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晓东被评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
17年前,来自四川乐山的年轻人叶晓东,在四川省仁寿县人民法院钟祥人民法庭开始了工作的第一站。
仁寿县地处四川盆地中南部,境内多丘陵。在人民法庭这个司法审判的最前沿,叶晓东像一株稻禾,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从法律“门外汉”成长为熟谙乡土人情和基层解纷的“小镇法官”,用“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人民法庭”等个人、集体荣誉给时光以答卷。
17年里,他曾“出走”到更为艰苦的援彝一线,守望尼波镇尔曲村1095天。更多的时间,他在法庭的春秋更替里,在一沓沓卷宗间,感知着农业大县跻身全国百强县的地方脉搏,见证着小镇法庭改革变迁的四季“枫”景。
回顾这17年,叶晓东说:“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但是我一直坚持把对的事做好,把好的事做实。”
“我想做点实事”
2008年刚到法院工作,叶晓东被分到了离县城20多公里的钟祥法庭当书记员。钟祥镇是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当时法庭设在租借的镇政府的一处砖瓦旧楼里,审判庭里的法槌和法椅都是“老胳膊老腿儿”。
“刚开始很不适应,也不了解农村和农民,只能从头开始。”那些日子里,面对看似简单却要“扯皮”的乡村“官司”,自小在城里长大的叶晓东有些“水土不服”。
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叶晓东一边啃读厚重的法律典籍,提升业务能力,一边把手头的案卷翻到卷边,留心老庭长在“拉家常”间解纷的能力。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后,他长期一线办案,一步一个脚印地“打磨”自己。
![]()
叶晓东组织法庭干警开展案件讨论。
街角寿材铺的老陈,儿子遭遇车祸被撞成九级伤残。知道老陈近年生意不好家境困窘,叶晓东审结案件后,一直跟进着赔偿款是否及时支付。一天下午,老陈突然“鬼鬼祟祟”地来到法庭,四下观望后往叶晓东怀里甩了一样东西就走。叶晓东一看,是一个装着钱的旧信封。他顿时感觉怀里“发烫”,赶紧追上去还了信封,并把这个老头子“教育”了一顿。
“我只不过做了该做的。”面对老陈直白的“心意”,叶晓东感慨颇多,也更坚定了在法庭工作的信念——“为当地群众多做点实事”。
为一个田坎叔侄争得面红耳赤,为一棵老树的归属邻里反目,丈夫打牌妻子闹离婚……当年在这个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法庭里大多是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小案和“鸡毛蒜皮”的小事。
一天,杀猪铺的两口子带着离婚协议来到法庭,妻子哭诉丈夫的冷漠与大男子主义,丈夫全程冷脸只说:“随便!”感觉到男方情绪明显不对,叶晓东追到杀猪铺里,这个“闷葫芦”才吼出心声:“家散了,我还活个啥子!”叶晓东又在邻里调查中,找女方沟通,了解到两人仍生活在一起,平日吵架主要是孩子教育问题。他转述了男方的真实想法,女方也红了眼眶,几日后撤回了起诉。叶晓东再次到杀猪铺,提醒男方注意改改老毛病,这个暴脾气的大哥紧握住他的手,笑呵呵表示“听叶法官的”。
“多学一点、多问一句、多跑一趟。”靠着这简单的“三多”,叶晓东对法庭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2016年5月,他到仁寿法院龙正人民法庭担任主持工作的副庭长。龙正镇位于三县交界,案件类型更为复杂,他主动认领疑难案件,白天跑现场、找当事人,晚上整理案卷、写裁判文书。
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了快10年,叶晓东仍然保持着初到法庭时的“理想主义”。“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萌生了一股愿望,想到更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做点实事。”
