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 3643
2025年10月下旬,江西南昌一所小学,一场特殊的罢课悄然发生,50名学生集体缺席,起因是班里新转入一名ADHD学生。
据媒体报道,该生常在课堂随意走动、推搡同学、打乱课堂秩序。
当地教体局工作人员在接受“海报新闻”采访时表示,“已知晓此事,正在积极处理。”
截至“大米和小米”发稿时间,距离当地教体局回应已过去数日,我们仍未在任何公开渠道查询到该事件最新进展。
无独有偶,今年9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某小学,一个53人的班级仅有6人到校上课,原因如出一辙:一名多动症学生长期扰乱课堂秩序。
这些事件,都指向了融合教育中最尖锐的矛盾,当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与普通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冲突,该如何取舍?
文 | Lila
编辑 | Zoey_hmm
图源 | 海报新闻、网络、李拉
![]()
成功融合的案例并非没有
江西南昌事件引发网络热议,观点呈现明显分歧:
一方主张换位思考,“现在能排斥特殊儿童,以后谁能保证自己孩子不会因其他原因被排斥?”
![]()
也有特殊儿童家长分享经验:“孩子从1年级坐不住,到现在3年级的认真学习。第一点,积极去精神专科医院做注意力训练配合药物治疗;第二点,学校老师耐心教导;第三点,离不开班级同学还有同学家长的包容......”
![]()
另一方认为不应该强行融合,“学校没照顾经验,教不好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老师教学,甚至拉低班级和学校考试成绩,没有一方得利。”
![]()
还有人提到,“小学阶段学生心智未成熟,对特殊孩子的排斥和恶意会更明显,教学进度也不适合他......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
更直接的质疑则指向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如果特殊学生都不上特殊学校,那专门建设特殊学校的意义何在?”
![]()
然而,并非所有特殊孩子的入学路都如此沉重。
据中国妇女报消息,在天津河西区,5岁自闭症儿童小齐(化名),刚入园时他只能通过尖叫、扔掷物品表达需求,存在明显的社会性障碍。
为帮助小齐融入校园,幼儿园采取了多维度的悉心照料措施:
安排“影子伙伴”与小齐一对一互动,普通老师和特教老师联合设计 “传递悄悄话” 等适配游戏,减少环境刺激对他情绪的干扰;
开设“歌唱小达人”主题活动,从鼓励小声哼唱逐步引导至合作表演,最终小齐成为幼儿园毕业典礼领唱;
另外还通过AI+评价工具动态评估小齐的认知、语言能力,借助智能教育机器人引导其开展社交互动,同时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以提升融合教育素养。
除此之外,类似的支持案例还有不少:
2025年9月,济南某小学迎来患有渐冻症的新生小石头时,校长提前让人把小石头的教室安排在一楼,从教室到操场的路径全部改造为无障碍通道,方便他操控电动轮椅通行;并为陪读的爷爷腾出休息室。
2022年,靠板凳行走的湖北男孩方宇翔,在学校的设施改造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入学。
同年,苏州一大学脑瘫女孩刘倍贝入学后,为方便其日常出行与生活,校方将所有女生安排在往返教学楼、食堂均便捷的学生公寓,并将她的床位设在该公寓一楼宿舍的第一个位置。
这些被广泛报道的场景,成了大众对“融合教育”最理想的想象——特殊孩子能在普通校园里被接纳,普通孩子能在陪伴中学会尊重多样性。
![]()
更多特殊家庭仍面临困境
大米和小米2024年一份覆盖近2000个特殊家庭的调研显示,近20%的自闭症儿童未入学,其中27%的学生未入学原因是被学校劝退,6.08%能力尚可,但无学校接收,约64%因能力不足无法独立上学。
![]()
即便进入普通学校的孩子,也面临诸多困境。
全国政协委员孙洁2023年的提案中提到,49%的学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校,但28%经历过两次及以上转学,47%的孩子“只喜欢自己一个人玩”,18%遭遇过排斥。
![]()
孙洁所提供的提案复文
这些零散的数据,指向融合教育中的系统性症结。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下称 “南京特师”)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李拉表示,普校融合教育是包括自闭症孩子在内的各类特殊儿童未来上学的主流方向,但目前融合教育还存在家长、学校跟教师之间的“三角困局”。
南京特师是中国唯一一所设立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李拉担任该校孤独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
李拉在会议上讲话
以谱系群体为例,李拉指出具体矛盾集中在三方面:
社交媒体上,自闭症孩子被幼儿园劝退的案例时常出现;
部分普通学校在缺乏融合教育资源与专业支持的情况下,为扩大招生等目的盲目接收特殊儿童,导致普通教师面对被特殊孩子打咬等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而作为融合教育硬件的“资源教室”,不少学校要么建设比例、标准严重不足,要么因缺乏专业特教老师而被闲置。
“这是当代融合教育发展中棘手问题的集中体现。”李拉说。
![]()
让每所普通学校都成为融合学校
“指责普通学生家长‘缺乏包容心’、‘不尊重特殊儿童受教育权’,是最容易的评判。”
中国青年报在评论南昌事件时指出,矛盾的根源不在于家长的偏见,更值得被反思的是学校“有没有做好接纳特殊儿童的准备”。
李拉认为,在推动融合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进程中,其中一项困难则是“理念”——家长、学校、教育系统及社会对融合教育的认可度有待提升。
![]()
尽管挑战重重,李拉始终坚信“能融则融,普校为先”是特殊教育的核心方向。
“融合教育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也是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方向。”李拉提出,“所有普通学校都要成为融合学校,并做好全方位准备。”
另外,他还明确了理想融合学校的三大核心维度:
理念渗透,需让融合成为校长引领、教师践行、学生接纳、家长支持的校园文化;
专业师资,既要有常驻资源教师与巡回专家,更需每一位学科老师具备基础融合教育素养。而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带来的小班化教学,正为这一目标提供了现实契机;
实践落地,通过科学评估、个性化教育方案、差异化教学与评价改革,确保特殊孩子不仅“能进来”,更能“学得好”,实现学业与个人成长的双重发展。
这样的理念已在部分地区初见雏形:
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的上海虹口区,实现了学前特教点街道覆盖率、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率、资源教师配备率、特殊学生“一人一案”覆盖率四项指标100%;
长沙市融合教育实验区浏阳市已建成22个资源教室,特殊学校、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备案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学生的6倍拨付。
“一个学校要成为融合学校,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表示,虽然目前中国投身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数量日益增多,但还没有出现“发展得非常成熟的(学校),都在探索当中。”
而此次南昌50名学生家长罢课事件中,比起对立、指责的观点,更应该被探讨的,是如何在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的同时,兼顾普通学生的学习权益。
参考资料:
https://www.cdpf.org.cn/ztzl/zyzt1/qglhjytafw/2023nlhjytablfwgk/qgzxtablfw2023/4a28b4fd9e9d4d358c1415474ef8c070.htm
https://news.cyol.com/gb/articles/2025-10/30/content_99nNaduaGq.html
https://www.shhk.gov.cn/slh/038001/20250113/1bb55bc6-abff-4d45-8fe6-27cb0840e779.html
http://www.liuyang.gov.cn/lyszf/zfgzdt/bmyqdt/202501/t20250103_11706446.html
https://epaper.cnwomen.com.cn/html5/2025-06/28/content_3_7568.htm
https://news.hubeidaily.net/pc/z_339367.html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8651387?sdkver=e06426d6&clientprefetch=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
有任何问题点击“阅读原文”咨询“AI顾问”——你的专属个性化AI督导,专业又懂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