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3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7分钟
![]()
乡村学校原本只是学校地理位置显性标识与称呼,后来,拓展为通过地理位置所带来的诸多教育现象的综合表达,如:学校管理、教师配置、生源情况、学校条件及环境、家长教育能力及水平,等等。
不知道什么时候,乡村学校已经成为“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甚至是“空壳学校”和“待关闭学校”的代名词。如何办好乡村学校的价值是多元性的,也是历史性的,同时也是当下社会发展与教育现实的需要。
为了办好乡村学校,笔者提出9条建议,既有给地方党委与政府,也有给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更有乡村学校自身,等等。
1
地方党委、政府不要让学校配置
作为土地财政的引擎
学校是现代社会治理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办好教育、办好学校是地方党委与政府的重要工作,这些认知,不需要过多的讨论,已经成为地方党委、政府自觉的职能与责任。
在地方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有一个阶段,城镇化发展进程很快,土地财政是地方较大的财税收入来源,学校配置不仅作为公共民生重要资源,更是作为地方土地财政重要“调试”,这些既是合情合理,也是合规。
但是,有些地方党委与政府,借用群众对学校,尤其是优质学校资源的需求,用学校配置带动地方土地财税收入,说明地方党委、政府过度重视社会治理其他方面,如:城镇化率、工业发展、城市建设、财税收入等方面,把教育这一公共治理内容弱化,或边缘化,这是值得警惕与商榷。
2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资源上
不要亏待乡村学校
更不要亏欠乡村学校
纵观乡村学校建设话题,无论是政策导向、理论研究、地方经验及做法,无不提及乡村学校资源缺乏,这说明,教育资源不足是乡村学校建设的普遍性问题。
当下实际情况如何呢?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乡村学校的资源缺乏,一方面大家都呼吁加大对乡村学校增加资源投入。可是,经过十几年的“知道”与“呼吁”,乡村学校建设还是“江山如旧”,有些出现越来越令人担忧,这是为什么呢?
只要不是“有意的装傻”和“弱智式的屏蔽”,所有人都知道,乡村学校的资源,一直处于同一区域学校的“底部”。现在,这些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增大。只有认同现实,才能回应乡村学校建设的现状,以及下一步的策略。
3
针对乡村学校的天然短板
如何进行补齐或弱化
乡村学校天然短板,就是地理位置“远离”城区或中心城区、集镇或中心集镇,简单地说,就是居住人口少、配套设施不够、人口流动少。
乡村学校的地理位置短板,带来人口不多、配套不够、市场弥补性资源减少、教育投入不足等情况。具体体现在人员、活力、设施设备等硬件、环境、软件、周边环境等方面。
补齐乡村学校短板,主要是配齐配优教育管理和教学人员、补充与加强硬件设施、优化教育管理、创新教育教学样态、改进评价体系、扶持乡村学校个性化探索政策,等等。
弱化乡村学校短板,主要是学校规模所导致的“弱小”,学校距离所导致的“弱小”,学校资源所导致的“弱小”,学校环境所导致的“弱小”,学校基础所导致的“弱小”,等等。
4
乡村学校要站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视野
来看乡村学校的现状
教育者,包括教育研究者、教育媒体人士、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教学人士,对乡村学校现状的研究与理解,除了保持现有的教育学视野外,还需要增加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视野。
我们不妨追问一个问题,“乡村学校变成今天的状态”,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中,哪个或哪些原因是主要原因?教育本身的原因占有多大比例,是否是主要原因?现在,通过教育系统的改革与创新,对乡村学校有哪些帮助,可以取得哪些效果?
