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第一批鹤岗买房者已经开始撤离:房子几万块一套,却开不起暖气,谨防消费陷阱

0
分享至

前言

2025年10月,住建局数据摆在那儿,全国已有95个“鹤岗化”城市,房子几万块一套。

可曾想,这低价房的入场券背后,是每年2000多的取暖费,和1800元的月薪。

当买房的钱不到取暖费的25倍,这究竟是安居陷阱还是时代机遇?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N

4万块买的不是家,是账本

6年前,浙江船员李海一篇帖子,点燃了无数人的安家梦。

他那句“五万八买套房”,像一颗投入深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至今未散。

紧随其后,广东小伙郑前怀揣全部家当,从白云机场直飞冰天雪地。

他花4万6买下两居室,对着新家的东西摸了又摸,感觉像做梦。

这种拥有一个家的激动,是每一个在大城市漂泊的人都能懂的渴望。


然而,好景不长,银行卡余额见底的危机很快接踵而至。

直播带货只卖出一个洗脚桶,网店开张更是无人问津。

就在郑前一筹莫展时,一条泼水成冰的视频意外爆火。

可流量上去了,粉丝们的关注点却跑偏了,他们不关心生活,只关心房子。


越来越多的人加他微信,询问鹤岗房价,中介也找上门来合作。

曾经不想再做销售的郑前,在饭都快吃不下去的现实面前,只能点头。

他的人生,就这样被流量和需求,推向了房产中介的道路。


这并不是个例,好家伙,辽宁阜新还有一个更狠的案例。

95后程序员小张,花3万买房,利用当地0.3元的极低电费和政府补贴,成功转型为“比特币矿工”。

他不仅月入稳定在2-3万,还组织了当地第一个“数字游民线下交流会”。


这些看似成功的突围故事,住建部的最新报告却揭示了另一面。

报告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外来人口的“入住-撤离”周期平均仅为2.8年。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产业支撑的严重不足和生活成本的隐性增高。


零下30度的家,你敢住吗?

神话的裂痕,源于生存成本的冰冷真相。

让我们算一笔最实在的账,这笔账,比任何鸡汤都来得实在。

鹤岗的房价确实便宜,4万甚至能买下一套70平的房子。

可房价只是入场券,真正的生存成本,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


就说说这取暖费吧,黑龙江的冬天漫长而酷寒,零下30度是家常便饭。

当地取暖费每平米27.5元,一套61平米的房子,一个冬天就要交1600元。

更别提那些位置不佳、保温更差的顶楼,费用轻松突破2000元大关。

而当地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呢?1800到3000元。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收银员,一个月的工资,可能连取暖费都覆盖不了。


广东小伙小黄就亲身体验了这种绝望。

他花4.5万在兴山区买房,找到一份超市收银员的工作,月薪1800元。

第一个冬天,他就被高昂的取暖费打了个措手不及。

为了省钱,他不得不狠心不开暖气,在零下十几度的屋里度过了一个冬天。

墙上结的冰,比他的存款还厚,手脚被冻得麻木是常有的事。

这种从身体到心理的双重折磨,是南方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取暖费只是第一把钝刀,维修费是第二把。

那些低价房多是老旧顶楼,漏水、墙皮脱落是标配。

一位购房者花了1.5万买房,结果翻新水电和做防水,却花掉了3.2万元。

这笔钱,远比房款本身更让人肉疼。


生活配套的匮乏,是第三把刀。

菜市场小得可怜,超市货品单一,娱乐场所几乎没有。

对于习惯了城市便利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枯燥是致命的。

医疗和教育资源的短缺,更是压垮有孩子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地医院连一些基础设备都没有,孩子生病了只能往佳木斯或哈尔滨跑。

学校少,师资弱,为了孩子未来,许多家庭只能再次选择逃离。

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房价低,不代表生活成本低。

这套“真实生活成本分析法”,打破了无数人对“低价=美好生活”的幻想。


留下来的,都是“人精”?

面对如此困境,是否所有人都选择了逃离?答案是否定的。

留下来的,都是找到了特殊生存法则的“人精”,他们不是简单的适应,而是主动创造。

郑前是第一种人,连接者。

他敏锐地发现,自己最大的价值,不是成为一个鹤岗的居民,而是成为一个连接“想去鹤岗的人”和“鹤岗的房子”的桥梁。


他将地域流量成功转化为个人网红身份,再转化为房产中介的商业价值。

他的故事,完美诠释了“流量-身份-价值”的个体突围模型。

如今,他开了自己的中介公司,年销售上百套,还在鹤岗买了第二套房,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但他也坦言:“我还是觉得广州好,湛江好,我从来不觉得东北比那些地方好,我只是没得选!”

