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作为科八条发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西安奕材正式上市开盘大涨了361%,收盘总市值高达1039亿元,显而易见的是资本市场正在进一步提升筛选硬科技价值的能力。
不容否认的是,科创板正以一大批优秀企业的成长实践,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真实的典型案例,也在重构科技估值逻辑。
与此同时,科八条后受理的第二家未盈利企业——昂瑞微在10月15日成功过会,于八天后的10月23日又顺利拿到了批文。
对比来看,作为科八条发布后第三家受理的未盈利企业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超硅)整体审核速度就慢了不少,其仅比昂瑞微晚递表了两个月零16天,但迄今尚未回复完首轮问询。
慧炬财经注意到,就在西安奕材正式上市的次日也就是10月29日,上海超硅更新了最新招股书,披露了更多财务数据与细节。
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于2008年7月31日的上海超硅长期以来致力于集成电路用200毫米、300毫米单晶硅晶体生长装备系统、人工晶体、半导体材料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200毫米、300毫米集成电路抛光硅片、外延片、氩气退火片、SOI片等。
据上海超硅向监管层递交的公开披露文件显示,其此次IPO欲计划通过发行不超过20,760.0636万股新股以募集49.65亿资金投向"集成电路用300毫米薄层硅外延片扩产项目"、"高端半导体硅材料研发项目"等三大项目,其中14.1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事实上,此次IPO并非上海超硅首次资本化之旅,早在2021年6月3日就曾与中金公司签署了辅导协议,次日在上海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并于6月7日获得了受理,但谁料想却在近三年后的2024年4月12日因基于自身战略考量,拟对上市计划进行调整,与中金公司解除了辅导协议。
到了2024年8月23日,上海超硅更换辅导机构为长江保荐,并再次进行辅导备案登记,经过了两期辅导,在今年3月21日,证监会披露了上海超硅上市辅导工作完成报告。两个月零23天后的6月13日,上海超硅又马不停蹄地向上交所递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获得了受理。
引人关注的是,在科创板问询显著提速的大背景下,从发出问询截止目前已经过去了121天,其首轮问询回复却迟迟未能披露,到底是什么问题难住了上海超硅及其保荐机构?要知道西安奕材和昂瑞微回复完首轮问询可仅分别用时了90天和83天。
于科创板而言,虽然当下审核提速但并不意味着闸门放松,在提升项目通行速度的同时,更要守住上市公司质量的底线,监管在包容审核的同时更是聚焦于精准发现问题。
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上海超硅正走到被资本市场全维度检验的时刻。
对上海超硅来讲,真正的门槛在于盈利进程节奏:能否在三年半亏了38.82亿元的前提下最早实现2028年盈利;能否在头顶着13.94亿元账面商誉的情形下终结毛利率持续为负;能否在产能利用率下降中改变现金流持续恶化的不利局面。
在科创板闯关的路上,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经得起监管层的严格追问,尤其是在辅导期董秘财总蹊跷相继离职的谜团待解,更拷问着上海超硅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如何。
在监管对科创企业审核更加严格的当下,上海超硅研发投入与产能爬坡相背离,去年高达18.55%近三倍于同行均值的研发费率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转化效率,董秘又由前辅导机构项目组跳槽而来无疑会令监管更加敏感,其是否具备"可上市企业"的根本条件,正在成为核心质疑。
巨亏39亿 毛利率持续为负
有息负债急剧攀升隐患暗藏
在成长性方面,虽然上海超硅在过去的三年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0.04%,去年营收更同比增长了43.06%,但是否具有真正的内生增长潜力仍令人生疑。
![]()
客观的情况是,上海超硅在营收高增长背后是持续扩大的亏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上海超硅净亏损分别为8.03亿元、10.44亿元、12.99亿元、7.36亿元,累计亏损38.82亿元。
数据显示,在2022年时,上海超硅当期营收仅9.21亿元,对应净利润则亏损了8.03亿元,随着2023年和2024年300mm的硅片销售持续攀升,其营收在2023年就攀升至9.28亿元,及至2024年高达13.27亿元。不过受前期固定成本分摊较高、规模效应未能得到充分释放等因素影响,其净利润亏损经由2023年的10.44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12.99亿元。
当时间进入2025年上半年,上海超硅实现营收7.56亿元,净利润又亏损了7.36亿元。
上海超硅虽然预计最早在2028年可实现盈利,但若2028年300mm硅片生产线二期建设不达预期或行业复苏回暖滞后等客观原因使得经营不达预期,则盈利时间将推后。
这中间,值得警惕的风险是,占主营收入过半的300mm硅片(生产高性能芯片的主要原料,2020年第四季度正式投产)在2024年便贡献了7.14亿元的收入,今年上半年占比又高达56.23%,贡献了4.23亿元的主营收入。
而由于300mm硅片生产规模未达设计产能,导致其生产成本高于销售市价,从而产生存货跌价准备并且持续飙升,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高达2.47亿元、3.09亿元、4.33亿元、3.84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受行业短期调整、供需关系尚未回转影响,300mm硅片单价承压呈现下降趋势,其平均价格自2022年以来一路下滑,从2022年时的388.03元/片,下滑至2023年的385.97元/片和2024年的366.98元/片,今年上半年又进一步走低至328.40元/片,产能利用率也由2022年时最高峰的93.59%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7.98%。
与此同时,受投产前期固定成本分摊较高,产品平均售价低于平均成本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各期,300mm硅片毛利率分别为-42.91%、-24.16%、-8.50%、-2.75%,虽然持续为负但由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下降,呈现出逐年提升的态势。
