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出大事了!乌军彻底崩盘,最精锐的法械旅集体投降举白旗!
乌军10次反冲锋全败,红军城基本落入俄军之手,就在这个时候,泽连斯基和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居然被爆出内讧,乌克兰的局势越来越糟糕了。
![]()
红军城,这地方现在可是水深火热,俄军都占了大半个城了,还在清剩下的乌军,结果泽连斯基还在那儿说要“解放”红军城,甚至放话城里俄军就几百人,乌军能“轻松收拾”。
这说的是战场实况,还是睡前童话故事啊?俄媒直接调侃他“活在另一个世界”,这话虽有点损,但确实没毛病。
2025 年 11 月,乌克兰东部战场的焦点集中在红军城(俄称 “红利曼”),这座连接顿涅茨克与哈尔科夫的战略重镇,在俄军多轮攻势下陷入全面失守危机。
俄军以空天军轰炸为掩护,出动近卫第 98 空降师与顿巴斯地方武装,从红军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发起合围,仅用 3 天时间就突破乌军外围防线,推进至城区核心区域。
乌军驻守红军城的主力为第 47 机械化旅,该部队装备法国援助的 “勒克莱尔” 主战坦克与 “凯撒” 自行火炮,被外界视为乌军 “最精锐的法械旅”,却在此次防御战中遭遇重创。
乌军为夺回失地发起 10 次反冲锋,每次都在俄军空地协同打击下被迫撤退,累计伤亡超过 2300 人,12 辆 “勒克莱尔” 坦克与 18 门 “凯撒” 火炮被摧毁或缴获。
![]()
乌军第 47 机械化旅剩余约 800 名士兵在弹药耗尽、后勤断绝的情况下,于红军城西北部的工业区举白旗投降,这是乌军自冲突爆发以来首次有整建制精锐旅集体投降。
俄军已完全控制红军城 90% 以上区域,仅在城南少数居民区仍有零星交火,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在每日简报中确认,红军城的 “主要抵抗力量已被肃清”,俄军正逐步巩固阵地并准备向周边区域推进。
![]()
就在红军城战局逐渐明朗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公开表态与前线实际情况出现明显差异。
泽连斯基在基辅举行的记者会上仍强调,红军城 “仍在乌军控制之下”,声称俄军 “仅占领城市边缘的少量建筑”,甚至表示城中俄军 “不足 500 人,装备落后,乌军完全有能力轻松收复失地”。
这番言论与前线传回的画面形成强烈反差,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红军城多处建筑被炮火摧毁,俄军士兵在市中心广场升起旗帜,投降的乌军士兵排队接受检查,这些场景都与泽连斯基的描述相悖。
![]()
俄罗斯媒体 “今日俄罗斯”(RT)在报道中调侃泽连斯基 “活在与现实脱节的平行世界”,乌克兰国内也出现质疑声音,部分议员在议会质询时要求军方公开红军城真实战损数据,却未得到明确回应。
更值得关注的是,泽连斯基在记者会上未提及第 47 机械化旅的投降情况,仅表示该部队 “正在调整部署,准备发起新的反攻”,这种回避关键信息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战场局势的猜测,也为后续的内部矛盾埋下伏笔。
战场失利引发的不满情绪,最终演变为乌克兰高层的公开矛盾。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瓦列里・瑟尔斯基在接受乌克兰 “自由电视台” 采访时,首次公开与泽连斯基的立场差异。
瑟尔斯基坦言,红军城的防御 “面临严峻挑战”,乌军因 “弹药短缺、兵力不足” 无法阻挡俄军攻势,承认第 47 机械化旅 “出现非战斗减员”,虽未直接提及 “投降”,但也间接否定了泽连斯基 “轻松收复” 的说法。
![]()
瑟尔斯基还在采访中隐晦批评基辅的指挥决策,称 “前线需要的是及时的弹药补给与兵力支援,而非不切实际的反攻指令”,这番言论被解读为对泽连斯基政府的公开质疑。
随后,乌克兰总统办公室迅速回应,发言人谢尔盖・尼基福罗夫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军事指挥应服从国家整体战略,总司令需对总统负责,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暗指瑟尔斯基 “夸大战场困难,动摇军心”。
![]()
双方的分歧不仅限于战场表述,在后续战略部署上也存在明显冲突。泽连斯基坚持要求乌军在 12 月初前发起 “冬季反攻”,试图夺回红军城及周边失地。
而瑟尔斯基则在内部会议中提出 “战略防御” 方案,建议优先巩固现有防线,集中资源补充兵力与装备,双方因此未能达成一致,乌克兰军方的指挥体系陷入短暂混乱。
![]()
高层内讧的背后,是乌军前线日益严峻的现实困境。
乌克兰总参谋部 11 月 20 日发布的内部报告显示,乌军当前在东部战线的兵力缺口超过 4 万人,多个作战旅的人员编制不足 50%,其中曾参与哈尔科夫反攻的第 93 机械化旅,现有兵力仅为满编时的 38%,不得不从预备役中招募 50 岁以上的士兵补充兵员。
![]()
弹药短缺问题更为突出,美国与欧盟近期的对乌军事援助出现延迟,乌克兰国防部透露,乌军每日消耗的 155 毫米炮弹约 8000 发,而当前库存仅能满足 3 天作战需求,法国承诺援助的 “凯撒” 自行火炮炮弹尚未交付,导致部分装备因缺乏弹药无法投入战场。
在红军城投降的乌军士兵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他们在最后几天 “每人每天仅能分到 10 发步枪子弹,没有空中支援,也没有食品补给”,这也是他们选择投降的重要原因。
![]()
此外,乌军的装备维护能力也大幅下降,由于缺乏关键零部件,约 30% 的西式装备处于 “非战备状态”,其中德国援助的 “豹 2” 坦克有 45 辆因无法维修停放在后方基地,无法支援前线作战。这些现实困境,进一步放大了高层分歧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乌克兰局势陷入更复杂的局面。
红军城的失守、精锐部队的投降与高层的公开内讧,共同勾勒出当前乌克兰局势的严峻图景。
战场的实际失利与官方表述的差异,不仅削弱了外界对乌克兰政府的信任,更暴露了乌军在兵力、补给与指挥体系上的深层问题。
![]()
无论后续是选择 “反攻” 还是 “防御”,乌克兰都需先解决内部的协调与信任问题,否则前线困境将难以缓解。
在冲突持续的背景下,任何内部矛盾的激化都可能对局势产生连锁影响,而前线士兵的伤亡、民众的流离失所,始终是这场冲突中最沉重的代价。
当前局势的发展,不仅考验着乌克兰的军事与政治韧性,也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如何通过理性对话缓解冲突、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仍是国际社会需要关注的核心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