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是不是刷到任泽平那个 “20/80 分化定律” 了?这哥们儿可是房产圈的 “流量密码”,十年前一句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至今还是业内的口头禅。现在他又放话:中国楼市的普涨时代彻底结束了,以后会是 “20/80 分化”——20% 有人口流入的一二线城市,房价可能慢慢回升;剩下 80% 的低能级城市,得长期 “阴跌”,甚至很多房子会变得没价值。
这话听着有点玄乎,但咱扒开数据一看,全是身边的真事儿。任泽平在演讲里说,70% 以上的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得花十年、二十年,啥意思?就是这些城市现在盖好的房子,按现在的销量,得卖一二十年才能清完。我老家那个十八线县城就是例子,2019 年一套 120 平的新房要 89 万,去年问了问,60 万就能拿下,跌了快三成,还没人抢,二手房挂中介一年都没人问价。反观上海、杭州这些城市,政策一松绑,部分楼盘认购量直接涨了 88%,完全是两个极端。
那为啥会变成这样?根本不是啥 “玄学”,全是实打实的逻辑。首先,房子建得太多了!2020 年的时候,全国城镇户均住房就超过 1.1 套了,早就不是以前 “抢房” 的短缺时代了。但关键是 “分布不均”,三四线城市占了全国 70% 的库存,去化周期高达 34 个月,县城更夸张,要 47.6 个月,而一线城市才 10 个月,根本不够卖。其次,人都跑了!年轻人要找工作、要发展,肯定往有产业的大城市去。东北、西北很多地级市,人口一年年往外流,房子没人住,自然不值钱。任泽平团队算过,现在 20-50 岁的置业人群已经见顶回落了,未来买房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最后,城镇化也慢下来了,以前每年能涨 1.3 个百分点,现在连 1 个都不到,靠 “进城潮” 撑房价的时代过去了。
这分化带来的影响,咱普通人感受最真切。先说说那 80% 的低能级城市:河北有个地级市,2024 年房子才卖出去 38%,很多新小区晚上亮灯的没几家,成了 “鬼城”。更扎心的是,这些地方的房子想卖都卖不掉,我一个粉丝说,他在三线城市的房子挂了半年,降了 20 万还是没人要,中介都劝他 “干脆租出去算了”。而那 20% 的核心城市呢?虽然也有跌的,但核心地段很抗打。深圳有业主高峰期 800 万买房,后来 600 万卖了,看着亏了,但你去看上海内环、北京二环的次新房,因为土地没了,反而很保值。还有个连锁反应,房企也开始 “用脚投票”,90% 的房企可能会消失,以后盖房子的,基本都往大城市挤。
聊到这儿,我得说句掏心窝子的实在话:任泽平的 “20/80 定律”,本质是戳破了 “闭眼买房能赚钱” 的谎言,但咱也别把它当成 “圣旨”。首先,这 20% 的城市不是都涨,得是 “有产业、有人来” 的核心城市,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的核心城和卫星城,像苏州、佛山这些,而不是所有一二线都算。兰州、太原这些城市,虽然是二线,但库存压力大,房子也难涨。其次,那 80% 的城市也不是全没救,长三角周边的三四线,比如江门,库存就降得很快,因为能蹭上大城市的红利。
最关键的是,这分化背后,其实是 “资源的重新洗牌”。以前地方靠卖地赚钱,不管有没有人,先盖了再说,现在人口一跑,库存就爆了,这是 “土地财政” 的后遗症。而大城市有产业、有工作、有好学校,自然能留住人,房子才有需求。咱普通人别光盯着房价数字,得看自己所在的城市:有没有新产业进来?年轻人是多了还是少了?菜市场、学校、医院这些配套是不是越来越好?这些才是楼市的 “底色”。
以前总有人说 “买房稳赚”,现在看来,那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 房子少、人多、钱松。现在时代变了,住房总量够了,人口在流动,钱也更谨慎了。以后的楼市,不是 “城市和城市的分化”,是 “有价值的城市和没价值的城市” 的分化;不是 “房子和房子的区别”,是 “有人住的房子和没人住的房子” 的区别。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