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这是深情,医生对患者的深情哪!所以,我今天慢慢挪,也要来跟你们说说呀!”10月29日,岳西县卫健委办公室里,78岁的肿瘤患者储老先生颤抖着说道。
见到县卫健委党委主要负责人,他从怀里掏出一封手写的千字感谢信。信上的字迹虽带着岁月的颤巍,却笔笔恳切滚烫,讲透了一位重病老人重获希望的坎坷历程,更道出了岳西县医院肿瘤中心医护团队,用“真本事”和“热乎心”守护百姓健康的暖心家常。
![]()
七旬老人手写千字感谢信。
重病砸垮农家,他为啥偏选家乡医院
2024年6月,储老先生的生活被一场重病彻底打乱——检查结果出来,是左侧肺癌,还已经转移到了肺内、肋骨和胸椎。对于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一家人凑钱带老人去安徽省立医院做了手术,本以为能喘口气,可2025年4月,病情突然反复,医生说需要用依沃西单抗做靶向治疗。
去哪儿继续治疗?一家人犯了难。思来想去,储老先生拍了板:“回岳西县医院!我信得过那里的医生护士。”这个决定,不是一时冲动——此前就医时,肿瘤中心医护人员的细心和负责,早已刻在了老人心里。
特殊药不好办,医护接力“跑流程”
储老先生要用到的依沃西单抗,不是普通药,得走特殊申请流程,环节多、耗时间,稍有耽搁就可能影响治疗。接诊的孔晋医生早就把这事放在了心上,每次老人要住院,他都提前几天就往各个部门跑,协调申请事宜,就怕耽误了用药。药物一到医院,孔晋的电话准会立刻打给储家儿子:“药到了,赶紧带老人过来,床位我都留好了!”
期间,孔晋要外出进修,临走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储老先生的用药问题。他特意找到床位医生王胜,把老人的情况细细交代了一遍。王胜二话没说,接下了这个“接力棒”。他不光照着孔晋的做法,提前就把药的事安排得明明白白,还多留了个心眼——知道老人年纪大、身体弱,每次都优先给老人安排离护士站近的床位,让一家人少跑冤枉路、少受折腾。
深夜急诊,医生俯身做了件“脏活”
“这些医护人员,不光能治病,更能暖人心啊!”说起那天深夜的事,储老先生至今感动不已。靶向治疗带来的胃肠道反应,让老人遭了不少罪。第四次治疗的时候,老人因为肠道里积了太多气和便,引发了轻微肠梗阻,就算用了通便、灌肠的办法,还是没彻底缓解。
有天夜里,老人独自住院,去卫生间半天没出来。值班护士查岗时发现不对劲,敲门没反应,赶紧给王胜医生打了电话。推开门一看,老人正蹲在地上,额头的冷汗把病号服都浸湿了,捂着肚子不停哼哼。王胜赶紧上前,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扶回病床。看着老人痛苦的样子,他没多想,戴上手套就俯下了身——老人肛门口堵着硬便,只能用手一点点抠出来。那股恶臭扑面而来,可王胜眉头都没皱一下,一门心思就想帮老人缓解痛苦。
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老人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王胜还是那副模样,没有丝毫犹豫就再次动手。清理完之后,他蹲在病床边,像对自家长辈一样嘱咐:“叔,以后吃饭得注意,一顿别吃太多,多分几顿,就吃点粥、烂面条这些好消化的。我让护士把食谱写下来,给你儿子拿去照着做。”
储老先生回忆道:“那天儿子没在身边,是王医生和护士帮我擦干净身子,换了干净衣服。当时我眼泪都快流下来了,他们比我亲儿子还细心啊!”就是这份不顾脏累的守护,让老人有了和病魔硬刚的底气。
这些小事,暖透了老人的心
其实,打动储老先生的,不只是危急时刻的援手,更多的是日常里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有一回深夜,老人化疗反应突然发作,吐得一塌糊涂,病床和地上都是污物。值班护士听见动静跑过来,一点没嫌脏,先拿温水给老人漱口,然后轻手轻脚地收拾干净,还特意把病房的灯调暗了些,坐在床边陪着他说闲话:“叔,忍忍就过去了,我们陪着你呢,别怕。”
化疗后便秘一直困扰着老人,医护团队就把这事当成了“重点工作”。每次查房,医生护士都会随口问一句:“叔,今天排便了没?”交接班的时候,这个问题更是必提。知道老人胃口不好,家里条件也一般,护士们就天天劝他:“叔,多吃一口是一口,有体力才能跟病魔斗啊!”还悄悄给储家儿子支招,教他用最便宜的食材做有营养的饭菜,比如用冬瓜熬汤、把瘦肉剁成末煮粥。
刚住院的时候,储老先生因为病情重,整天不说话,甚至跟儿子说“不想治了,白花钱”。医护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特意找了几个治疗效果好的病友来跟他聊天,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护士长每天查房都会多坐一会儿,跟老人聊庄稼收成、聊家里的孩子,拉近距离。王医生解释病情的时候,也从不讲那些听不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大白话慢慢说,怕老人听不明白,还会画图给老人看,最后总不忘加一句:“叔,你不是一个人在扛,我们整个团队都跟你一起呢!”慢慢的,老人脸上又有了笑容。
13次住院,他从绝望到笑对人生
还有一次,储老先生着急出院回家,把口服药落在了床头柜上。护士整理病房时发现后,立马就给老人打了电话,语气里满是焦急:“叔,你的药落这儿了!赶紧让家人回来拿,这药可不能停,耽误不得!”后来老人总跟病友念叨:“他们不是随便提醒一句就完了,是真的把我的身体当回事,比亲人还上心。”
每次打针,护士都会说“叔,我轻点扎,您别怕”;解释病情时,医生会特意蹲下来,让老人不用仰头说话;就连深夜巡房,护士都会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帮老人把被子掖好,再悄悄把门带上。这些细碎的瞬间,慢慢拼凑成了老人心中“最温暖的疗愈”。
到现在,储老先生已经在岳西县医院肿瘤中心住了13次院。从一开始的绝望无助,到现在能笑着跟新来的病友分享抗癌经验,甚至主动鼓励别人。闲聊时,他会和朋友感慨:“每一次查房的轻声问候、每一句真诚的鼓励,都在我残余的生命里开出了花。”
这朵“生命之花”的绽放,离不开岳西县医院肿瘤中心医护人员的专业医术,更离不开他们那颗对患者滚烫的真心。这封信,既是一位老人的深情致谢,更是岳西医护人员守护百姓健康的最好见证!(叶曹煜 刘绍贤 熊凤霞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