教育、学校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乡村教育、乡村学校的现状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当下可以“作为”,有些则是交给“社会”与“历史”。我们要相信,世界上最伟大的“哲人”,不是什么什么家,也不是什么什么人,而是“时间”,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一切,并公之于众,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等待,有时还是漫长的等待。
5
乡村学校发展的参照物
不是城市学校
笔者写过《“小”是乡村学校发展的优势赛道》小文,文中指出,乡村学校的发展,不应该以城市学校为参照,也就是把乡村学校建成“乡村式的城市学校”或“城市式的乡村学校”。
笔者认为,乡村学校不是办成“乡村式的城市学校”或“城市式的乡村学校”,而是办成优质的乡村学校。
这是因为,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有着诸多的不同,如:区位不同、条件与环境不同、师资与生源不同、包括多方面的资源不同,等等。这种不同,带来的是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异性,体现了因势而为,个性发展。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不同,就好像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课程不同,教学目标不同,评价方式不同、教学方式不同是一个道理。
6
研创适应乡村学校发展
的策略与路径
好多人在谈及乡村学校发展时,总是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的乡村学校。但是,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乡村学校发展状况是不同,我们需要立足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去思考乡村学校发展,否则,乡村学校发展将举步维艰。
研究与创新乡村学校发展的策略与路径,是乡村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
比如,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能否研制适宜乡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手册,手册可以但不限制于组织构架、人员配置、资料建设、工作标准、备检迎检要求、评价考研方案、设施设备标准,等等。
避免当下用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城市学校等标准与要求,作为乡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标准与要求。
7
乡村学校的目的
不只是培养新时代农民和乡村建设的留守者
有人说,乡村学校存在的主要价值,是培养新时代农民和乡村建设的留守者,这样既保存了乡村学校,使乡村文化与文明得以继承,又能让乡村还有了守护者。看似是多么“聪明”的计划,可谓一举几得。
能说出这个想法的人,不知道是“无知”,还是“红面黑心”,否则,一般人是说不出如此“聪明”的设想。我们无须多说,只说说最基本的“2+1”的认识。
“2”是两个基本思考点,一是问问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基础教育功能,是以人为基点的培养,而非以其他基点,只有培养好“人”,才能服务家庭、社会与国家,而这个人接受教育目的,是寻找更多的可能,而不是“别人”确定的“一定”,如:新时代的农民和乡村建设的留守者;二是这个“聪明”计划,陷入到人的“出生论”与“地理论”的泥塘,就应了那一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试问,我们还需要人才政策吗?还需要户籍改革吗?还允许跨地区就学、就业、定居吗?
“1”是一个积极建议,那就是让提出这个“聪明”计划的“大聪明们”,自己去建设乡村学校,他们子女在乡村学校就读,培养他们子女做新时代的农民和乡村建设的留守者,不,是乡村文化与文明传承者、守护者和发扬者。
乡村学校需要建设,乡村需要新时代农民建设,乡村文化与文明需要传承、守护和发扬,这都是没毛病的“观点”。但是,不是因为这个,就需要考虑“大聪明们”的方案。如果,用他们的方案,乡村学校减少会加速,新时代农民减少会加速,乡村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者、守护者和发扬者减少会加速。至于原因,请大家站在现实社会与人的生活立场去思考。
8
乡村学校的优势与不足
不是和其他样态学校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对比”
乡村学校与其他类型学校一样,有优势与不足。但是,乡村学校优势与不足,不能是基于其他样态学校“比较”,而得出乡村学校优势是什么,不足又是什么。
乡村学校优势与不足,应该基于学校高质量发展,应该基于学生健康成长,应该基于教育教学基础规律,应该基于国家教育政策,应该基于社会发展等方面。
纵观当下,乡村学校发展研究者、管理者、践行者,以及其他对乡村学校发展的“关注者”,谈及、研及、做及乡村学校时,就会有一个学校的样子或影子。而这个学校样子或影子,可能就是与之对应的“非乡村学校”,以此作为乡村学校的“参照指标”,从而得出乡村学校的优势与不足。
笔者认为,乡村学校的优势与不足,不应该,或者是不能全部,以其他“非乡村学校”,作为对照样本或参数,来界定乡村学校的优势与不足。
9
乡村学校和乡村文明一样
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星火传承
中国是从农耕文化与文明走出来的国度,国民的文化基因,深深刻上农耕文化与文明,对农耕文化与文明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愫,至少在这几代人身上,依然如此。
乡村,会从历史主舞台,退居于舞台的边角。但是,乡村从历史、社会、生活的舞台中退出,也是小概率事件。
乡村学校、乡村文明、乡村,某种意义是连为一体,好似缺一不可。
如何让乡村学校、乡村文明、乡村依然存在与发展,应该是我们这几代人的历史责任和现在职能。
乡村学校一旦消失,接下来的就是乡村村庄消失,再接下来就是乡村文化与文明的消失。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些,有一天真的出现。那将是多么悲催的状况。
不知道,Al能否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我满怀希望地有这样的可能,而且会有较大的概率。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教育部重点社会科学人文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局长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方华,将应邀出席校长派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2025年11月9日—11日我们在西安不见不散,年度盛会,期待您的加入,欢迎扫码报名!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
2025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发展力高级研修班暨《班主任说》编委会遴选
来源|方话
作者|方华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