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上厕所再也不用排队等到急煞人了。”家住浦东新区高桥镇北街的汤世秀拧开簇新的一体式卫生间水龙头,对于58岁的汤阿姨来说,哗哗的流水声格外悦耳。
![]()
逼仄破旧的巷陌,多幢老宅都是浦东文物保护点,但另一面却是居住空间的窘迫。汤世秀来自安徽桐城,25年前,她和丈夫来到上海,租住这间小屋。它有近百年历史了,房梁上的雕花记载着岁月的沧桑。
没有独立的卫生设施,清晨5时,天还蒙蒙亮,汤阿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拎着沉重的马桶,快步奔向弄堂口的公共厕所,“早晚高峰时,不单是上厕所要排队,连倒马桶的粪池边都排满了人”。
白天的“不便”尚可忍受,夜晚的“煎熬”才最磨人。“这里的公共厕所,晚上9时就关门了。”汤阿姨说,“我们还好,老人起夜多,很不方便。”汤阿姨回忆起过去难挨的时光:“老房子漏风,冬天半夜冻得发抖,也只能在屋里‘解决’。窗门紧闭,那股味道……唉,别提了。”
洗澡,则是另一个“将就”的工程。“冬天洗澡,一边洗,冷风一边往里灌,根本受不了。”常年的租户身份,让他们对“改造”这件事,想都不敢想。“我们是外地人,租的房子,怎么会有人来管你这个?”
转机出现在去年春天。“房东打电话,说村里要给我们免费装马桶。我第一反应是真的不要钱吗?”随后高桥镇北街的工作人员上门登记,说要给我们免费上门安装一体式卫生间,汤阿姨半信半疑。
没想到,没过多久,施工队真的来了。在屋外勘察、排管、接线……因为弄堂狭窄,大型机械进不来,工人们就靠人工一点点挖。“他们先在外面把管道都排好,大概花了一天时间。然后进屋里装,从开工到装好,总共就两三天,快得很!”汤阿姨说,施工队把冰箱挪开,安装了一个集马桶、面盆、镜子和淋浴喷头于一体的全配套卫生间。
![]()
“真的一分钱没花!”她反复跟记者提及这件事,连房东都说“没想到”。
“你知道吗?我现在觉得运气真好。”汤阿姨笑得合不拢嘴,“碰到这么好的上海房东,25年没怎么收我们房租;现在又碰到了上海这么好的政策,给我们装了免费马桶。”“以前刚来上海,总觉得自己是‘外地人’。现在,邻里都熟悉了,上海对外地人真是越来越好了。”
从一只马桶的“消失”,到一方空间的“安居”。对汤世秀一家而言,这个小小的变化,不仅带来了生活的便利,更带来了被这座城市接纳和尊重的温暖。
原标题:《老房有喜 | 浦东新区高桥镇北街:装卫浴不要钱 外地人享福利》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宋宁华 陈炅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