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立冬三不做,家人无灾祸”,是指哪三不做?

0
分享至


“立冬三不做,家人无灾祸”。

这句流传千年的民间谚语,像一盏暖黄的灯笼,在寒冬将至时为中国人点亮了生活的智慧。

11月8日立冬将至,这句老话再度被人们提起。

它究竟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又为何能跨越时空,成为代代相传的生活指南?


一、不妄动杀生

立冬时节,草木凋零,动物蛰伏,天地间弥漫着“藏”的气息。

古人将此时视为“四绝日”之一,认为“立冬水旺金绝”,金气消散,水气渐盛,自然界进入阴阳交替的临界点。

在这样的节点上,老祖宗定下“不妄动杀生”的规矩,绝非简单的迷信,而是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


《礼记》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随意捕杀动物,不仅破坏生态平衡,更被视为“触怒神灵”。

在古代,立冬前一日的“冬祭”仪式中,人们会提前备好贡品,绝不会在立冬当天杀生。

这种禁忌背后,是农耕文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人们相信,尊重生命,才能获得来年的丰收与平安。

如今,我们虽不必严格遵循“不杀生”的旧规,但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仍值得深思。


二、不盲目进补

“立冬补嘴空”,这句民谚道出了中国人对冬季进补的重视。

从北方的羊肉汤到南方的黑米粥,从饺子到萝卜,立冬的餐桌上总少不了热气腾腾的滋补佳肴。然而,老祖宗却留下另一句忠告:“不盲目进补。”

《备急千金要方》中早有警示:“冬时大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减缓,若盲目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非但无法吸收,反而可能引发肥胖、血糖升高等问题。

尤其是老年人,冬季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过量进补无异于“火上浇油”。


古人进补讲究“循序渐进”,比如立冬后先以萝卜、白菜等应季蔬菜清肠,再逐步加入羊肉、牛肉等温补食材。

这种“先清后补”的智慧,与现代营养学不谋而合。

如今,我们更应摒弃“大补特补”的误区,选择温润易消化的食物,如枸杞红枣茶、山药排骨汤,让身体在温和中积蓄力量。


三、不争吵斗殴

立冬的寒风不仅吹冷了天气,也容易让人情绪低落。

古人观察到这一点,定下“不争吵斗殴”的规矩,认为此时“阴气重,阳气乱”,情绪波动会破坏体内阴阳平衡,甚至招来灾祸。

这种禁忌背后,是农耕社会对“家和”的极致追求。

冬季是农闲时节,一家人围炉而坐,若因琐事争执,不仅伤和气,更可能影响来年的劳作配合。

因此,民间流传着“立冬吵一架,来年穷到家”的俗语,用夸张的说法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也证实,冬季光照减少会导致血清素水平下降,容易引发抑郁情绪。

此时,我们更应学习古人的智慧——遇到矛盾时,不妨泡一壶热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沟通;

感到烦躁时,可以练练八段锦、太极拳,让身体动起来,情绪自然会平复。


“立冬三不做”的禁忌,看似是古老的规矩,实则是中国人“天人合一”哲学的生活化表达。

它告诉我们:冬季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蓄力的开始;

不是放纵的借口,而是节制的考验。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些禁忌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比如“不盲目进补”提醒我们,健康不是靠一顿大餐就能获得的;

“不争吵斗殴”告诫我们,家庭的和睦需要日常的维护;“不妄动杀生”则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该如何实现。


“立冬三不做,家人无灾祸”,这句谚语像一根无形的线,串起了五千年的文明记忆。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打破多少规矩,而在于读懂规矩背后的深情,

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庭的珍视,对自然的顺应。

这个立冬,让我们带着这份智慧,温暖过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强到丧失理智,福建舰服役后美俄接连嘲讽,性能不行且战略失误?

强到丧失理智,福建舰服役后美俄接连嘲讽,性能不行且战略失误?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11 07:49:06
白酒立大功!医生研究发现:糖尿病喝白酒时,或有6种好处!

白酒立大功!医生研究发现:糖尿病喝白酒时,或有6种好处!

