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乌军俘虏全都交代了
红军城包围圈第一批乌军投降了,包围圈内的乌军士兵维亚切斯拉夫·克雷文科和斯坦尼斯拉夫·特卡琴科向俄军交代大量包围圈里乌军情况。
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红军城乌军被俘虏,俄军基本掌握了整个红军城包围圈内乌军部署情况。开始改变战术打法,果断打击乌军薄弱环节。
![]()
克雷文科手绘出防区火力点分布图,不仅标注了重机枪碉堡与反坦克小组的隐蔽位置,还详细说明每个火力点的换班时间与警戒规律;特卡琴科则全盘托出红军城的后勤命脉 —— 城北 M30 公路是弹药补给主通道,每日凌晨 3 点左右必有补给车队经过,护送兵力仅一个班规模。
随着越来越多红军城乌军被俘虏,从排长到后勤官的陆续投诚,让俄军基本掌握了整个包围圈内的部署细节。
![]()
他们发现乌军第 68 机械化旅名义上的三个营实际能战兵力仅一个营多,其余多为新兵与伤兵,且 122 毫米炮弹等关键弹药已实行定量供应,每门炮日均配发量不超过 20 发。这些信息相互印证,让乌军防线的薄弱环节彻底暴露。
![]()
俄军战术的果断转向
掌握情报前,俄军在红军城的进攻一度陷入僵局。这座乌东后勤枢纽依托铁路公路网构建起密集堡垒群,俄军前期强攻半个月虽夺取外围据点,却因伤亡过大未能触及城中心。
摸清乌军底细后,俄军果断改变战术打法,从全面强攻转为集中兵力打击薄弱环节,不再对所有区域平均用力。
俄军第 51 集团军前锋摩步第 5 旅率先调整策略,不再进行无差别冲锋,而是针对特卡琴科提及的 M30 公路展开精准伏击。
![]()
两个特战小组携带无人机与反坦克导弹潜伏在公路旁树林,凌晨 3 点补给车队抵达时,先以无人机锁定位置,再用导弹摧毁头车装甲车堵塞通道,随后以手雷与火箭筒攻击弹药卡车,不到 20 分钟便摧毁整支车队且自身零伤亡。
与此同时,俄军第 2 集团军突击红军城郊区居民区,不再依赖炮火全覆盖,而是以 “无人机清场 + 步兵渗透” 的组合战术推进,先摧毁乌军通讯设备与火力点,再分批攻入建筑区域。
针对城南矿渣山的新兵据点,俄军放弃硬攻,每日派无人机盘旋并通过大喇叭展开劝降,三天内便有十余名乌军士兵主动投降,剩余人员斗志溃散,俄军一个连发起进攻后几乎未遇抵抗便占领阵地。
![]()
对于城北罗金西克镇的乌军精锐,俄军则采取围而不攻策略,先用炮火切断补给线路,再以无人机昼间炸岗、夜间冷枪持续骚扰,迫使对方无法休整。
在调整战术的同时,俄军还调集主力攻克新沙霍夫北边的维尔尼村,撕开 10 多公里宽的缺口,直接威胁红军城乌军侧翼。面对乌军十次反冲锋,俄军凭借新战术连续击退,目前正集中力量围攻火车站及背后工业区的被围乌军。
![]()
法国雇佣兵的战场悲歌
在俄军战术调整带来的战场压力下,乌军增援力量中出现大量外国雇佣兵,其中法国籍人员的伤亡尤为突出。
这些雇佣兵既不熟悉当地地形,又缺乏与乌军正规部队的协同训练,往往被直接推向最前线的缺口地带,成为仓促填补防线的 “应急力量”。
![]()
俄军对雇佣兵的打击从未松懈,此前在哈尔科夫对外国雇佣兵临时部署点的精确打击中,就有约 60 人死亡、20 人受伤,其中大部分为法国公民,死者中不仅包括曾在摩洛哥殖民地步兵团服役的萨巴斯蒂安・克洛德・雷米・贝纳德,还有法军准将弗雷德里克・德莱恩的儿子亚历克西斯・德莱恩,两人均隶属于乌克兰国际军团。
![]()
更令人唏嘘的是,在红利曼市郊,一支 100 人的法国雇佣兵小队渗透时被俄军发现,随即遭到炮火覆盖与无人机轰炸,半小时内便有 87 人被炸死、9 人重伤、4 人失踪。
据俄军方消息人士透露,自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已有超 300 名法国雇佣兵抵达乌克兰参战,其中近 130 人在战斗中死亡,约 170 人已撤离,目前留在战区的仅 50 人左右。
这些带着不同目的来到战场的雇佣兵,在俄军精准打击与战术优势面前,往往沦为被动挨打的对象,不少黑人士兵刚抵达前线便葬身炮火,上演着前赴后继的悲剧。
![]()
战局背后的现实图景
红军城的战局演变折射出当前战场的整体态势,俄军不仅在乌东方向调整战术,更在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等多个方向同步推进。
在哈尔科夫州沃夫昌斯克北郊,俄军通过 AI 声纹分析技术捕捉乌军军工车间设备噪音,引导热成像制导炮弹实施定点打击;扎波罗热方向攻克卢西夫斯克阵地后,直接将乌军南部补给线暴露在火力威胁下。
![]()
乌军的困境则日益明显,东部防御部队普遍缺员,部分部队兵力不足满编状态的 60%,18-25 岁适龄男性参军率较 2023 年下降 40%,且弹药供应受西方援助限制,日均炮弹发射量仅为俄军的十五分之一。
后勤与兵力的双重压力,让外国雇佣兵成为乌军不得不依赖的力量,却又难以改变战场颓势。
![]()
总结
战争的本质是资源与信息的较量,红军城的攻防战清晰展现了这一点。
乌军俘虏的情报成为战局转折的关键,俄军的战术调整则将信息优势转化为战场胜势,而法国雇佣兵的惨重伤亡则揭开了外部力量介入冲突的残酷一面。
这些在炮火中逝去的生命,无论是被迫参战的士兵还是受雇而来的雇佣兵,都成为冲突延续下的牺牲品。
战场的每一次推进、每一次调整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个体命运的沉浮,这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珍贵,也让国际社会对冲突的尽快平息充满期待。
官方信源及链接
中华网:《俄军持续施压!在多个作战方向发动进攻,试图突破防线》
央广网:《俄罗斯就打死法国雇佣兵一事召见法大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