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件事,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很难吗?对大多数人并不难,但对一些人来说,确实很难。
因为这些人,只需要符合他们立场又能够支持他们主张的事实。
当事实和他们的立场结论发生冲突时,他们就对事实抱有强烈的排斥态度。为了立场,很多时候,他们还会选择性无视事实。为了传播自己的主张,他们甚至还时不时剪裁事实,制造所需的“真相”。
比如郑智化控诉深圳机场这件事,当深圳机场的现场监控视频出现在网络上,还原了深圳机场是不是真的那么“没人性”,让郑智化在登机时“连滚带爬”,这些人就开始责怪深圳机场放出该视频。法律人士出来带头谴责深圳机场侵害郑智化的隐私权和肖像权,应该追究深圳机场和相关人的责任。有的都气急败坏骂上了,说深圳机场这么做“挺下作”,“特别下作”。其中有一位还是中国TOP2高校的法学教授。
![]()
![]()
![]()
明明已经有视频证实郑智化夸大其词,误导公众了,有人依然认为“台湾同胞没有错,错全在深圳机场”,说深圳机场在把水搅浑。有人则还抨击“深圳机场公开视频,是在误导公众”,要求深圳机场立即撤回视频并道歉。
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歪曲事实的一方没有错,错的是还原真相的一方。
生活中见过有这么不讲理的吗?如果遇到,立即远离。在网络上,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情形,我们倒是经常能遇到。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老面孔,是我们在舆论战中的那些主要对手。
十几年前,我们的舆论战对手,就已经敌视真相,仇恨辟谣,还把辟谣的人说成是人民公敌。
他们还曾经千方百计为谣言正名,代表人物就是有一个叫程益中的媒体人(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他的职业经历),有过一段名言:“谣言是存于人心深处的‘真相’,是群众表达意愿方式,.......它不是事实,但比事实更‘真’;它经不起推敲,但比真理令人信服;它漏洞百出,但大众深信不疑。”
这段话出现的时间是在2010年前后,正是“公知”形象如日冲天,话语权登峰造极之时,他们当时就是对自己利用谣言操纵话题如此自信,在那段时间操纵了很多舆论大事件的议题走向。最著名案例之一,就是2011年的7.23动车事件。他们通过大量的谣言接力,不但在舆论上把当时的铁道部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还把公众的情绪引向中国的高铁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的高铁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干扰。不久后,高铁建设全面降标,不但新立项的高铁项目,建设标准大幅降低,在建的多条高铁干线的设计速度也从350公里,降低为250公里。出现了多条,线下基础部分按照350公里的标准建设,线上的铁轨和信号,采用250公里的标准,有的只节省了不到5%的投资额。当时的公知和他们控制的媒体,对中国发展高铁长期持有冲天的敌意,一直到2017年才有所收敛。为妖魔化高铁,他们还搞出“高铁一公里耗一万度电”,“坐高铁受到的辐射不亚于做一次CT”会致癌等谣言。
因为公众对谣言的憎恶,那些带头使用谣言的人,他们的人设也一落千丈,“公共知识分子”也变成负面的“公知”符号。但这些人对谣言的依赖,就像吸毒的人看到大麻一样,成了客观上的刚需,很难戒掉。时至今日,我们都能在一些重大舆论事件中,看到谣言在发挥引导公众舆论的作用,比如49中学生坠楼事件。
后来,这些人也学聪明了,操纵舆论议题的手段也实现了升级,依照“混杂部分真相的谎言比直接说谎更有效”的奥义,使用的素材从半真半假、七分真三分假到九分真一分假。
还有一种舆论手法更为隐蔽,是在用部分事实扭曲整个事件的全貌。虽然你不能直接说他造谣,但他确实隐瞒了一些重要信息,对需要强调的部分则夸大陈述,引导读者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得出他们想要的结论。
郑智化一开始发的那篇针对深圳机场的小作文,为什么能够引发那么大的舆论关注?除了与他同时具有歌星、残疾人和台湾同胞三种身份标签,有利于成为关注焦点,也与他在文字中使用了某些“技巧”有关,使用了“连滚带爬”的描述,还用“没人性”“最没人性”这样的字眼,用来定性深圳机场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和行为。大家阅读了这些文字,脑海中就容易产生深圳机场让一位残疾人毫无尊严连滚带爬的画面,所以,一开始舆论一边倒地谴责深圳机场。
![]()
![]()
后来深圳机场的现场视频出现在网络上,大家才发现,自己根据郑智化文字想象出的画面,与事实的差距有多么大。现场至少有四名工作人员在帮助郑智化完成登机,即便整个过程不能说毫无瑕疵,也不能打低分,更不能说深圳机场和工作人员对残疾人的态度“没人性”。
郑智化是三十多年前就红遍大陆的著名歌手,且能自己填词作曲。郑智化最有名的两首歌《星星点灯》和《水手》就是他本人作词作曲,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自然不是寻常人能比。那么问题就来了:他的小作文为什么要夸大其词,并隐瞒机场工作人员帮助他登机的重要事实呢?显然不能用一时疏忽进行解释。
在大家看到了现场的视频,对当时发生的真相有了真正了解,之后,他出来对使用“连滚带爬”描述当时的情景做了解释,是出于“一时气愤的遣词”,但对第一篇小作文两次使用“没人性”“真没人性”这样的严重指控,则没有回应,也没有道歉,其实后者比前者更为严重。
视频公布后,继续给郑智化辩护的人,也大都在重复对郑智化的“连滚带爬”只是个带有情绪化的形容词,而对小作文的“没人性”定性采取回避态度,就好像郑智化的小作文从没有没有出现过一样。
在我看来,“连滚带爬”是他对所需“事实”的描述,“最没人性”是他的价值判断,前者要为后者提供“事实”依据和情绪。“连滚带爬”和“最没人性”同时出现在小作文中,更能引发公众对一名残疾人的同情和共鸣,同时使用“连滚带爬”和“最没人性”,才能显示出一个词曲作者的文字功力。
郑智化本人也是在深圳机场的现场视频出现在网络上之后,才承认深圳机场的工作人员也对他给予了帮助,这种对事实的选择性忽略,是无意为之吗?有心者还可以再问一句:如果没有这个视频出现,郑智化会有后来的这些附加说明吗?