游者走天下
2025-11-07 14:29:11
平行世界四维空间真存在吗?网友:我去过阴间,在上五年级的时候

平行世界四维空间真存在吗?网友:我去过阴间,在上五年级的时候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5-06 00:07:14
日本高官发出威胁,中日未来若开战,核武或许是唯一选择!

日本高官发出威胁,中日未来若开战,核武或许是唯一选择!

通文知史
2025-11-09 20:45:02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

北京商报
2025-11-10 17:34:05
乌军士兵在哈尔科夫州大规模投降

乌军士兵在哈尔科夫州大规模投降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11-10 15:11:02
南京男子花198万买房,7年后才发现地下室,原房东一直没搬走...

南京男子花198万买房,7年后才发现地下室,原房东一直没搬走...

诗词中国
2025-11-10 18:32:41
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发起反攻,进展迅速

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发起反攻,进展迅速

名人苟或
2025-11-10 19:45:07
中国船舶邀请26年前捐140元造航母的“小朋友”参观,附赠福建舰入列纪念手表

中国船舶邀请26年前捐140元造航母的“小朋友”参观,附赠福建舰入列纪念手表

澎湃新闻
2025-11-10 19:13:05
才买2年就被车企“抛弃”?这群车主开始破解车机了。

才买2年就被车企“抛弃”?这群车主开始破解车机了。

差评XPIN
2025-11-11 00:09:14
李湘回湖南娘家!父母住大别墅,客厅堆满鲜花,她却不敢露全脸

李湘回湖南娘家!父母住大别墅,客厅堆满鲜花,她却不敢露全脸

娱圈小愚
2025-11-10 09:10:46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难得君
2025-10-29 19:26:55
假如日本出兵介入台海,中国大陆可以攻打日本本土吗?

假如日本出兵介入台海,中国大陆可以攻打日本本土吗?

知鉴明史
2025-10-26 08:30:03
卫健委通报医院回应,当事人报警,涉事副院长与女医生将被问责

卫健委通报医院回应,当事人报警,涉事副院长与女医生将被问责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08 05:57:56
369元!小米“价格屠夫”又出手,这次到底值不值?

369元!小米“价格屠夫”又出手,这次到底值不值?

雷科技
2025-11-10 14:42:47
腰粗屁股大女生看过来,粉色吊带配紫色瑜伽裤,这样穿自信又时髦

腰粗屁股大女生看过来,粉色吊带配紫色瑜伽裤,这样穿自信又时髦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0 15:03:35
祖院长早期下基层照片被挖出!儒雅帅气,网友:桃花眼好"闪亮"

祖院长早期下基层照片被挖出!儒雅帅气,网友:桃花眼好"闪亮"

夜深爱杂谈
2025-11-10 20:47:09
女子发现男友脖子“草莓印”及暧昧聊天后悔婚,一审判女方返还17万元彩礼

女子发现男友脖子“草莓印”及暧昧聊天后悔婚,一审判女方返还17万元彩礼

红星新闻
2025-11-10 21:18:13
电讯报分析维尔茨表现不佳:队友拖了他的后腿是原因之一

电讯报分析维尔茨表现不佳:队友拖了他的后腿是原因之一

懂球帝
2025-11-11 09:22:07
几乎所有人都背着债,政府负债,企业负债,钱到底跑哪儿去了呢?

几乎所有人都背着债,政府负债,企业负债,钱到底跑哪儿去了呢?

流苏晚晴
2025-07-21 18:37:59
2025-11-11 10:59:00
狼小妖
狼小妖
一只逍遥三界的疯小妖
550文章数 208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创了纪录 上台20天中方两次强烈抗议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创了纪录 上台20天中方两次强烈抗议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何超莲窦骁真的没离婚?

财经要闻

巴菲特谢幕信: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下一代丰田GR卡罗拉或搭全新2.0T四缸发动机

态度原创

艺术
家居
亲子
数码
本地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家居要闻

四方食事 不过人间烟火

亲子要闻

不孕不育人数已超5000万,男性如何守护生育力?牢记6个建议

数码要闻

谁还在买电视?中国市场连续四月下滑 10月出货量暴跌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