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动力电池和储能模组生产中,CCS(Cell Contact System)产线正承担越来越多的功能。
过去一条产线只做单一规格就够了,而现在,它可能同时支撑圆柱、方壳,甚至不同Pack模组的生产。
问题来了:如何保证多平台产出仍然稳定高效?
答案往往在于系统级协同与闭环控制。
一、多平台制造的难点
1️⃣ 工艺差异大
不同规格电芯、母排厚度、焊点位置各异,如果依赖固定工装或单机调参,很容易导致焊点偏差和虚焊。
2️⃣ 节拍要求高
多型号混线下,每个工位的节拍必须精准同步,否则整线产能会大幅下降。
3️⃣ 质量风险增加
焊接不一致、能量波动或检测滞后,都会让模组良率不稳定,尤其是在高批量生产时。
二、CCS产线如何通过系统协同撑起多平台制造
·1️⃣ 视觉+激光双闭环视觉闭环:AOI系统在焊接前精准定位焊点,工控系统即时补偿偏差;
·激光能量闭环:根据材料反射率和温度变化动态调功,保证每个焊点一致性。2️⃣ 工艺模板化 + 自动识别每个模组型号都有独立的工艺模板库;
·系统自动识别BOM或二维码信息,调用对应工艺,无需人工重复调机;
·多型号切换可实现“秒切换”,保证产线连续运行。3️⃣ 整线协同与节拍控制上下料、焊接、检测各工位由中央控制系统实时调度;
·异常自动缓冲处理,不影响整体节拍;
数据反馈驱动全线优化,实现高效率与高良率兼顾。
三、系统化思路:数据驱动工艺闭环
·整条产线不只是机械臂和焊机,更是一个**“感知-判断-修正”**闭环系统:每个焊点数据(能量、温度、偏差)实时采集;
·系统自动分析偏差,调整后续焊接参数;
经验被固化为模板,快速迁移到新型号,实现标准化复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落地。
四、结语
一条CCS产线撑起多平台制造,看似不可思议,但关键在于:
闭环控制 + 工艺模板 + 系统协同 + 数据驱动
多型号混线、高难度焊接、高节拍生产,都能在一条产线上实现高良率。
未来,储能与动力电池产线的竞争,不仅是设备的数量,而是系统化能力与智能闭环水平。
掌握了这个逻辑,CCS产线才能真正做到稳、快、准,多平台制造不再是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