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10月30日这一天,加拿大国防部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加拿大军队的最高将领、参谋长詹妮·卡里尼亚将军,这位深深的拥趸DEI政策的女性将领,在正式仪式上泪流满面,向军队中的“受害者”们公开道歉。
只见她哽咽着说道:“我代表加拿大武装部队领导层,向每一位遭受种族主义和歧视的成员致以最深刻的歉意。我为军队历史上系统性的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和骚扰深感抱歉,我们辜负了你们。”这一幕被媒体大肆报道,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引发全球嘲讽。加拿大,这个自诩为多元文化天堂的国家,竟然让其顶尖军人像舞台剧演员般哭泣忏悔。这不仅仅是加拿大军队的尴尬,更是整个西方文明在自我鞭挞中走向文明灭亡的缩影。
![]()
事件背后的闹剧:从历史审查到泪水表演
道歉仪式源于一份名为《加拿大武装部队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历史审查报告》的文件,该报告追溯了军队从殖民时代至今的“罪行”,特别强调了对原住民、黑人、亚裔等少数族裔的系统性歧视。例如,报告中列举了20世纪中叶的“印第安寄宿学校”丑闻,这些学校曾强制同化原住民儿童,导致文化灭绝和虐待事件频发;更近的案例如2020年代初的军队内部调查,曝光了数十起针对有色人种士兵的骚扰投诉,包括言语侮辱、晋升歧视和职场孤立。
卡里尼亚这位女将军在仪式上反复强调:“我们必须承认过去,承诺未来变革。”她承诺将投入数百万加元,用于“反种族主义培训”和“包容性改革”,甚至包括心理支持热线和多样性招聘配额。这一切听起来冠冕堂皇,却透露出一种病态的集体自责,仿佛加拿大军队不是保卫国家的利剑,而是需要无休止忏悔的罪人。
与此同时,加拿大军队的现实困境被这些表演彻底掩盖。加拿大军队的战斗力早就成为笑话,早已无法打仗,甚至连与北约盟友的联合训练都力不从心,他们早就取消了标志性的“枫叶旗帜演习”,这项曾是北约空中作战训练的核心活动,如今却因“预算不足”和“优先事项调整”而灰飞烟灭。更荒谬的是,加拿大正忙于拆除约翰·A·麦克唐纳爵士的雕像,这位加拿大开国总理被贴上“殖民罪人”的标签,而军队领导层却沉迷于自我谴责。
哦,对了,他们可真擅长道歉和自我鞭挞,但对40多年前的老旧飞机、摇摇欲坠的海军舰艇、士兵们使用的陈旧装备,以及招募率低迷到谷底的尴尬现状,却只字不提。这三位最高军官,女将军卡里尼亚及其同僚,如果加拿大军队真的存在所谓的系统性种族主义和偏见,他们三个何以爬到军队的最高层?他们明明“幸存”于所谓的系统性压迫,却带头哭诉,仿佛他们的眼泪能修好那些生锈的坦克和坠落的战机。
![]()
DEI痴迷的代价:军队从战士到忏悔者的堕落
这种泪水淋漓的表演究竟在解决什么?在笔者看来,这正是西方文明自杀式衰落的典型表现。加拿大,一个由移民和多元文化铸就的成功典范,竟然被政客和媒体逼迫到这种地步:最高将领公开哭泣,军队士气被无谓的“原罪”叙事拖入泥潭。试想,一支军队本该专注于实战训练、边境防御和国际维和,却被迫花时间在“反偏见工作坊”上讨论“白人特权”。这不是严肃的国防策略,而是政治正确的闹剧。
结果呢?军队招募率持续下滑,据加拿大国防部数据,2024年新兵入伍人数同比下降15%,许多年轻人直言“军队太‘觉醒’了,不想加入”。更荒谬的是,这种道歉非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激起更多指责,原住民团体称其“道歉不够,必须赔偿”,而保守派则嘲笑这是“左翼病毒”侵蚀国家脊梁。加拿大,这个曾经以“枫叶国”闻名的和平强国,如今像个神经质的病人,不断自残以求“救赎”。
