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得知许世友挂帅,武元甲为何敢放言必胜?结局让人极度舒适

0
分享至

1979年,面对越南的不断挑衅,人民日报一篇《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吹响了反击的号角。当72岁的许世友将军受命挂帅的消息传到河内,被誉为‘红色拿破仑’的越南大将武元甲,竟然公开说出了“必胜”二字。只可惜,他的自信是建立在三重他自认为坚不可摧的支柱上。



第一重误判:错把故交当软肋

武元甲永远记得1950年的那个春天。那时他徒步17天穿越原始森林来到中国,陈赓将军亲自在昆明迎接他。在随后展开的奠边府战役中,正是韦国清带领的中国军事顾问团,手把手教会越军如何构筑工事、组织炮火,更是无偿提供了足以装备10个陆军师的全部武器弹药。



这段"同志加兄弟"的岁月太过深刻,以至于武元甲始终相信,中国不会对曾经的弟子真正出手。他甚至当着所有人的面断言:解放军最多做做样子,根本打不过来。



剧照

他或许不知道,在南宁的前线指挥部里,许世友将军也曾对着地图久久沉默。那些即将交火的阵地,有不少是中国工程兵当年亲手帮越军修建的。但当边境的枪声一次次响起,当中国边民倒在血泊中,这位少林出身的将军知道:有些底线,必须用生命来守护。

第二重误判:远水难解近渴



剧照

1978年底访问苏联时,武元甲被邀请参观了一场现代化军事演习。看着苏制T-72坦克碾过荒野,他心中最后的不安似乎都消散了。回国后,他指着刚刚签署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对同僚说:"这次我们有了坚强的后盾。"



可他忘了,在更早的1969年,当苏联在珍宝岛碰得头破血流时,就已经明白与中国的冲突要付出多大代价。在莫斯科的决策者眼里,越南这步棋很重要,但还没重要到要押上国运。当战事真正打响,来自北方的承诺,最终化作了一纸空文。

第三重误判:看不见的传承



剧照

看着许世友花白的头发,武元甲想起自己在延安见过的那些老红军。他以为时代已经改变,现代化武器才是战场的主宰。这个判断,让他犯下了最致命的错误。



他看不到,许世友在战前亲自踏勘边境的每一个山头时,那些年轻参谋要小跑才能跟上他的脚步;他也不知道,这位老将军把少林功夫的灵活与革命战争的智慧完美融合,创造出的"翻边战术"即将在亚热带丛林中重现光芒。



最具历史反讽的是,越军引以为傲的防空导弹系统,正是20年前中国专家冒着美军轰炸帮助他们建设的。当这些熟悉的武器指向曾经的老师时,武元甲或许没想过:学生最熟悉的战术,老师又怎会不了解?

雷霆万钧:老将的智慧与温度



2月17日黎明,炮火映红了天际。许世友的"24字方针"看似朴实无华,却像一位老中医号准了脉。当越军严阵以待在主要公路时,解放军的先锋部队正沿着乡间土路快速穿插——这些小路,很多还是当年援越抗美时中国工兵开辟的。



最让人动容的是谅山战役前的那一刻。当越军依仗坚固工事负隅顽抗时,许世友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不准有一个越南兵在谅山市区。"这不是冷酷,而是一位老将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对手:适可而止。他知道,只有彻底打消对方的侥幸心理,才能最快结束战争,减少更多伤亡。

历史的温度与回响



战后第二年,武元甲被免去了国防部长职务。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开始有更多时间在河内的宅院里侍弄花草。偶尔,他会不会想起1940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的情景?想起那些手把手教他看地图、布阵地的中国老师?



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武元甲作为越南政府代表再度访华。当他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不知是否想起许世友——这位值得尊敬的对手,已在五年前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土地。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鹤羽说个事 incentive-icons
鹤羽说个事
这里是鹤羽说事儿,说点儿你爱听的事儿~
632文章数 1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