这个“选择”很快到来。
守望尔曲村
2018年6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胜凉山州脱贫攻坚战役打响,选派57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扎凉山11个深度贫困县,实施为期三年的精准帮扶。
正在四川省法官学院培训的叶晓东接到分管领导的电话,“省里组织援彝,你去不去?3年时间不短,问问家人”。这时叶晓东的孩子刚上幼儿园,他询问妻子的意见,妻子知晓他一直以来的想法,一句“家里有我”给出了最坚定的支持。
山洞、隧道、晃晃悠悠的车厢、断断续续的信号,每天仅有一班的慢火车,这是当时喜德县城和尼波镇的唯一道路。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偏居大凉山一隅,是国家和四川省的贫困县。喜德县下辖镇中,尼波镇是最偏远的一个,全镇10个村都是贫困村。2018年7月3日,一个雨天,叶晓东来到尼波镇尔曲村,开始了1095天的驻村工作。
初来乍到,灰头土脸的叶晓东对村支书阿西阿沙说,想冲个澡。阿西阿沙告诉他村边有条河。这时,叶晓东才意识到“比想象更艰苦”。
![]()
叶晓东在喜德镇走访贫困户。
尔曲村是尼波镇最大的村,全村2128人均为彝族同胞,550多户里有250户贫困户。迎晨雾出发,踏星光而返,是叶晓东的日常。大路坐汽车,小路骑摩托,没路靠双脚,他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入户走访,辗转千里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精准定位、走访调查和政策宣讲。从眉山到凉山州首府西昌要走6个小时,从仁寿县家里到尔曲村驻地要两天,叶晓东隔两个月才回家一次。
在大凉山高寒地区,为了防冻防盗,“门前一堆粪”“人畜混居”“墙上不开窗”的居住习惯延续了千年。叶晓东还记得初到尔曲村山里的阿西阿比家,老两口均已古稀之年,上铺睡人,下铺睡牛和马。叶晓东看着难受,把身上带着的800元钱都给了老两口。
看到村里孩子因贫辍学,叶晓东多次自掏腰包资助生活费、校服费,并动员身边的人一起帮助孩子们重返校园。
彝区法律普及和应用程度低,作为一名有着十年基层法庭工作经验的业务能手,叶晓东不忘发挥自己的法律专长。尼波镇举办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培训班,他精心备课,围绕“在外农民工应如何维权”的主题,为4个班200余人带去通俗易懂的法律课。镇人大主席赞他课上得好,“我在走廊外面,凡是你的课,基本没有学员出来”。
脱贫攻坚,产业要发展。叶晓东给村组干部抛出了一个问题,和外面公司做生意,大家会不会签合同?村民阿西阿沙拍着胸脯回答:“我们这里的人耿直得很,嘴巴说了就上算。”叶晓东给村干部普及关于合同的法律知识,不久后,阿西阿沙主动找到叶晓东:“西昌那边的农业科技公司过来了,和我们合作开发花椒基地。走,去谈合同……”一个月后,机械进场、土地平整、播种,花椒基地蓬勃发展。
![]()
叶晓东自费给尔曲村幼教点孩子们购买糖果和学习用品。
叶晓东住的地方在村幼教点旁边,少年“小胖”尼苦伍达常拿着图画书敲门,问叶晓东书中的故事情节。尼苦伍达有一个自己画的“人民法官证”,一次他带了一个小朋友来,指着叶晓东说:“他是法官,有证。”看着两个小朋友羡慕而渴望的眼神,叶晓东在日记里写下,“年幼的心中天生具有一杆公平正义的秤”。
老人阿西阿比一家迁到了彝家新寨,曾经荒芜的山坡种上了花椒,党群服务中心建起二层小楼,尔曲村通过州级、省级验收和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清风拂过索玛花海,叶晓东来时“做点实事”的初衷,在大凉山深处抽枝与绽放。
“整个人变‘厚’了”
结束三年帮扶,叶晓东回到了熟悉的人民法庭。“感觉自己整个人变‘厚’了。”除了皮肤晒得黝黑,3年的援彝经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叶晓东。在环境艰苦、语言不通的大山深处的一腔热血,在岁月中沉淀为善于与群众打交道、敢于处理疑难纠纷、乐于多做实事的品格。
