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前脚刚扣押中资半导体企业、罢免中方高管。
后脚首相就在大选中惨败下台,安世风波迅速演变成一场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反噬。
这场看似“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操作不仅没捞到好处,反而让欧洲车企集体遭殃、本国信誉扫地。
![]()
哈喽大家好,小汉这篇观察,就带大家拆解:
荷兰为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安世“解封”曙光背后,又藏着哪些博弈玄机?
![]()
最近这段时间,荷兰与中国的“安世半导体风波”牵动全球神经。
一个深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欧洲小国,公然扣押中资企业资产、罢免中方高管。
![]()
本想靠美国撑腰获利,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就剧情反转。
主导此事的荷兰看守首相斯霍夫在大选中惨败下台,被戏称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陷入僵局的安世半导体,随着中荷谈判推进和中方释放和解信号,正逐步迎来“解封”曙光。
![]()
这起事件看似是企业股权纠纷,实则是地缘政治裹挟下的利益博弈。
背后牵扯中美欧科技角力、荷兰国内政治变局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
荷兰本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
![]()
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100亿美元,中方顺差724亿美元,荷兰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远超想象。
可这样一个“离不开中国”的国家,为何要冒然撕破脸?
斯霍夫下台后,新政府能否收拾烂摊子?安世半导体的最终命运又将走向何方?
![]()
看守政府赌一把:押错宝的政治冒险
风波的起点,是荷兰一场混乱的政治变局。
2024年6月,因移民政策谈判破裂。
极右翼自由党退出执政联盟,斯霍夫政府宣布辞职,沦为“看守政府”。
![]()
按照惯例,临时政府仅负责维持国家基本运转,无权做出影响长远利益的重大决策。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即将卸任”的政府,却在9月30日突然出手:
以“国家安全”为由,援引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家子公司资产。
![]()
罢免中方实控人张学政的职务,将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
更过分的是,荷兰还散布虚假消息,宣称“无法确保安世中国出口产品质量”。
呼吁各国抵制,完全无视商业规则。
![]()
荷兰敢如此“任性”,核心是两个赌注:
一是紧跟美国9月29日发布的“50%穿透性规则”,向美国递“投名状”。
二是看守政府无需为决策负责,斯霍夫想讨好美国为自己政治生涯铺路。
![]()
可荷兰显然打错了算盘,不仅低估了中国反制决心,也高估了美国的“靠谱程度”。
安世半导体70%的封装测试产能在中国东莞,核心供应链依赖中国,荷兰抢到的只是“空壳总部”。
更致命的是,10月30日中美达成协议,美国暂停“50%穿透性规则”一年。
荷兰行动的法律依据瞬间失效,成了“被美国抛弃的孤家寡人”。
![]()
中方反制迅速且精准。
10月4日,商务部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中国工厂向海外出口关键芯片。
这一击直接命中欧洲软肋,安世是全球汽车产业链“隐形冠军”,基础芯片占欧洲车企需求近90%。
![]()
禁令一出,德国大众、宝马、雷诺等车企面临停产风险。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持续短缺将造成超200亿欧元损失,已流失5万个就业岗位。
![]()
这场政治冒险,让荷兰沦为欧洲车企的“众矢之的”。
10月底荷兰议会选举,斯霍夫所在的右翼政党集体惨败。
他只能“拍屁股走人”,留给新政府一个烂摊子。
![]()
连锁反应:欧洲扛不住,荷兰陷孤立
荷兰的鲁莽举动,引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欧洲汽车产业首当其冲。
欧洲主流车企几乎都是安世客户,70%产能在中国导致的芯片断供。
让德国大众工厂停产、宝马生产线减半、雷诺推迟新车上市。
![]()
汽车产业是欧洲经济支柱,断供很快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德国采埃孚、欧摩威等零部件巨头紧急申请中国出口豁免。
但审批权在中方手中,欧洲车企只能被动等待。
![]()
荷兰本想靠美国撑腰,却遭遇“弃养”,欧盟内部也出现分裂。
德、法等国反对荷兰激进策略,因其经济高度依赖汽车产业和对华贸易。
欧盟副主席谢夫乔维奇紧急与中方沟通,却被明确告知:
必须先归还安世控制权、恢复中方高管职务。
![]()
此时的荷兰陷入全面孤立,安世荷兰总部的日子也不好过。
10月26日,荷兰安世停供中国工厂晶圆,想逼迫就范,却没想到安世中国早有预案:
![]()
库存能支撑到年底,无锡新洁能、杭州士兰微等国产晶圆厂可提供替代。
同属闻泰科技的上海鼎泰匠芯已实现量产,能完全满足需求。
![]()
反观荷兰安世,虽宣称扩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工厂。
但至少需要一年时间,短期内无法填补70%产能缺口。
更尴尬的是,荷兰安世欠中国工厂10亿元货款,却反过来污蔑“质量不达标”。
自相矛盾的说法严重损害商业信誉。
![]()
11月4日,商务部再次强调。
荷方至今未采取停止侵害中企权益、恢复供应链稳定的实质性举措,混乱的责任完全在荷方。
![]()
荷兰的孤立,本质是“将商业问题政治化”的必然结果。
全球化时代,半导体供应链早已你中有我,靠行政手段切断产业链,最终只能反噬自身。
![]()
新政府上台:和解有戏?解封看行动
斯霍夫下台后,亲欧中间派政党六六民主党党首耶滕成为新首相候选人。
这位38岁的政治新星,计划组建“广泛中间派”联合政府,核心诉求是“求稳”。
![]()
荷兰刚经历极右翼政府失败,企业和民众渴望政治稳定与可预测性。
在对华政策上,四党虽有分歧,但总体更务实:
六六民主党主张“欧洲战略自主”,倾向多边机制解决问题。
![]()
自由民主人民党代表商界利益,深知与中国撕破脸的代价。
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工党-绿色左翼联盟更倾向稳定,不支持对中强硬。
新政府的务实倾向,为事件解决带来转机。
![]()
11月初,中欧举行“升级版”出口管制对话。
荷兰放弃“联合管理层”改组计划,同意恢复张学政职务、解禁相关资产。
中方则同意分阶段解冻产能,为汽车芯片开辟“72小时快速审批通道”。
![]()
不过,和解仍停留在“框架层面”。
11月7日,斯霍夫称中方已同意恢复供应。
![]()
但中国商务部随后表态,强调“尚未见到荷方实际行动”,口头承诺无效。
必须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归还中方合法控制权。
![]()
目前来看,安世“解封”可能性增大,但仍有不确定因素:
新政府组阁需协调政策,美国未来可能继续施压,股权纠纷和供应链重组也需要时间。
但中方已通过出口豁免展现诚意,荷兰新政府也清楚。
牺牲中荷经贸互信迎合美国,无异于“捡芝麻丢西瓜”。
![]()
安世风波敲响警钟:
全球化时代,将商业问题政治化、干涉企业事务,终将损害自身营商环境和国际信誉。
中国也通过事件展现了产业链自主的重要性。
掌握核心技术和供应链主动权,才能在国际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
如今,安世半导体“解封”已进入倒计时。
荷兰新政府若能认清现实停止政治操弄,中荷关系可重回正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将恢复稳定。
这场闹剧的最终走向,将是对荷兰新政府务实选择的考验,也将为全球经贸合作提供重要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