这句话,透露出成功背后的理性与无奈。


第二种人是候鸟族,他们极具智慧地规避了气候的短板。

比如一群退休老人,夏天来鹤岗享受清凉和新鲜空气,冬天一到就飞往海南避寒。

这种“候鸟式”生活,只享受了鹤岗的优点,完美避开了致命的冬天。


第三种人是数字游民,他们是新时代的产物。

像小张那样的程序员,或者是一些主播、设计师,他们的收入来源不在本地。

鹤岗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办公室”和“生活区”。

他们花50万买下大房子,一半装修成办公室,一半改成健身房,远程工作,彻底避开买房焦虑。

这些人,都找到了自己与鹤岗这个环境的“匹配点”。


然而,更多的人,没有这样的运气和能力。

湖南的小杨和小苏夫妇,跟风买房后,线上创业不顺,转而寻找本地工作。

他们发现,当地除了煤炭和一些低端服务业,几乎没有其他产业。

浙江的陈静夫妇,信心满满地来开火锅店,结果因当地消费力太低,半年就亏本关张。


这些失败的故事,在鹤岗的寒风中交织,充满了集体挫败感。

人们聚在一起抱怨,抱怨就业,抱怨气候,抱怨当初的一时冲动。

这种情感的共鸣,远比成功者的故事更能引发广泛的共情。


将视野放远到日本,那些被称为“尽头町”的偏远地区,提供了另一种参照。

当地政府推出“空房银行”,免费或低价提供空置房屋,还发放“远程工作津贴”。

这种主动的、有政策配套的吸引,远比鹤岗这种自发形成的“洼地”要成功得多。

这说明,一个地方的活力,不仅需要低房价,更需要有智慧的引导和支持。


真正的家,是内心的罗盘

从鹤岗这一个案,到全国95个“鹤岗化”城市的蔓延,我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高房价对年轻人的挤压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对“家”的渴望是如此迫切。

我们也看到,任何脱离现实的美好想象,最终都会被冰冷的账单击得粉碎。

更深层次看,鹤岗现象,正在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家”的定义。

家,究竟是一个物理空间,还是一种内心的安宁状态?


著名人口学家任远的话,点醒了许多人。

他认为,这是从“被动城市化”向“主动选择栖居”的转变,年轻人正在用脚投票,挑战“只有大城市才有前途”的单一价值观。

从这个角度看,每一个选择鹤岗的人,无论成功与否,都是这场社会实验的勇敢参与者。

那么,面对全国越来越多的“鹤岗”,后来者该如何选择?


这里有一份“生存智慧”自查清单,或许能提供一些思路。

第一,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你的线上收入是否稳定?能否覆盖持续的隐性成本?

第二,审视审视自己的身体,你能否扛得住零下30度的严寒,以及与世隔绝的寂寞?

第三,评估评估自己的能力,你是否有像郑前那样的“连接者”思维,或像小张那样的专业技能?

说白了,就是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别冲动。


高盛的最新报告预测,这种趋势将对传统房地产估值模型产生颠覆性影响。

未来,房产价值将更多由“居住体验”和“生活方式附加值”决定,而非单纯的地理位置。

甚至催生了“生活方式评级机构”等新商业机会,这或许就是“鹤岗化”带来的意外收获。

住建部的数据最终揭示,外地购房者占比虽高,但撤离率也接近一半。

这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个体的悲欢离合。


它告诉我们,逃离北上广,去鹤岗,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

它是一个关于“自我认知”和“环境匹配”的复杂命题。

真正的解耦,在于“生存智慧”——根据自身能力与资源,动态选择突围或适应的策略。

实现外部环境与内心状态的和谐,这才是对“何处是吾乡”的时代之问的终极回答。

房产的价值,正在回归其居住的本质,而非投资的神坛。


一个用4万买房,最终却在寒冬里瑟瑟发抖,赔钱甩卖的故事。

一个用数字技能,在低价房里创造出高价值生活的故事。

这两个故事,共同构成了鹤岗现象的一体两面。


它警示我们,任何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必须建立在对自我清醒认知的基础上。

也启发我们,面对困境,除了“冲”和“逃”,或许还有第三条路——“融”。

融入环境,利用环境,最终与环境共生,这或许才是更高阶的生存智慧。


结语

家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内心的罗盘。

找到匹配自身能力的生存方式,比找到便宜的房子更重要。

如果给你一个逃离的机会,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曝翁帆未入职清华不到24小时,校方回应了,杨振宁的布局恐难实现

