十块。”刘结实始终坚持低价、利民的经营原则。在他看来,这份信任源于诚信:“你看于东来那么大企业家都讲诚信,咱更不能砸了招牌。”
![]()
从绝境到生路:一针一线撑起一个家
二十多年前,正值壮年的刘结实突患肝硬化腹水,因家境贫寒无力医治,一度靠低保度日。走投无路之际,他带着家人来到许昌,在胖东来超市旁支起一个小摊,靠缝补衣物勉强糊口。“当时就想着能挣口饭吃。”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刘结实仍忍不住落泪。
然而,这座城市没有辜负他的坚持。低廉的收费、精湛的手艺,加上邻里街坊的关照和城市管理的人性化,让这个小摊逐渐站稳脚跟。更幸运的是,紧邻胖东来带来的巨大人流量,为这个小摊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顾客。如今,刘结实不仅主动退掉了低保,还养活了一大家子人,成为许昌市民心中“修衣必找”的手艺达人。
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小摊里的大时代
“在这二十多年,我也见证了许昌的发展,真是发展得好。”刘结实感慨道。从建行旧址到如今的药房,周边环境不断变迁,但不变的是街坊的热情和城市的包容。采访当天,即便是周二胖东来的闭店日,仍有顾客络绎不绝前来取衣、送修。
一位刚取完衣服的市民指着修补处说:“原来这里有个洞,现在一点看不出来,这活儿做得真好!”这样的认可,刘结实听了很多遍,他说,这也是他继续坚守的理由。
![]()
小小织补摊,不仅是谋生之所,更是城市温情的缩影。在快节奏的时代里,刘结实用慢工细活守护着一份传统手艺,也用诚实劳动赢得了尊重与尊严。正如他所说:“有啥难事了言一声”——这句话,既是于东来给予这个小摊儿的温暖,也是小摊主人回馈社会的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