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隔着万里时差,这婚离得遥遥无期,没想到法庭既讲法理又重人情,还帮我们解开了心里的疙瘩!”近日,远在国外的当事人李某通过视频连线,向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人民法院田湖法庭表达了由衷感谢。这场横跨国境、牵扯时差的离婚纠纷,在二程“和为贵”“明礼守信”理念的浸润下,通过线上调解圆满落幕。
基本案情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婚后长期分居,李某远赴国外工作后,双方沟通日渐疏离,感情逐渐破裂,张某遂向田湖法庭提起离婚诉讼。
调解过程案件受理后,法官面临多重难题。双方相隔万里,存在6个小时的时差,线下调解根本无法实现,且李某对离婚流程不熟悉,对线上调解的法律效力心存疑虑。更关键的是,长期隔阂让双方积怨较深,情绪对立明显。
作为北宋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的诞生地,田湖法庭深耕“两程故里”文化底蕴,始终将“仁、礼、和”的二程理念融入家事调解工作。针对此案,承办法官决定采取“文化润心+科技赋能”的调解思路,一方面以二程“处己接物,常怀恕心”的思想为切入点,通过微信向双方释明“和而不同”的处事之道,引导双方放下对立情绪,理性看待婚姻结局;另一方面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搭建“云端调解”,避开时差高峰时段开展沟通。
调解过程中,法官既用《民法典》相关规定厘清财产分割、子女探望等“法律账”,又以二程“不学礼,无以立”的理念疏导双方。“婚姻虽止,但责任未了,善待彼此既是对过往的尊重,也是对孩子成长的负责。”通过反复耐心沟通,法庭不仅解答了李某对线上签章法律效力的疑问,更化解了双方心中的芥蒂。最终,双方在线上达成一致调解协议,通过电子签名确认无误,一场跨国纠纷在“云端”画上圆满句号。 从“两程故里”到异国他乡,从千年文脉到现代科技,田湖法庭用实际行动践行“枫桥经验”,让司法服务跨越山海阻隔。这场调解不仅是“互联网+司法”的创新实践,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深度融合,既解“法结”又化“心结”,让公平正义与人文温情始终在线。(王金磊)
【编辑 滢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