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时候,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曾放出狠话,说要是他们想要扼杀中国芯片,我们将毫无还手之力。
![]()
在当时这算是赤裸裸的威慑了,毕竟当时的台积电一家独大,但这番言论却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
张忠谋为什么敢如此说?中国真的没有还手之力吗?
![]()
92岁的张忠谋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扔下了一句震动整个科技圈的话,他说如果我们想扼杀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他们真的无能为力,这话一出,瞬间点燃了舆论,这老家伙未免有些太自信了。
![]()
但想理解张忠谋的立场,得先了解他的人生,他的故事始于1931年的浙江宁波,但他的根却深深扎在了大洋彼岸,战火纷飞的童年,让他辗转于南京、广州、重庆等多个城市,动荡成了他早年的记忆。
![]()
18岁那年,他短暂地在香港大学落脚,但这只是一个中转站,真正决定他一生的是远赴美国的决定,起初他踏入的是哈佛大学的校门,但父母为他未来的生计考虑,建议他转向更务实的理工科。
![]()
于是他转学到了麻省理工学院,那个全球工程师的摇篮,在这里他疯狂吸收着顶尖的科技知识,先后拿下了机械工程的学士和硕士学位,这段精英教育的经历也改变了他的思维模式,之后的职业生涯也进入了纯粹的“美国梦”奋斗阶段。
![]()
离开校园后,他短暂地在福特汽车待过,但很快就投身于当时刚刚兴起的半导体行业,三年后,他加入德州仪器,这地方他一待就是二十五年,从一个基层工程师做起,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拼劲,一路爬到了公司权力的核心。
![]()
在德州仪器,他不仅是技术专家,更是战略大师,他提出的“学习曲线”和“定期降价”策略,帮助公司在市场上披荆斩棘,极大地增强了竞争力。
他的管理才能也在这里得到充分释放,职位从工程部经理到集成电路部门总经理,再到执掌公司半壁江山、管理着三万多名员工的集团副总裁。
![]()
退休前,他已是公司内部名副其实的三号人物。可以说张忠谋的整个世界观、管理哲学和行事风格都是在德州仪器这二十五年里被彻底塑造的。就连后来创立中芯国际的张汝京,当年也是他在TI的下属。
![]()
这家美国公司甚至还资助他前往斯坦福大学深造,让他拿到了博士学位,所以他在专访中毫不含糊地重申自己是美国人一点也不让人意外,他拥有美国国籍,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美国,思维方式更偏向美式。
![]()
他后来在台湾创立台积电,也坚持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推行国际化管理,这种根深蒂固的美式理想解释了他为什么会自然而然地站在“美国及其盟友”的视角,说出那番让人震惊的“扼杀论”。
![]()
张忠谋敢说“中国无能为力”,底气不仅仅来自他的美国身份,更源于他作为行业头部的绝对自信,他是这个产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之一,当他说出这话时,他脑海里浮现的恐怕是他亲手创建的整个产业大厦以及他深知的、那些别人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
这还的回到1985年,那一年,50多岁的张忠谋因为在消费电子转型战略上与TI高层产生分歧而离开,此时,台湾的李国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院长,张忠谋看到了台湾制造业的扎实基础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
两年后,一个颠覆行业的想法在他脑中成型——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台积电,就此诞生。他最石破天惊的就是开创了“专业晶圆代工”这一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
![]()
在此之前,像英特尔这样的巨头都是设计、制造一手包办,而张忠谋决定台积电只做一件事:制造。公司不碰芯片设计,专心为别人“代工”,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却彻底改变了半导体行业的生态。
![]()
它极大地降低了芯片设计的门槛,让无数有创意但没钱建工厂的小公司有了生存空间,正是因为有了台积电,才催生了后来像高通、英伟达这些叱咤风云的无厂半导体巨头,可以说张忠愈一手扶持起了半导体产业的另一半江山。
![]()
创立初期,正是英特尔的一笔订单,为台积电打开了市场声誉,公司很快就在几年内实现了盈利,他的自信还建立在对技术壁垒的绝对掌控上,台积电如今是全球芯片制造业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苹果、高通、英伟达这些科技巨头都离不开它的先进工艺。
![]()
为了守住这些,台积电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技术联盟,并与荷兰的光刻机巨头ASML紧密合作,共同研发最尖端的极紫外光刻机,在10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技术上,台积电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
![]()
它的主要竞争对手三星,虽然也掌握着先进制程,但在良率等关键指标上却一直存在短板,比如恼人的漏电问题,这种技术上的绝对领先让张忠谋有底气说他控制着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而且他不仅懂技术,还深谙商业竞争的残酷法则。
![]()
台积电与中芯国际那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战就是最好的证明,从2003年到2006年,台积电多次以侵犯专利和商业秘密为由起诉中芯国际,最终,这场官司以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巨额赔款并出让部分股权告终,极大地拖慢了其发展步伐。
![]()
张忠谋这句看似强硬的“扼杀论”,却也暴露了他和台积电在全球博弈中“身不由己”的尴尬处境,技术优势被过度政治化就开始束缚自身了,曾经,技术是台积电最强的“武器”,但现在它越来越像一个被推到前台的“人质”。
![]()
美国自2020年起对中国实施严苛的芯片出口管制,台积电的技术优势成了美国遏制中国最锋利的工具。但是这种“被需要”的代价是沉重的,台积电被迫赴美建厂,却立刻陷入了成本高昂和人才短缺的泥潭,项目进展一波三折。
![]()
而张忠谋口中那个“无能为力”的对手,并没有坐以待毙,中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并开始利用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其他优势进行反击,中国加强了对稀土的出口管制,这是一种精准的反制,因为稀土对美国的芯片制造和军工产业至关重要。
![]()
这一招一度迫使中美在2023年10月达成暂时协议,中国暂停稀土管制,换取美国放宽部分限制。这说明,牌桌上的筹码,并非只有芯片。在芯片领域本身,中国也在绝境中寻求突围,华为这个在2019年遭受美国致命制裁、芯片供应一度中断的公司,并没有倒下。
![]()
它转向自研,与中芯国际合作,硬是在没有EUV光刻机的情况下,推出了使用7纳米工艺的麒麟芯片,直接狠狠地打了张忠谋的脸,中芯国际自身也在努力推进5纳米技术的研发,封锁非但没有将其彻底扼杀,反而激发了其自主化的决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