沉迷于多样性、公平与包容(DEI)的组织,本该为这些致命缺陷道歉:加拿大空军的主力机型如CF-18大黄蜂战斗机已服役逾40年,维修成本高企却屡屡延误任务;海军舰艇如“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锈迹斑斑,漏水事件频发,导致出海率不足60%;陆军士兵仍依赖20世纪的装备,缺乏现代无人机和网络战工具。更别提招募危机,2025年上半年,军队缺口已超1.6万人,却因DEI配额优先而忽略实战能力。那些“幸存”于压迫的高官们,不仅没为这些耻辱低头,反而将资源倾注于“包容性改革”,让军队从铁血战士彻底堕落为文化忏悔者。
幻影中的“系统性种族主义”:西方文明的集体自杀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加拿大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系统性种族主义”。这不是否认历史上的不公,任何国家都有黑暗篇章,但将这些孤立事件放大成“系统性”标签,无异于妖魔化一个高度包容的社会。
加拿大是西方世界中最成功的多元文化实验: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移民占总人口的23%,其中亚裔和黑人社区的就业率和教育水平远超许多欧洲国家。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如“官方双语”和“反歧视法”,早已让种族冲突成为稀罕事。军队中,原住民士兵比例高达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人甚至在阿富汗和利比亚任务中立下战功。那些所谓的“歧视投诉”,多半是个人恩怨或媒体炒作,而非制度性压迫。女将军卡里尼亚的眼泪,不过是迎合“取消文化”的表演,借用尼采的比喻,这是“奴隶道德”的胜利,即弱者通过道德绑架强者,摧毁整个文明的自信心。
放眼西方,这种自杀式忏悔已成常态。美国军队近年也饱受“批判种族理论”折磨,2021年国防部报告指责“白人至上主义”渗透,导致数千军人被迫接受“再教育”;英国皇家海军则因“殖民遗产”而取消传统仪式,士气低落到极点,甚至连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都面临拆除威胁。法国、德国同样在“反殖民”浪潮中自掘坟墓:博物馆下架“奴隶贸易”展品,学校改写历史教材,将欧洲伟大发现描绘成“种族灭绝”。如今,加拿大已成国际笑柄,一个无法作战、拆除先贤雕像却热衷道歉的国家,而英国和澳大利亚正步其后尘,澳军因“原住民不公”而瘫痪招募,英军则在“文化MKS主义”的毒害中迷失方向。
这些不是进步,而是集体精神崩溃。西方文明曾凭借启蒙理性、科学创新和个人自由征服世界,如今却沉迷于“原罪崇拜”,将自身优势视为毒瘤。结果显而易见:经济停滞、移民融合失败、社会分裂加剧。加拿大军队的这一幕,不过是冰山一角,如果连最高将领都哭着求饶,谁还能守护这个国家?
在这片阴霾中,美军正提供一丝曙光:美军已经允许指挥官优先基于实战能力和资格标准开除不合格军人,包括那些因性别不安诊断而影响服役的变性军人,最高法院也于5月批准这一禁令,将性别身份视为与军事标准冲突。这不是歧视,而是回归本质,军队是保卫国家的铁拳,而非社会实验场。美军的这一决断,正是加拿大和整个西方文明该有的样子:果断清除DEI毒瘤,重建基于能力和忠诚的铁律。这才是文明的希望,一道重振自信的曙光。
![]()
结语
西方文明的死亡,不是外敌入侵,而是内生的自毁冲动。加拿大女将军卡里尼亚的泪水,不是勇气,而是懦弱的象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源于自信与理性,而非无休止的自我鞭挞。加拿大不应继续这条自杀之路,而应回归本质:一个没有系统性种族歧视的多元乐园,一个以实力而非眼泪赢得尊重的国家。否则,这场“忏悔秀”将只是西方衰亡的陪葬曲。
枫叶之国该醒醒了,这样的眼泪,只会淹没自己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