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海南一位网友发视频称,她女儿已经三个月,但她突然发现生孩子时医院的出院记录上标有“分娩一活男婴”字样,怀疑自己是不是抱错了孩子。
![]()
该网友在视频中标注文字:“今天拿出院小结一看,发现上面记录分娩一男婴,那我养了三个月的闺女是抱错了?三甲医院应该不会吧”。从网友提供的出院记录上,可以看到该记录来自于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该视频引发大量网友的关注,评论区不少医务人员留言表示,可能是套用病历模板,没有改到数据。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抱错的可能性不大,建议她去做亲子鉴定,安下心。
10日上午,有记者联系了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人员称,没有抱错孩子的可能性。
该工作人员说,如果有人产生在医院抱错孩子的疑问,可以自行做亲子鉴定,“如果确实错了,产生的任何费用以及相关责任医院都会承担。”
医院弄错新生儿性别的“低级错误”偶有发生,多因医护人员疏忽或记录失误导致,后续医院的善后措施也各有不同。
2016年4月,杭州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生护士没有严格执行新生儿性别核查制度,在腕带上写错了新生儿性别,虽然监控显示孩子一直在产妇身边,但医院后续还是请第三方机构对孩子做了DNA亲子鉴定,证明了血缘关系。后续当事助产士因未严格执行核查制度,被暂停护士执业,重新培训、考核后视结果安排岗位;当晚产房的巡回护士未仔细核查助产士书写的新生儿信息,扣三个月绩效工资;产科护士长行政降级;产科主任、副主任扣罚绩效工资。
2016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出具的一份疾病诊断书上,出现了孩子的性别前后矛盾,家长怀疑医护人员抱错孩子。产科主任表示诊断书中的错误是进修医生笔误导致,已向家属道歉。相关负责人称,家属可先行垫付做亲子鉴定的费用,如果确认孩子抱错,医院将承担相应费用;但如果没抱错,医院将不会承担相应费用。
2018年,杭州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也曾因护士口误引起类似纠纷。孩子刚出生时产房护士口头告知家属诞下的是男孩,随后新生儿室的护士又来纠正性别。家属随后做了亲自鉴定证明了血缘关系。医院医务科科长表示,医院愿意承担亲子鉴定费用,但拒绝了家属提出的,要医院出具保证孩子18岁前智力和身体发育正常的书面保证书的要求。
医疗文书是医疗过程的正式记录,也是医患信任的重要载体。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文书准确性体现医疗专业性,也是对患者尊重。在这个信息时代,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万万不容轻视。
撰文 | 梅斯医学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