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李玉琢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晓宇 项超
“以前牛犊生病,要么跑20多公里去镇里买药,要么请兽医上门打针,一次就得花200多块钱。现在家门口有兽药店,50块钱就能解决,太方便了!”
谈及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西苏木的农牧服务新变化,牧民格斯日的夸赞里满是实在的获得感。
此前,锡尼河西苏木长期受困于“买药难、看病贵”的农牧服务短板,既制约了牲畜养殖效益,也成为牧民增收的现实阻碍。3个月前,随着兽药店与畜牧兽医院的协同落地,不仅彻底破解了这一难题,更以“药品供应+精准诊疗”的服务升级,为呼伦贝尔市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激活牧区振兴新动能,写下了生动的实践注脚。
过去,锡尼河西苏木没有稳定经营的兽药店,诊疗端的问题更为突出,乡村兽医只能处理简单病症,遇到牛羊误食铁丝、骨折等复杂情况,既无法精准诊断,又因缺乏职业兽医师资质难以对接市场,牧民只能舍近求远赴外地诊疗,时间和经济成本双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地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先后赴鄂尔多斯考察兽药厂,赴赤峰市调研大型畜牧兽医院,最终锚定“补药品短板、强诊疗能力”的思路,分步推进兽药店与畜牧兽医院建设。
在兽药店建设上,当地经过多方比对,选定专注牛、马、羊等五畜专用药品的生产企业。这家企业不同于“换包装”的通用药厂,从源头上杜绝了贴牌风险。项目落地依托多方协同推进:旗供销合作社提供装修服务,嘎查集体牵头投资,同时叠加政策资金扶持,共计投入30余万元建成。
自今年7月6日开业以来,这家兽药店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开业首月销售额便突破3万元,且后续月均收益保持稳定态势。更让牧民受益的是,药店药品直接对接厂家,无中间差价,定价与当地旗县相近甚至更低,还专门给当地牧民5%的价格优惠,服务范围已覆盖临近乡镇。同时,药店解决了乡村兽医“无证售药”的难题,规避了无证经营的违法风险,还提供两个稳定就业岗位,运营收益中会提取4.5%用于嘎查集体分红,实现了“便民+增收”双赢。
如果说兽药店解决了“买药近、买药省”的问题,那同步建设的畜牧兽医院,则补上了“看病准、诊疗专”的短板。
这座总投资160万元的畜牧兽医院,由120万旗本级项目资金和40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共同支持。畜牧兽医院内X光室、住院室、手术室等功能区划分明确,尤其引入的X光设备,彻底改变了过去“凭经验判断”的诊疗模式。“以前牛羊误食铁丝,只能瞎猜位置,现在一拍X光,有什么异物看得清清楚楚!”锡尼河西苏木党委副书记、苏木达安娜说。
为保障诊疗资质,当地特意聘请了权威的职业兽医师。目前,畜牧兽医院的设立为嘎查集体提供了5个就业岗位,年底还会向嘎查集体进行收益分成,与兽药店的分红形成互补,共同壮大集体经济,是名副其实的“惠民项目”。
如今,在锡尼河西苏木,兽药店与畜牧兽医院已形成服务合力:前者提供平价正规药品,降低养殖成本;后者依托专业设备与资质,破解诊疗难题。两者协同构建的完整农牧服务链条,不仅让牲畜健康有了保障,更让牧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从“买药难、看病贵”到“家门口享专业服务”,锡尼河西苏木的农牧服务升级,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为牧区完善公共服务、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