曝翁帆未入职清华不到24小时,校方回应了,杨振宁的布局恐难实现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6 15:59:36
从9699降到6209元,这可能是今年降价最狠的手机

从9699降到6209元,这可能是今年降价最狠的手机

刘奔跑
2025-11-04 23:47:48
妃子被抬上龙床最害怕什么,不是皇上,是枕边那根油光发亮的棒子

妃子被抬上龙床最害怕什么,不是皇上,是枕边那根油光发亮的棒子

古书记史
2025-10-30 16:12:43
南通捕鱼小船遇开闸放水侧翻,船上1人失踪?当地:人已找到,事情在处理中

南通捕鱼小船遇开闸放水侧翻,船上1人失踪?当地:人已找到,事情在处理中

极目新闻
2025-11-06 19:49:09
网传相声表演要备案?只听正能量相声,要守规矩笑,不能现挂?

网传相声表演要备案?只听正能量相声,要守规矩笑,不能现挂?

眼光很亮
2025-11-05 09:46:00
令人吃惊!“洗房”骗局,已经蔓延至十八线小县城了

令人吃惊!“洗房”骗局,已经蔓延至十八线小县城了

人间百态大全
2025-11-06 06:35:03
大战一触即发,马杜罗请求中国军援,中方回应有玄机,美国要懂事

大战一触即发,马杜罗请求中国军援,中方回应有玄机,美国要懂事

小涛叨叨
2025-11-05 20:55:00
5连胜,湖人狂飙升西部第2,詹姆斯复出的对手基本锁定了西部弱旅

5连胜,湖人狂飙升西部第2,詹姆斯复出的对手基本锁定了西部弱旅

摸神drose
2025-11-06 21:37:51
人类“最惨”的一年是哪一年?公元536年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人类“最惨”的一年是哪一年?公元536年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辉辉历史记
2025-11-05 08:51:15
我国重大发现,总量达7亿吨!

我国重大发现,总量达7亿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0:34:09
炸裂!曝湖南省人医男院长与女主任的大瓜,热情火辣、拨人心弦

炸裂!曝湖南省人医男院长与女主任的大瓜,热情火辣、拨人心弦

鋭娱之乐
2025-11-06 15:01:03
苟如虎跨省履新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

苟如虎跨省履新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

鲁中晨报
2025-11-06 07:11:04
陈奕迅开“保时捷”上街,车型四不像,网友:稀有的奶爸车

陈奕迅开“保时捷”上街,车型四不像,网友:稀有的奶爸车

总李谈车
2025-11-04 14:05:22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诗意世界
2025-11-06 10:27:22
杜锋玩得就是心跳!广东轰18-0强势逆转,徐杰真稳,他俩却19中2

杜锋玩得就是心跳!广东轰18-0强势逆转,徐杰真稳,他俩却19中2

萌兰聊个球
2025-11-06 21:48:48
河北拦婚车要50条香烟后续:双方僵持一小时,新人无奈打车离开

河北拦婚车要50条香烟后续:双方僵持一小时,新人无奈打车离开

石辰搞笑日常
2025-11-06 13:20:26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将“一国两制”完美改变为“一家两制”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将“一国两制”完美改变为“一家两制”

文史微鉴
2025-10-22 12:21:20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混沌录
2025-11-02 17:13:10
名记揭秘国足选帅内幕:高层钦点邵佳一,中国足协建议遭无视

名记揭秘国足选帅内幕:高层钦点邵佳一,中国足协建议遭无视

绿茵舞着
2025-11-07 00:15:21
美联储,大消息!特朗普,突发!美股突然拉升!

美联储,大消息!特朗普,突发!美股突然拉升!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06 07:43:49
2025-11-07 01:52:49
微光物语
微光物语
“微光”总是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希望存在。
357文章数 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锚定居住新趋势!广佛新世界重构湾区“理想生活投资学”

头条要闻

美演练对俄核打击:导弹仅需六七分钟即可飞抵俄罗斯

头条要闻

美演练对俄核打击:导弹仅需六七分钟即可飞抵俄罗斯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宝宝爱用大合集丨愿将一切美好献上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大衣别这么穿,显黑又显胖!

教育要闻

英国就业寒冬来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