上海超硅也承认的是,300mm半导体硅片生产线正式投产时间较短,且面对的主要客户对产品要求严苛,论证周期长,部分目标客户仍处于产品认证阶段。若产品未能及时获得重要目标客户的认证,将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上海超硅在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一个显著的财务指标变化引人瞩目:毛利率在报告期内持续为负值,并远低同行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在八家同行中倒数第二名近乎垫底。
![]()
数据显示,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上海超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1.09%、-7.05%、-3.31%、-2.87%,远低于同行平均值的30.54%、22.24%、13.26%、13.26%。
虽然上海超硅综合毛利率为负值但逐年提升,毛利率从2022年时的-11.09%提高至-2.87%,这背后是规模效应导致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下降,使得其毛利率得到明显改善。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上海超硅也显露出巨大的资金链和偿债压力,可能成为业绩持续增长的隐忧。
先来看资金状况,随着亏损了三年半并且亏损额还在扩大,上海超硅存在着财务压力明显、负债率高企的问题,今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高达57.65%创三年半来最高值,并且在过去的两年半中持续高于同行均值。
![]()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的现金流状况。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上海超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净流出累计高达18.50亿元。
不仅于此,上海超硅在营收高增长背后,也是暗藏着有息负债急剧攀升的隐患。
慧炬财经梳理发现,上海超硅有息债务从2022年时的36.6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66.83亿元,三年间翻了近两倍,今年上半年更是高企至70.77亿元,而同期间其货币资金仅有6.99亿元,如此巨大的差距,不由得不让人为其巨大的债务压力捏了一把汗。
细致看来,在2025年上半年,上海超硅的债务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借款突然飙升至59.82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46.1亿元,除了增加债务压力外,利息费用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虽说长期借款可以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但在行业景气逆转时也会放大现金流压力。
更进一步观察,应收账款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收入与资金流错位的问题。2023年和2024年,上海超硅应收账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了5.53%和48.22%,超过同期0.73%和43.06%的营业收入增幅。这意味着,收入增长的背后,并没有形成同步的资金回流,而更多的是账面增长。
董秘曾是前辅导机构项目组成员
严守合规红线的监管隐忧暗藏
除了上述问题外,在此次IPO辅导备案后不久,上海超硅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相继离任,就成为了其不得不解释的问题,此举在问询中或难逃监管层的质疑拷问。
招股书披露,董事会秘书王全胜于2024年9月离职,财务总监王锡谷则于2024年12月离任。
财务总监更是经历了两次变动,在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上海超硅财务总监为刘旺,到了2024年9月至12月,变更为王锡谷;2024年12月后,则由王红梅接任。
慧炬财经注意到,上海超硅是于2024年8月23日与长江保荐签署了辅导协议,这也意味着王全胜和王锡谷是在公司IPO辅导期间递交了辞职申请。
实际上,对于IPO公司而言,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的职位十分重要,其深度参与了公司IPO的关键环节,在辅导期双双离职的情况就比较少见,这中间是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更让外界对公司内部治理的有效性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而针对王全胜和王锡谷离职一事,上海超硅有必要说明离职的具体原因,以确保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另外,据上海超硅披露,接任王全胜董事会秘书职位的是敖传龙,简历显示,敖传龙具备保荐代表人资格。2017年6月至2021年11月,历任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经理、高级经理、副总裁;2021年11月至2024年7月,任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
![]()
好巧不巧的是,在上海超硅与中金公司解除辅导协议五个多月后,也就是2024年9月25日,敖传龙就担任了公司董秘,而中金公司正是上海超硅此前的保荐券商,慧炬财经进一步梳理发现,敖传龙恰恰是彼时中金公司组成的上海超硅辅导项目组13名辅导人员之一。
实际上,董秘由保荐机构跳槽而来的现象在近年较为常见,原中金公司投行部总经理夏雨扬于2025年2月从投行转任千里科技董秘就是个典型例子,最近的一次,2025年9月9日金达威的新任董秘李晓芳就是由公司的保荐代表人身份跳槽至公司任董秘。
上海超硅看中敖传龙的显然是其曾是原辅导机构辅导项目组成员的身份,在熟悉项目的同时更熟悉业务,也懂监管,能处理诸如信息披露、合规、资本运作等以及各种突发事件。
而敖传龙的身份角色转变,也正式从资本市场的服务方变成了资本市场的主体方,毕竟其熟悉资本市场的合规操作,也能利用之前行业人脉资源开展外部合作或者投融资。但这中间的潜在风险在于,从前券商辅导项目组成员转任董秘,意味着原来的券商经验直接迁移到了公司内部,能否筑牢有效的防火墙进行合规操作,又能否严守合规红线就成为了考验所在。
前有西安奕材成功上市和昂瑞微顺利拿到批文的先例在先,作为科八条后受理的第三家未盈利企业,上海超硅何时才能走到上会现场,又能否最终成功发行上市,慧炬财经将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