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威信县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将常态化普法教育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一环,通过构建“周周有课、月月有讲、全县联动”的法治课堂体系,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和和谐稳定构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
“每周一课”进村社,法治种子撒基层。“每周一次”已成为威信县各村(社区)雷打不动的“法治学习日”。由村(社区)干部、法律明白人、驻村法律顾问组成的普法小队,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围绕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典》、防范电信诈骗、山林土地纠纷、婚姻家庭、赡养继承等法律法规,开展形式多样的“微课堂”。这种“家门口”的普法,内容接地气、语言通俗易懂,有效解决了村民“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基层土壤。
“每月两讲”在乡镇,精准滴灌需求人群。在乡镇层面,威信县推行“每月两次”的集中普法机制。由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庭等力量组成的普法宣讲团,每月开展两次主题鲜明的法治讲座。此层级的普法更注重“精准滴灌”,将社区矫正对象、闲散青少年、外出务工人员、矛盾纠纷当事人等作为重点普法对象。通过以案释法、情景模拟、警示教育等方式,针对性地提升重点人群的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全县一盘棋”联动,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每月,威信县还统筹整合全县司法、执法资源,组织开展一次全县性的大型普法宣传活动。活动主题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阶段性社会热点,如“全民反诈宣传月”“未成年人保护周”“安全生产法普及”等。通过设立集中宣传、发放普法读物、举办法治文艺汇演、利用新媒体平台线上直播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热潮,形成了“全县一盘棋、上下齐联动”的普法大格局。
成效显著,基层治理更有“法”。威信县法治课堂的常态化运行,让群众的法治素养明显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同时,基层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得到增强,治理方式从过去的“讲人情”更多地向“讲法理”转变,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法律不是束之高阁的文本,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准则。”威信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完善法治课堂常态化机制,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红色扎西·赤水明珠’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王定松)
来源:威信县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