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十年,CAR-T 细胞疗法凭借在血液肿瘤中的卓越疗效,开启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时代。而随后崛起的CAR-NK 细胞疗法,以无需配型、副作用更低、可 "现货供应" 等优势,成为 CAR-T 的重要补充。这两种疗法在血液癌治疗中已取得里程碑式成果,但面对肺癌、肝癌、脑瘤等实体瘤时,仍面临肿瘤浸润难、免疫微环境抑制等多重挑战。本文将用通俗的语言拆解 CAR-T与CAR-NK 的工作原理、核心差异,以及科学家们为攻克实体瘤难题所做的创新尝试,带大家走进这场免疫系统与癌症的 "精准攻防战"。
![]()
一、免疫治疗的革命:CAR 细胞疗法是什么?
在理解 CAR-T 和 CAR-NK 之前,我们先搞懂一个核心逻辑:免疫治疗的本质是 "唤醒或改造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让它们成为抗癌战士"。
我们身体里的T 细胞和NK细胞,本就是免疫系统的 "抗癌主力"。T 细胞如同 "精准狙击手",需要通过抗原呈递细胞的 "介绍" 才能识别癌细胞;NK 细胞则是 "快速反应部队",无需提前致敏就能直接攻击异常细胞。但癌细胞很狡猾,它们会伪装自己、抑制免疫细胞活性,从而躲过攻击。
CAR 技术的出现,就是给这些免疫细胞装上 "精准导航系统"——嵌合抗原受体(CAR)。这个人工设计的受体能让免疫细胞跳过复杂的识别流程,直接锁定癌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发起精准打击。打个比方,原本的免疫细胞是 "普通士兵",CAR 改造后就变成了 "瞄准癌细胞的特种兵"。
![]()
目前,CAR-T 疗法已发展到第五代,核心结构不断优化(图 1)。第一代 CAR 仅具备识别和激活功能,效果有限;第二代加入了 4-1BB 或 CD28 等共刺激域,让 T 细胞更具活力;第三代则融合了两种共刺激信号,进一步增强杀伤能力;第四、五代还加入了细胞因子分泌功能,能同时调动周围免疫系统协同作战。
截至 2024 年,已有 6 款 CAR-T 产品获得 FDA 批准(表中未单独列出,核心信息见图 1C),主要针对 CD19 或 BCMA 抗原,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在临床试验中,这些疗法让许多复发难治的患者实现了长期缓解,甚至治愈,堪称血液肿瘤治疗的 "颠覆性突破"。
二、CAR-T vs CAR-NK:两种 "特种兵" 的核心差异
CAR-NK 是在 CAR-T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疗法,两者虽同为 "CAR 改造细胞",但本质上是不同类型的 "抗癌战士",各有优劣(图 5)。
![]()
1.核心优势对比
CAR-NK 最大的亮点的是无需 HLA 配型,这意味着它可以像 "通用型药物" 一样批量生产,患者无需等待个性化制备,实现 "即取即用" 的现货治疗。而 CAR-T 大多需要从患者自身提取 T 细胞进行改造,制备周期长(通常 2-4 周),对于病情进展快的患者来说可能错失治疗时机。
在安全性方面,CAR-NK 的优势更为明显。CAR-T 治疗中常见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ICANS),在 CAR-NK 治疗中发生率极低且症状轻微。这是因为 NK 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种类和数量更温和,不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此外,CAR-NK 不会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让它在异基因治疗中更具优势。
在识别机制上,CAR-NK 更具 "双重保障":它既可以通过 CAR 受体精准识别癌细胞(抗原依赖方式),还能通过自身的天然受体(如 NKG2D)识别异常细胞(抗原非依赖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癌细胞通过 "伪装抗原" 逃避免疫攻击。而 CAR-T 主要依赖单一抗原识别,一旦癌细胞丢失目标抗原,就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2.各自的短板
