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安全部发布的《一块硬盘的“失守”》一文,以触目惊心的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块看似普通的涉密硬盘,因其使用与管理上的漏洞,竟导致国家秘密面临重大威胁。这不仅是单一环节的失守,更是一次对全体从业者,特别是信创领域工作者保密意识的深刻拷问。
![]()
引自:“国家安全部”
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集成商身处守护国家信息安全的第一线,承载着特殊的责任与使命。
如何做好保密工作,绝非老生常谈,而是必须时刻紧绷的“生命线”。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
![]()
引自:“国家安全部”
思想防线:筑牢“不想泄”的根基
一切防护手段,始于思想。
保密工作首要解决的是思想麻痹问题。
1. 破除“无密可保”的认知误区。
切勿认为只有“惊天动地”的文件才算秘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接触的系统架构、核心代码、配置信息、客户数据等,都可能涉及敏感信息。要树立“保密工作无处不在”的意识,将保密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克服“有密难保”的畏难情绪。
面对技术飞速发展,一些人认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从而产生消极心态。
我们必须认识到,保密是一个动态对抗的过程,正因如此,我们才要不断学习、持续加固,决不能因噎废食。
3. 警惕“与己无关”的旁观者心态。
保密工作,人人有责。
从项目经理到研发工程师,从运维人员到行政文秘,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保密链条上的关键一环。要树立保密意识,将守护秘密视为自己的分内之责。
管理防线:织密“不能泄”的笼子
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是杜绝“硬盘失守”这类事件的核心。
必须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以涉密硬盘/设备为例,其管理必须涵盖:
严准入: 采购环节,务必选择经过国家认证、安全可靠的产品,从源头保障硬件安全(信创设备为例:名录内或者通用加套件)
明标识: 对所有涉密载体(硬盘、U盘、光盘、纸质文件等)进行清晰、统一的密级标识,杜绝混用、乱用(特别是红盘)
定专责: 落实“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每一件涉密载体都必须责任到人。
全追踪: 建立详细的台账,对涉密载体的领取、移交、维修、销毁等每一个环节进行登记审批,确保流转过程全程可溯。
妥保管: 涉密载体必须存放于符合安全标准的密码文件柜或防盗保险柜中,严禁随意放置在办公桌上或携带外出。
彻销毁: 报废环节是最后一道闸门。必须采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物理或化学销毁方式,确保信息不可恢复,坚决杜绝“一丢了之”。
![]()
技术防线:打造“窃不易”的堡垒
不仅要会用技术,更要善用技术为保密工作赋能。
1. 强化物理隔离与访问控制。 对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进行严格的物理隔离。部署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系统,遵循“最小权限原则”,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安全登录,识别认证)
2. 推进数据加密技术应用。 对涉密存储设备进行全盘加密,对传输中的敏感数据进行通道加密。即使硬盘丢失,也能确保其中的数据无法被读取,为核心信息上好“最后一把锁”。(根据项目经验,sm硬盘一般为120G,240G,480G,960G等规格)
3. 部署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对办公电脑、移动设备进行集中管控,禁用非授权的USB端口,监控外设使用行为,阻断非法的数据导出路径。(SM不上网,上网不SM)
4. 利用审计与日志分析。 建立完善的安全审计系统,记录所有用户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操作行为。通过日志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预警,实现事后可追溯。(三合一或五合一可实现)
信创产业的特殊使命与机遇
对信创产业而言,既是警示,更是机遇和鞭策。
它深刻揭示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肩负的使命不仅是提供产品,更是构建国家信息安全的底座。
市场对安全、可靠、自主的信创产品需求空前高涨。通过研发更安全、更可信的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从底层筑牢保密防线。
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将保密工作的要求融入企业文化和业务流程的每一个毛细血管,真正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保密长城,为捍卫国家秘密安全贡献我们的专业力量。
来源:国家安全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