2022年,叶晓东任仁寿法院富加法庭庭长。法庭辖6个乡镇,辖区面积500平方公里,人口约32万人,是县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基层派出法庭,年均结案1200余件。法庭有3名法官,忙碌是常态。
快节奏里,叶晓东始终保持着“多跑一趟、多做一点”的热心。
老余搭乘别人的载货三轮车,翻车后重伤入院,家属到法庭起诉司机索赔。叶晓东翻看案宗时,发现这辆翻车的载货三轮车一共载了十多个同村人。“为何这么多人挤在禁止载人的货三轮上?还有哪些伤者呢?伤情如何?是否存在更多的赔偿纠纷?”虽然当时仅一件案子到了法庭,叶晓东决定主动到村上去了解案情。
原来这竟是一起“好心惹的祸”。村上土地流转,海南来的业主承包土地后雇用小组村民平整土地,工资日结。7月天气逐渐升温,务工村民年龄偏大,村干部老廖出于好意,借了一辆载货三轮车免费接送。因操作不当车子拐到了沟里,十多名乘车人摔伤。“这条路我熟,中午怕他们中暑,主动提供便民服务,为村上做好事,结果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本在村上颇有声望的老廖大吐苦水。
经过调查摸底,叶晓东掌握了大致情况,除了诉至法院的老余,还有5人在事故中受伤较重,明确表示要找老廖赔钱,7人伤势较轻正在观望中。“不仅是责任划分,还有村民之间的情绪、情感,以及后续实际能否拿到赔偿等问题。”叶晓东叫上老廖,一起到轻伤者家中看望赔罪获取谅解,又主动到重伤者家中沟通赔偿问题,分析老廖、乘车人、车主各该承担的责任。
一开始,三方分歧很大,老廖觉得委屈,受伤的村民直呼自己没有任何责任,车主一口咬定“不关我的事”。“老廖,你在村上也是一口唾沫一个钉的人,虽然是好心,开车出了事该担的责任要担。”“大家都是成年人,明知载货三轮车有风险还搭乘,自己也有责任。”“老廖给你明说了借去拉人,你不提醒劝阻还多次借出……”多次耐心地释法明理后,叶晓东判决了老余的案件,明确了三方承担责任比例,并以此为基础顺利调解了其他5户村民的赔偿纠纷,还在村里“农民夜校”讲了一堂“交通安全课”。
![]()
叶晓东(左二)监督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被告人履行生态修复义务。
17年见证法庭变化
“以前法庭收到的案件,七八成是家事纠纷和民间借贷类案件,近年家事纠纷类案件从55%下降至35%左右,合同类民商事案件大量增长。”在基层人民法庭,叶晓东敏感地感知着法庭收案变化与地方经济发展交响的脉搏。
园区食品公司与外地建筑商发生建工合同纠纷,叶晓东坚持诚实信用平等保护原则,实地查清合同约定的工程量和已完成合格工程量,判决结果两家企业均心服口服。
社区陈大爷将闲置屋顶出租安装光伏发电设备,签合同后又临时后悔。叶晓东在综治中心调解室里调解,陈大爷赔了违约金后,他又主动去社区讲了“关于合同的那些事儿”。
村委会土地流转后因承包公司经营不善,陷入“给不起租又解不了约”的“合同僵局”,叶晓东找准症结,帮助村委会顺利解除合同找回土地价值。
在援彝工作时,叶晓东曾是眉山市援助喜德县工作组临时党支部书记,当时支部完成的《喜德县中蜂养殖推广可行性研究》,为当地“原生态”高山野蜂蜜产业打开了路子。现在,叶晓东是仁寿法院第四党支部的支部书记,7个人民法庭都在这个支部,办理的民商事案件占全院的65%。叶晓东也常常利用支部学习讨论的平台,和大家一起讨论人民法庭服务地方、服务群众的好点子。
仁寿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数多。现在从农业大县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和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外地来投资、建设的企业增多。用好“云庭审”成了大家的共识。法庭常常收到外地寄来的锦旗,有在线调解千万合同纠纷后企业寄来的,有外地“云讨薪”成功的工人寄来的,有线上达成离婚协议的外籍女士寄来的……近年,富加法庭利用“网络云审法庭”开庭和调解案件比例达到50%。
“很自豪自己是人民法庭改革变化的见证者。”叶晓东感慨,现在的人民法庭不仅有标准化建设的独立场所,诉讼服务窗口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有诉讼辅导及入驻调解员前端快速解纷,还有科技法庭、云法庭、电子送达等为当事人提供了极大便利。
