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要接纳真实的自己。”
但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很多人一旦看见了自己的缺点、软弱与脆弱,就会感到羞耻、焦虑,甚至产生自我攻击。
其实,改变的发生往往不是在我们拼命否认和对抗自己的那一刻,而是在接纳自己的瞬间。
但要真正容纳那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自己,我们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内心。真正的接纳,是允许自己带着这些所谓的“缺点”继续生活,甚至在某些时刻,拥抱它们。而这种允许,需要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
一、看见自己≠接纳自己:我们总在“看见”后陷入更深的挣扎
现代心理学强调“自我觉察”的重要性——只有先看见自己的情绪模式、行为习惯、潜意识需求,才有可能做出改变。但很多人卡在了“看见”后的第一步:当那些被压抑的、不被认可的“真实自我”浮出水面时,我们第一反应不是接纳,而是恐惧与排斥。
比如:
一个职场人“看见”自己害怕竞争,总在关键时刻退缩,他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怎么这么懦弱?这样下去永远升不了职!”(否定)
一个母亲“看见”自己对孩子的焦虑源于自己童年的不安全依恋,她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怎么能把原生家庭的伤带给下一代?我必须立刻控制住情绪!”(苛责)
一个年轻人“看见”自己沉迷短视频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孤独,他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太堕落了,这样下去人生就废了!”(羞耻)
这种“看见后立刻批判”的模式,本质上是我们从小被植入的“应该思维”在作祟——“我应该更坚强”“我应该更完美”“我应该不被情绪左右”。
当真实的自我与这些“应该”冲突时,我们会本能地启动防御机制:要么攻击自己(“我怎么这么差劲”),要么急切地想要“消灭”这些特质(“我必须马上改掉”)。
但越是抗拒,这些特质反而越会以更强烈的方式反弹(比如越想控制情绪越暴躁,越想戒掉拖延越拖延)。
真正的接纳,不是“看见问题后就立刻变好”,而是“看见问题后,依然愿意和自己站在一起”。而这,需要比“改变”更大的勇气——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
二、为什么接纳需要强大的内心?因为它要对抗“自我否定”的本能
人类的大脑天生追求“确定性”与“正向反馈”。
当我们“看见”自己不够好的部分时,大脑会将其标记为“威胁”(比如敏感可能带来人际关系冲突,拖延可能影响职业发展),进而触发自我保护的本能——否定它、消灭它,以此恢复“我是好的”的安全感。
但接纳的本质,是承认“我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既渴望成功也害怕失败”“我有时坚强有时脆弱”,并且愿意与这样的矛盾共存。
这种“共存”意味着:
允许自己“不完美”:不再用单一的标准(比如“成功”“坚强”“理性”)定义自己,而是看到多元的生命状态(比如敏感也可以是共情力强,拖延也可能是对压力的自我调节)。
放下“即时改变”的执念:理解改变需要时间,允许自己在“尚未变好”的状态下依然被善待(比如允许自己今天没完成计划,但明天继续尝试)。
与阴影和解:接纳那些被压抑的“阴影部分”(比如嫉妒、自私、恐惧),承认它们是人类共通的人性,而非“我独有的污点”。
这种“允许”需要内心足够稳定,才能扛住“自我否定”的冲击;需要对自己足够慈悲,才能在看到瑕疵后依然说“我愿意陪你慢慢来”。
三、如何培养“强大内心”?从这三个练习开始
接纳自己不是天赋,而是一种可以通过练习培养的能力。当你觉得“我做不到接纳”时,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 给自己的“不完美”写一封原谅信
找一个安静的时刻,写下你最想改变的一个特质(比如“我太敏感”“我总拖延”),然后以朋友的口吻对自己说:
“我知道你因为敏感常常受伤,但这也让你比别人更懂别人的情绪; 我知道你拖延是因为任务让你焦虑,但你在截止前完成的成果从来都不差; 我允许你暂时带着这些特质生活,因为它们是你的一部分,而你值得被无条件接纳。”
这种书写练习能帮助你从“评判者”切换到“陪伴者”的视角,看到特质背后的功能与价值。
2. 观察情绪而不被情绪定义
当负面情绪升起时(比如“我又搞砸了,我真没用”),不要急着认同这个声音,而是像旁观者一样观察它:
“我现在感到焦虑,是因为我在意这件事的结果。”
“我觉得自己很失败,是因为我把这次失误等同于整个人生的价值。”
通过区分“情绪”与“事实”,你会发现:情绪是暂时的波动,而你的人格远比某一刻的感受更丰富。
3. 主动暴露“脆弱”,练习自我接纳
选择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信任的朋友、陌生人组成的团体咨询、心理咨询师),分享一个你一直隐藏的“不完美”(比如“我其实很害怕被拒绝”“我曾经因为嫉妒疏远过朋友”)。
你会发现:当我们敢于把阴影摊开在阳光下时,它反而失去了吞噬你的力量。
正如心理学家布莱克曼所说:“接纳不是变得完美,而是变得真实;强大不是没有脆弱,而是与脆弱共舞。”
写道最后: 接纳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和解”
看见自己是改变的起点,而接纳自己才是改变的终点。
但接纳从不意味着“躺平”或“放弃成长”,而是带着对自己的慈悲,选择更温和、更可持续的改变路径。
那些最终活得舒展的人,不是没有阴影,而是学会了与阴影共处;不是没有脆弱,而是用强大内心托住了自己的不完美。
愿你我都能修炼出这样的勇气:看见真实的自己后,依然愿意说“我在这里,陪你一起慢慢变好”。因为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没有裂缝,而是光能照进来的地方,我们依然选择拥抱全部的自己。
如果觉察自我和接纳自我路上,总是批评自己,陷入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也不知道和谁说出内心苦楚。不妨试试心理咨询,找我聊聊看!
关于我:
我是jolie,11年互联网大厂HR,美股上市公司高管,现已转行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擅长个人成长、职业规划、亲子关系咨询。
怀揣着“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的愿景,分享我的所学所闻,以及心理学知识和咨询中的故事。
期待与您在每一次推送中相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