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今明两年该不该买房,身边不少朋友都在纠结,觉得现在房价好像降得差不多了,是不是该抄底。
但房产圈的专家都提醒,现在入手要谨慎,搞不好2030年就给自己埋了大隐患。
这不是危言耸听,三个实打实的坏消息,都是关系到未来房子能不能保值、卖不卖得掉的关键。
先说说第一个坏消息,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压力,到2030年可能还没消化完。
现在全国城镇住房拥有率都到96%了,空置房超8500万套,光三四线城市的广义库存就高达42.3亿平方米,按当前的去化速度得128个月才能卖完,这都超过十年了。
![]()
可能有人觉得“库存”这词太抽象,举个具体例子就明白了,洛阳的商品房库存大概18万套,月均销售还不到3000套,算下来去化周期得60个月,也就是五年。
今明两年在这些地方买房,相当于往已经堆满货的仓库里再添一件,等2030年想出手的时候,市场上还是一堆房子在卖,你的房子根本没竞争力。
而且这些城市还在不断新增供应,2015-2020年那几年土地出让金涨了300%,但常住人口只增了7.2%,建的房子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
到2030年,这些过剩的房子只会让房价更难稳住,专家预测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可能较2025年再跌30%-50%,有些“鬼城”甚至会回到2015年的价格水平。
第二个坏消息,人口流失导致的购房需求萎缩,2030年只会更明显。
三四线城市现在每年人口流出超100万,都是年轻人往一二线城市跑,而25-35岁正是购房主力人群,这部分人少了,房子自然没人接盘。
![]()
东北部分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已经超过30%,就是因为人口外流太严重,很多房子常年没人住。
根据出生人口数据推算,2030年后购房主力人群规模会慢慢减少,而且城镇化率也快接近饱和了,新增的住房需求只会越来越少。
再加上保障房的冲击,“十四五”期间全国要筹建900万套保障房,这些房子价格比商品房低不少,还能满足刚需,直接分流了一部分买房需求。
今明两年买的商品房,到2030年可能要和大量存量房、保障房竞争,想卖出好价钱难上加难,甚至可能出现“卖不掉、租不出”的情况。
第三个坏消息,区域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今明两年买错地段,2030年房子可能变“不动产”。
现在不是所有房子都贬值,核心城市核心地段还能勉强稳住,但远郊新区、弱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已经成了高风险区。
![]()
比如南京都市圈的句容,特别是宝华板块,之前依赖南京的外溢需求,现在房价从高点直接腰斩,想卖都没人要。
南京的溧水、高淳这些远郊区,虽然通了地铁,但距离主城太远,本地需求饱和,投资客撤离后,房价跌幅一直很大。
可能有人会说,我买的是刚需房,自己住不用考虑涨跌,但你得想,万一遇到急用钱的情况,房子卖不出去怎么办?而且房子作为家庭最大的资产,贬值太多也会影响家庭财富。
那今明两年真的不能买房了吗?也不是,关键是学会避坑,别碰弱三四线城市和远郊新区,尤其是那些人口持续流出、产业薄弱的地方。
其次,优先选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比如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的主城区,这些地方人口流入多,需求相对稳定,就算不涨价,流动性也有保障。
别盲目加杠杆,现在房贷利率虽然不高,但如果未来收入不稳定,还款压力会很大,而且房子贬值后可能出现“负资产”的情况。
2030年的楼市,肯定是“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的格局,那些现在看起来便宜的房子,可能未来会更便宜,还卖不掉。
买房毕竟是大事,花的是一辈子的积蓄,一定要多看数据,多了解城市的人口、库存情况,别听中介或者开发商的一面之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