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防长放话“还要来犯”,可笑的是,油菜籽刚收钱就翻脸?
先别急着拍桌子。 事情的戏剧性在于,军机被打退还没凉透,澳防长就在悉尼海军展上提高声调,宣称“中方军力建设是当今最大规模”,顺手甩锅,说这让澳军“保护海上贸易更危险”。
这话术很熟。 把东大说成威胁,才能申辩预算,才能把“更致命、更远射程”的海军合理化。说到底,是财政在拉扯军靴,是政治在指挥雷达。
可笑吗?可笑。 但也别低估他们的决心,因为他还补了一句关键的:澳军“还要来”。注意这个“还”字,这不是嘴瓢,是路线。
十月那次,澳军机闯西沙。 被我方坚决拦阻,吃瘪回去。阿尔巴尼斯转头倒打一耙,我们直接严正交涉。这叫规则教育,不是摆造型。
现在他们想卷土重来。 东海、南海、台海,哪个热点不想蹭?尤其在日菲身边,澳军扮演“远方打气队”,既能露脸,又能试探红线。
![]()
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现在。因为经济上他们不敢硬碰,战略上却要给美国递成绩单。这就是澳式“两面手册”:贸易要稳定,安全要表忠。
别忘了,特朗普的“对等关税”阴影还在,澳的矿、澳的钢,谁都可能被捏。 在这个节点,东大一口气下了9船油菜籽单子,是真金白银的托底。这是雪中送炭,不是嘴上人情。
结果呢? 转头在安全议题上给东大泼脏水,说你威胁航道。说句不好听的,这逻辑能站住脚,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也别天真。这不是智商问题,是立场问题。澳要的是AUKUS框架里的存在感,核潜艇要开进预算,远程导弹要落到编制,军工订单要喂饱国内厂子。
![]()
于是,他们需要“东大威胁”这个稻草人。 用它把国会敲开,用它把社会舆论拧紧,用它把盟友黏合起来。危机感是一门生意,谁越会叫唤,谁就越能分钱。
可这回合,他们算计漏了两点。 第一,东大在近海防空反潜的“防区拒止”体系,已经是成熟工业品,不是试验田。你闯,必被标定,必被驱离,手段还有梯度。
第二,澳军远海行动的“续航链”很脆。 补给靠美军,情报靠“五眼”,一旦节奏被打乱,战术动作就会变形。你越远离家门,越像在别人棋盘上做题。
有人问,那油菜籽是不是白买了。 我只说一句:国家层面的经贸布局,从来是算盘,不是脾气。买,是为了供给安全与议价空间。不是为了交朋友,更不是为了赎人心。
当然,情绪我懂。 雪中送炭换来翻脸,气不气?气。可在大棋上,情绪不能当指导思想。该买还买,该算还算,但该敲打,绝不手软。
![]()
接下来会怎样? 澳若继续“还要来”,那就继续被拎出去教育。空域、海域、无线电、光电,层层压制,依法处置,留痕、留证、留底。让挑衅的成本具象化,让作秀的镜头空镜化。
更重要的是,东大会递进式地把握节奏。既不被对方带节奏热启动,也不让对方低成本刷存在。说白了,战术上要“让你来,让你走,让你输面子”,战略上要“让你久,让你累,让你被动”。
别忘了南海与台海的节律。 敌我态势不是单点冲突,是多条线的频谱管理。你这边挑衅,我那边加压;你海上搞事,我经贸稳态;你媒体造势,我法理固化。棋盘是立体的,回合是滚动的。
给澳方一句忠告。 贸易靠东大撑着,安全靠美国拎着,结果你把自己活成了“夹在两扇门里的手指”。痛,是你的,不是别人的。
![]()
给读者一句实话。我们不怕叫阵,但更讲究把对手拴在成本里。让他每次起飞都有预算心疼,让他每次靠近都得写检讨,让他回去还得向国内解释“为何又被驱离”。
有人担心升温失控。 别夸张,战术对抗有护栏,红线清清楚楚。真正危险的是对手以为东大会“看在生意份上好说话”。这念头,一定要掐灭。
最后,说回开头那个问题。 油菜籽买得值不值?值,因其是粮油供给与地缘杠杆的一部分。但这不等于给澳方赎身,更不意味着我们会对挑衅留情面。
可以这么说。谁敢来犯,必被驱离;谁敢倒打一耙,必被追责;谁想把东大当提款机兼出气筒,迟早会知道什么叫成本函数。
收个尾。 东大最不怕的,就是别人拿“安全议题”装腔作势。我们耐心大,但指头也硬。你来,我们就办;你停,我们就算。账,总要有人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