CAR-T 的主要局限在于适用范围有限和副作用风险。除了制备周期长、成本高(美国单次治疗费用约 37-53 万美元),它在实体瘤治疗中效果不佳,且严重的 CRS 和神经毒性需要严密监测。
CAR-NK 也有自己的难题:寿命短、 persistence 差是最大痛点。NK 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通常只有几周,远短于 CAR-T 细胞,可能需要多次输注才能维持疗效。此外,NK 细胞对病毒 transduction 的抵抗力较强,基因改造难度更高,这也限制了其研发进度。
三、血液癌的胜利:CAR 疗法的里程碑成果
CAR-T 和 CAR-NK 在血液肿瘤中的成功,是免疫治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对于 CAR-T 疗法,针对 CD19 抗原的产品在复发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中,二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疗法;针对 BCMA 抗原的 CAR-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缓解率高达 80% 以上。这些数据证明,CAR-T 已经成为血液肿瘤治疗的重要选择,甚至让部分患者实现了 "临床治愈"。
CAR-NK 在血液肿瘤中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从已完成的临床试验来看(表 1),针对 CD19 的 CAR-NK 治疗复发难治性 B 细胞肿瘤,客观缓解率最高可达 69%,且没有出现严重的 CRS 或神经毒性。更值得关注的是,一款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制备的 CAR-NK 产品,在临床试验中实现了 7/13 的完全缓解率,为 "现货型" 细胞疗法提供了有力证据。
表1 代表性 CAR-NK 细胞疗法临床试验结果
![]()
注:hnCD16 为高亲和力非裂解型 CD16 变体,可增强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
这些成果让科学家们看到了细胞疗法的巨大潜力,但同时也意识到,真正的挑战在于攻克占癌症总数 90% 以上的实体瘤。
四、实体瘤的攻坚战:CAR 疗法面临的三大难题
如果说血液肿瘤是 "散兵游勇",实体瘤就是 "固若金汤的堡垒"。CAR-T 和 CAR-NK 在进攻实体瘤时,会遇到三个核心障碍:
1.肿瘤异质性:靶点难找且易变
血液肿瘤细胞表面通常有统一的 "标识"(如 CD19),而实体瘤细胞非常多样化,即使是同一种肿瘤,不同区域的癌细胞表达的抗原也可能不同。这意味着单一靶点的 CAR 疗法可能只杀死部分癌细胞,剩余的癌细胞会继续生长。
更麻烦的是,癌细胞会通过 "抗原丢失" 来逃避免疫攻击。比如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CAR-T 细胞攻击表达 EGFRvIII 抗原的癌细胞后,剩余的癌细胞会停止表达该抗原,导致治疗失效。
2.物理屏障:免疫细胞 "进不去"
实体瘤周围有厚厚的肿瘤基质,由胶原蛋白、成纤维细胞等组成,如同坚固的 "城墙"。CAR 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后,很难穿透这层屏障进入肿瘤内部。此外,肿瘤内的血管异常扭曲,也阻碍了免疫细胞的浸润。研究发现,静脉输注的 CAR-T 细胞在脑瘤中只能呈 "斑片状浸润",无法全面覆盖肿瘤组织。
3.免疫抑制微环境:进去了也 "打不动"
即使 CAR 细胞成功进入肿瘤,也会面临 "四面楚歌" 的困境。实体瘤会营造一个免疫抑制性微环境(TME):里面有大量调节性 T 细胞、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等 "免疫抑制剂",还会分泌 TGF-β、腺苷等抑制因子,让 CAR 细胞失去活性、陷入 "疲惫" 状态。比如在胶质母细胞瘤中,CAR-T 细胞输注后,肿瘤微环境中的抑制信号会显著上调,直接削弱其杀伤能力。
五、突破瓶颈:科学家如何改造 CAR 细胞?
