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司马迁,才是经济学第一人。教授林曾在文章里提到,《货殖列传》是司马迁关于财富的宣言书,大家都应该去读一读。可这是2000多年前的经济思想,放在现在还有意义吗?还有读的必要吗?
我之所以让大家去读《货殖列传》,是因为司马迁的思想跟我们讲的传统思想是完全不一样的。司马迁的思想是非主流,跟我们古代几千年的主流价值观完全不同,而且跟我们今天要倡导的市场经营价值观非常相似。因为司马迁的《货殖列传》,讲究的是财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过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鄙视财富,非常鄙视创造财富这个事情的,对不对?我们常说“视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是这样看待这个事情的。但是司马迁不是这样看的,司马迁说,一个男人如果特别穷,还说自己非常有文采等等,这是很大的耻辱,这不是我们传统的价值观。
司马迁说的这一套东西,他和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一样的。先说一下亚当·斯密是怎么说的。亚当·斯密1776年写了《国富论》,这是第一本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说,每个人都用好他的资本,使它产生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既不企图增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公共利益为何物。
他仅仅知道他自己的利益,仅仅从他自己的利益出发。但是当他这样行事的时候,他仿佛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去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所达到的目标。但也并非事出本意就对社会有害,相反,他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做事,往往比从他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对社会来得更多更好。
通俗地说,你如何对别人好、对社会好呢?你对自己好就行了,这就叫经济学的自利假设,奠定了整个经济学大厦的基础。不承认这一点,就是不承认有经济学。而这一点,我们到今天极少有人有这个意识。
我们看看司马迁是怎么说的。司马迁是2000多年前写这话的,司马迁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此民所以上同而不悖也。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司马迁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命令让大家在这儿做买卖。如果这东西卖得太便宜,就换贵的地方卖;如果买得太贵,就换个便宜的地方买。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就像水往下流一样自然。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就是道,这跟亚当·斯密说的没什么两样。
因此我推荐大家看这个,因为这话冲击了你认识世界的固有观念。司马迁这个思想跟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完全不一样,而符合我们当今市场经济的价值观。
有人说里面很多都是赚差价的故事,这样的时代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根本没有什么信息差。如果不是赚差价的话,请问炒股票怎么赚钱的呢?如果不是赚差价的话,你为什么要把橡胶从海南运到北京去呢?任何的交易都是赚差价,市场经济就是赚差价呀。你在商场、超市里买的东西和商家进货的价格就不一样,那不就是差价吗?
比如说你大学毕业了去找工作,这也是赚的差价呀。因为你选择了这个公司,是因为在所有可选的公司当中,你选了这个公司工作,因为这个公司综合看来出价最高,对吗?这不就是赚了差价吗?你选了这个东西而没有选那个东西,是因为它有这个差价,对吗?
所以一切的交易、交换,人们的经济行为都是差价行为。技术、趋势、市场结合起来才会成功,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虽然你做什么都会,但是只有一件事情,你的比较优势最大,要把它找出来,而且你这个事情是有市场的,市场是认可的,你就可以赚钱、可以发财了。举例子,各行各业都是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就是找到这个差价,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