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上海刮起“一月风暴”后,全国多地都出现“夺权”热潮,随即也有了革委会这样的权力机构,基本上革委会主任就是当地的一把手。
当初山东的情况很特殊,正式启用“革委会”这一名称的时间最早(与上海改名是同一天),但革委会主任倒台的时间也是最早。
其首任革委会主任名为王效禹,原本名气极大,毛主席还曾给予过指示支持,为何他却迅速跌倒、1979年还被开除党籍呢?
![]()
王效禹出生于山东益都,全面抗战爆发后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组织,1938年入党,是一位“三八式”干部。
早年他主要在山东的地方和二线军区任职,工作能力还不错,在此期间还结识了三位后来大红大紫的人物——渤海区土改工作总团团长王力、渤海区教育科长关锋以及山东分局书记康某。
康某不仅战争年代是山东的重要领导人,建国后还是山东首任省委书记,在此期间他推行过一些极“左”的政策,造成的影响很大。
而那时王效禹是康某的支持者,康某投桃报李,对他也多次表扬,让他的政治地位及职务都在不断提高。
![]()
到了50年代,王效禹担任人民检察院第一副检察长、党组书记,已成山东的一号知名人物。不过在随后的“反右扩大化”,他栽了个跟头。
当时王效禹手下有几个干部被打成“右派”,他出言维护也遭到牵连,被发配至德州国棉一厂当副厂长,直到1964年才平反。
这次经历给王效禹造成很大触动,后来他变得很“左”,也是受到了此事的影响。
王效禹复出担任青岛市副市长仅仅过了两年,大运动就爆发了,那时青岛地区也出现了“造反派”,想要冲击市委夺权。
不过,当地的职工选择保市委,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有演变成武斗的风险。
![]()
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为大家安全着想,亲至现场调解,在他的努力下,情况终于稍有好转。
其他青岛市委的干部也都在为稳定局势而努力,可王效禹却特立独行,公开支持“造反派”夺权,等于是又添上了一把火。
青岛的事后来捅到了中央,毛主席在指示中点明:那位副市长王效禹的意见是正确的。从此王效禹就成了钦点的“革命干部”,也成了山东“造反派”的头头。
10月9日,中央在北京召开政治工作会议,领导小组破例让王效禹列席参加,这让他察觉到是个机会。
当时的领导小组负责人是康某,在山东工作时期对王效禹的印象不错。而且康某的儿子张子石时任青岛市教育局局长,王效禹看准时机狠拉这层关系,获得中央层面的政治依靠。
![]()
1967年1月,在康某等人的授意和支持下,王效禹先后在青岛、济南“夺权”成功,基本获得山东的大权。
3月省革委会成立时,王效禹担任主任,从此更加肆无忌惮,不仅擅自关押了山东前省委书记谭启龙,还将手伸向军权。
他鼓动一些“造反派”去冲击济南军区,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袁升平多次跟他交涉,却没得到很好的结果,双方产生严重矛盾。
事情闹上去后,中央的康某等人支持王效禹,不久王效禹兼任济南军区第一政委,获得山东的党政军大权。
由于这一切来得太过顺利,王效禹的野心被无限放大,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做,都会得到上面的认可。因此,他异想天开地要去江苏“夺权”。
![]()
他多次调动山东枣庄、临沂等地的造反组织,去江苏徐州夺权,曾一度打跑了支持许世友批准的革委会组织,占领了徐州。
不过徐州毕竟是江苏的管辖范围,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很得当地拥护,因此局势非常乱,闹出了流血事件。
中央小组的王力想到济南军区下辖的68军驻地就在徐州,便示意王效禹可以用这方面做文章。
于是在1967年7月4日,王效禹以济南军区第一政委的身份来到徐州,名为视察68军,实则想搞乱当地的局势。
68军军长张轾秀、副军长吴怀才都是出自红四方面军的老干部,与许世友关系密切,历来也都听从南京军区的指示。
![]()
王效禹到达后,批评68军“脚踩两只船”,还鼓动当地“造反派”喊口号:南京部队滚出徐州城。这些行为,把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气得够呛,王效禹算是得罪了两个大军区。
至此,他仍没有收敛,1968年11月,山东省革委召开第五次全委会,王效禹鼓动造反派重新“夺权”。次月,“文攻武卫”造反组织占领馆驿街派出所,多地开始冲击公安部门。
随即王效禹开始党同伐异,将省内40%的县、市革委会推翻或改组,名为收拾乱象,实则安插自己的人手。
可他的做法让山东多地社会秩序出现反复,直接影响到生产运输,引起国务院的重视,周总理对此都极为不满。
上面得罪完了,地方上对他也很有意见,王效禹因为长了一张凹凸不平的脸,被山东人称为“王二麻子”,当时很多地方都刷出标语,要打倒“土皇帝”王二麻子。
![]()
1969年4月的九大,王效禹的好运走到头了。预备会议的小组会上,许世友因徐州问题质问王效禹,王矢口否认,还当场跟许世友争论,强词夺理。
许世友本就憋了一肚子火,立马上前抓住王效禹的脖领子开骂,吓得王立马闭嘴。
要处理王效禹,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所以九大后,王效禹就被留在北京学习。1969年5月20日,中央增补袁升平、李水清、李耀文等人为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
5月25日,中央发出26号文件,开始揭发王效禹的问题。29日,济南军区、山东省革委会召开联席会议,对王效禹进行批判。
此后王效禹虽然还挂着职务,但实际已经靠边站了。会后,由杨得志、袁升平主持山东的工作。
![]()
1971年3月30日,中央正式撤销王效禹的职务。4月14日,他被下放到辽宁盘锦农场监督劳动改造。
山东此后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山东大地坑连坑,王二麻子坐山东,人心不足往上爬,六个第一化成空。
1979年,中央开除王效禹的党籍,直到1985年他才重获自由。这时他倒有些良心发现,不愿回乡,旁人问他原因,回道:
当年参加抗战,我带出去那么多家乡子弟,基本都牺牲了,我不忍心看那些烈士的家属。为什么我没有死,人家死了呢?
最后这一问,或许也是他人生的感叹,如果牺牲在战场,他会是烈士,可参与动乱后,连党籍都被开除了。1995年3月3日,王效禹病逝,终年80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