为了攻克实体瘤难题,科研人员们想出了各种 "妙招",从多个维度升级 CAR 细胞的 "作战能力"(图 2、图 3)。
1.针对肿瘤异质性:打造 "多靶点"CAR 细胞
为了避免癌细胞通过抗原逃逸存活,科学家设计了 "双靶点" 或 "多靶点"CAR。比如将识别 IL13Rα2 和 EphA2 的两个单链抗体串联起来,制成串联 CAR(TanCAR),在胶质母细胞瘤模型中,这种 CAR-T 的杀伤效果显著优于单一靶点 CAR。
另一种思路是让 CAR 细胞分泌双特异性 T 细胞衔接器(BiTE),这种分子能同时结合癌细胞和免疫细胞,相当于 "桥梁",让 CAR 细胞能调动周围的免疫细胞一起攻击不同抗原的癌细胞。
![]()
2.突破物理屏障:给 CAR 细胞装 "导航" 和 "破墙工具"
为了让 CAR 细胞精准到达肿瘤并穿透屏障,科学家给它们装上了趋化因子受体。比如在 CAR-T 细胞中表达 CXCR1 或 CXCR2 受体,它们能感知肿瘤分泌的 IL-8 信号,主动向肿瘤迁移。在胰腺癌、卵巢癌模型中,这种改造让 CAR 细胞的肿瘤浸润率大幅提升。
对于肿瘤基质这道 "城墙",研究人员让 CAR 细胞分泌肝素酶等基质降解酶,能直接破坏肿瘤基质的结构;或者靶向肿瘤基质中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通过 CAR-T 细胞破坏 "城墙" 的构建者,为后续免疫细胞打开通道。
![]()
3.对抗抑制微环境:给 CAR 细胞装 "防护罩" 和 "兴奋剂"
为了让 CAR 细胞在抑制微环境中保持活性,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策略:
阻断免疫检查点:通过基因编辑敲除 CAR 细胞上的 PD-1 基因,或让它们分泌 PD-L1 抗体,解除癌细胞的 "免疫刹车";
改造抑制信号:将 TGF-β 等抑制信号的受体改造成 "开关受体",让原本的抑制信号变成激活信号,反而增强 CAR 细胞活性;
添加 "兴奋剂":给 CAR 细胞装上 IL-12、IL-15、IL-18 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这些细胞因子能增强 CAR 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存活时间,还能招募周围免疫细胞形成 "抗癌联盟"。
4.CAR-NK 的专属优化:打造更适合实体瘤的 "现货战士"
针对 CAR-NK 的短板,研究人员也进行了针对性改造:
延长存活时间:在 CAR 结构中加入 IL-15 基因,让 NK 细胞在体内能持续存活超过 1 年;
增强浸润能力:表达 CXCR4、CXCR1 等趋化因子受体,提升向实体瘤的迁移效率;
优化 CAR 结构:选用 NK 细胞特有的激活受体(如 NKG2D、CD16)作为跨膜域,让 CAR-NK 的杀伤信号更适配(图 4)。
![]()
六、未来展望:下一代 CAR 疗法将走向何方?
尽管 CAR-T 和 CAR-NK 在实体瘤中仍面临挑战,但近年来的技术突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随着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下一代 CAR 疗法正在向更精准、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进化。
未来的核心发展方向包括:一是通用型细胞疗法的普及,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 CAR 细胞,避免免疫排斥,让 "现货供应" 成为常态,大幅降低治疗成本;二是智能化 CAR 细胞的研发,比如通过 "逻辑门" 设计,让 CAR 细胞只有在同时识别两种肿瘤抗原时才会激活,进一步提高治疗特异性;三是联合疗法的优化,将 CAR 细胞疗法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溶瘤病毒、化疗等结合,多管齐下打破肿瘤的防御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CRISPR 等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让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新的 "靶点" 和 "调控因子"。比如近期研究发现,敲除 CAR-NK 细胞中的 CALHM2 基因,能显著增强其对实体瘤的杀伤能力;而 Regnase-1 基因敲除则能让 CAR-T 细胞更难 "疲惫",持续发挥作用。
结语
从 CAR-T 在血液肿瘤中的惊艳亮相,到 CAR-NK 的快速崛起,细胞免疫治疗用十年时间走完了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漫长旅程。面对实体瘤这个更复杂的战场,科学家们的创新尝试从未停止。虽然目前仍有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 CAR 疗法将突破现有局限,为更多实体瘤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这场免疫系统与癌症的 "精准攻防战",正在书写着癌症治疗的新篇章。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不本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