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区30个镇街综治中心建设进度不一、标准各异的难题,近期,重庆市江津区委政法委创新工作方法,摒弃“一刀切”,实施“分片推进、典型引路”策略,通过将镇街划分为三个梯度,选取示范点召开现场会,让与会者在实地观摩中找差距、学方法,推动社会治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行”深化,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新路径。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秋日清晨,江津区朱杨镇桥坪村莲花大院里,十余名村民围坐在老槐树下。“乡情调解团”团长程大爷正在调解一起土地边界纠纷。他掏出发黄的图纸,指着上面的标记:“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分界石,两家各退一步,保留老界石,新划一条便道如何?”原本争执不下的两家人,在乡邻们的见证下握手言和。
这个充满乡土智慧的调解场景,正是江津区委政法委推进综治中心建设的生动缩影。面对全区30个镇街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区委政法委创新实施“分片推进、分类指导”策略,将镇街按建设进度划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梯度,量身定制提升方案。
“过去一刀切的工作方法行不通了。”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在调研中发现,先进镇街的创新做法得不到推广,后进镇街又缺乏学习样板。为此,区委政法委选取朱杨镇、珞璜镇、几江街道三个示范点,打造了10个观摩点,让各镇街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标杆。
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演练”
“真没想到,装修噪音纠纷在这里一小时就解决了!”在几江街道综治中心,居民李师傅攥着调解员的手连连道谢。这个场景发生在今年9月的片区现场会上,与会者亲眼见证了高效调解的全过程。
现场教学不仅让与会者“眼见为实”,更推动了实质性的工作改进。珞璜镇政法委员在参加朱杨镇现场会后,立即组织整改,因地制宜将镇综治中心从原来的80平方米扩建到200平方米,新增了心理疏导室和在线调解室。数据显示,整改后该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了12个百分点。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村社一级。几江街道南门社区综治工作站站长王琼介绍,观摩学习后,他们创新推出“楼栋议事会”制度,将议事场所从办公室搬到居民楼下。仅三季度就通过楼栋议事会解决停车难、充电桩安装等民生实事28件,群众满意度达98.6%。
一花引来百花开
在珞璜镇综治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值班员小张突然接到系统预警:某建筑工地可能发生劳资纠纷。他立即启动了“红色预警”程序,同时劳动监察、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也同步介入,成功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个智慧治理场景如今已在江津遍地开花。珞璜镇的“智慧综治”模式被推广后,全区30个镇街建起了类似指挥平台,累计预警并成功化解重大矛盾纠纷210起,避免经济损失逾千万元。
示范效应还在持续深化。朱杨镇的“乡情调解团”经验推广后,各镇街结合自身特色创新治理模式:西湖镇组建“富硒茶话调解队”,利用茶座文化化解矛盾;白沙镇成立“老街坊议事厅”,发挥老居民熟悉社情优势;李市镇打造“乡贤评理堂”,邀请德高望重长者参与调解。
数据显示,通过“抓点带面”策略,江津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整体跃升。截至目前,全区三级综治中心(工作站)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92%,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各镇街在达标基础上打造特色品牌,让平安法治江津建设更有温度、更显成效。
上游新闻 刘波 通讯员 程雅琦 胡正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