再忙也要走出去,是叶晓东在法庭工作的另一个坚持,把法庭“搬”到群众身边。
镇上多了共享电单车,初中生小辜偷用父亲的微信解锁骑行撞伤他人。作为法治副校长,他把这个案例搬到了学校开模拟法庭,提醒同学们“未满16岁不能骑电动车”。
富加法庭与资中县人民法院球溪人民法庭、雁江区人民法院南津人民法庭结对成为“纽扣”,共建守护沱江流域的“纽扣法庭”。辖区的滥伐林木案、非法狩猎案、禁渔期电鱼案,三起案件他坚持每一件都到案件地巡回开庭,在刑事处罚外判决生态环境修复赔偿,并“趁热打铁”给当地村民“唠嗑”普法。近两年,辖区再未发生同类案件。
回顾这17年,叶晓东挠挠头:“没有什么大风大浪,都是凡人小事,就是把对的事做好,把好的事做实。”
![]()
奋进正当其时
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历史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新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加大欠薪整治力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人民法庭是司法为民的前沿阵地,承担着社会治理的重要使命。法庭法官要主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与多元化解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为基层社会稳定和谐筑牢基础。人民法庭是联系群众与司法的坚固桥梁,我们应为推动基层法治建设不懈努力。在民事审判中,我们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加强对民生权益的保障,妥善处理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纠纷,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应对新型、复杂案件的能力,努力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认真学习全会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实际成效,履行好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为护航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手 记
“小镇法官”续写“枫桥经验”
从钟祥法庭的砖瓦旧楼到富加法庭的云审法庭,从彝区山间的泥泞小路到沱江畔的巡回审判现场,听叶晓东讲着他的故事,四川盆地人民法庭17年的面貌变化仿佛也浮现眼前。
叶晓东出生在乐山,一个空气中带着悠闲与香味的城市。他对油炸串串等当地美食如数家珍,加班会现磨一杯咖啡,闲时爱踢足球,每年总带着仪式感陪子女过生日,这样一位“生活家”,在乡镇法庭,在大山彝寨,一样过得有滋有味。
休息的间隙,叶晓东翻到了当年驻扎凉山时的笔记本。一篇“我的方便面”让人印象深刻。在尼波镇,他跑了三家店,终于买到了一盒未过期的方便面。日记里写道:“仿佛又回到了大学生活那个年代。人到中年,能够安心、坦然地静躺于这山谷中,也是一种惬意。”
说起在人民法庭的日子,叶晓东一样安心、坦然。他分析近年来案件类型的变化,谈起法庭优秀的新生力量,介绍富加法庭有“两高”,“群众满意度高、调解成功率高”。问起背后“秘诀”,他说就是一句话“做点实事,学会和当地群众打交道”。
“把对的事做好”。那些审判庭里的法理人情、调解桌上的家长里短、乡间小路的普法足迹,终将汇聚成法治中国最坚实的根基。无数像叶晓东一样的“小镇法官”,正续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
来源:人民法院报·5版
记者:姜郑勇 | 通讯员:古笑言 余瑞溪 文/图
责任编辑:陈冰|联系电话:(010)67550710 | 电子信箱:chenbing@rmfyb.cn
新媒体编辑:陶羽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