经过这些年那么多的舆论反转事件,网民对有意识的误导,早就失去了耐心。
这就难怪视频公布之后,舆论迅速出现如此大的反转,不仅大部分关注此事的公众对这件事的事实判断发生了大转折,而且,对郑智化和深圳机场的基本评价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这种反转特别雄辩地出现在评论区,因为在评论区发声的基本都是平时不写文章的网民,最能体现大众真实的心声。
后来批评他的人,也大多是原来站在他一边,猛烈抨击深圳机场的那些网民。
大家对残疾人受到不公众待遇天生就带有同情心,郑智化在年纪稍长一点的公众里面又有很高的知名度,看到他最初的小作文后,对深圳机场竟然如此“没人性”让郑智化“连滚带爬”地登机,自然是满怀愤慨的口诛笔伐。但在看到视频之后,发现自己被这位自己维护的对象给严重误导了,这些人感觉到自己朴素的正义感和同情心被利用,你说他们能没点情绪吗?
这些因为视频还原事实而立场反转的人,也有几个共同特征:对具体的事件不预设立场;尊重事实,也讲道理;发现自己之前被人带了节奏、产生错判之后,他们也勇于做出纠正。
但另一些人,在视频公布之后还依然为郑智化辩护,指责深圳机场不应该让视频出现在网络上,对待事件与网民中的大多数就有了明显的区别。这些人很多都是立场先行,对事实并不太在意,当事实和他们预设的立场出现了冲突,有的还排斥事实,痛恨起还原事实的人。
这些在视频公布之后继续支持郑智化,和那些只在视频公布之前支持郑智化的人,对事实的态度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是根据立场对事实采取选择性的实用主义,一个是按照事实真相确定自己在具体事件上所持的立场。
特别是他们中那些立志于要给中国人作启蒙的人,为什么要为了郑智化,而让大多数在这次舆论事件中已经反转的网民产生反感呢?这样会让他们已经糟糕的人设会变得更差,非常不利于他们继续在中国推动所谓的“启蒙”大业。
因为郑智化的不满,一个是针对深圳机场的。在这些人的叙事逻辑中,国企一定是有问题的,应该被批判和否定的那一个。深圳机场是国企,所以没有自证之前,是错的;能够自证之后,仍然是错的。这部分人只要涉及到国企,他们就要找到一个角度,不管有的没的,一定要黑一下。其实,不光国企享受了这个特殊待遇,那些上了美国制裁名单的中国头部民营企业,也会被参照国企,被采取恶意的对立态度。
这些人所谓的”现代启蒙“,实际是恨国教育。他们对中国的立场,就跟这次事件中对深圳机场的立场一样,中国怎么做都不对。
郑智化的另一个不满,是针对大陆的安检措施。这就更对这些人的胃口了。大家可以翻翻这些人以前的自媒体,肯定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安检没少说三道四。
当然,他们中也有部分人,比较看重郑智化的“台湾人”身份。台湾在这部分人的眼里属于自由世界,是他们心中的“他者”和“彼岸”,平时就没少鼓吹台湾的体制,对台湾的现状进行美化想象。相信“台湾最美的是人”,也是他们这个圈子。
在视频还深圳机场一个公正之后,他们就开始“抛开事实不谈”,把这个舆论事件引向他们习惯性使用的叙事框架,把话题引向深圳机场不应该让现场视频发到网上来。
如果说,郑智化写小作文到网络上,可以视为是交给公众进行网络审判,那么作为被控诉的一方,也应该享有自辩的权利。他们敌视这个能够还原真相的视频,其实就是在剥夺深圳机场的自辩权,谁让它是他们心中带有原罪的国企呢?
这些人也并不是真的关心郑智化,关注残疾人权益,这些人对弱智群体没有那么多爱,他们只是习惯于对人不对事。
![]()
![]()
大多数网民虽然在这次的舆论事件中,立场发生了反转,对郑智化的做法进行批评,但也并不是要对他进行彻底否定,更不是因为他是台湾同胞。无论是之前支持他,现在批评他,都是在就事论事。
何况,郑智化在两岸问题上的立场还是比较正面的,他说过“我的歌,是写给所有中国人听的。”说过“两岸一家亲”,表示过:“我是一个中国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历史和法理事实,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认知。”也在采访中明确过态度:“我的根在中国,我的语言、文化、情感都属于这片土地。”
如果因为他来自台湾就对他有偏见,也不会一开始大多数网民去支持他。
也因为就事论事,当有人提出,考虑到郑智化在两岸问题上的立场,对他宽容一点,但并没有得到网民的普遍认同。
我也不赞成这种建议,就跟不能因一些国军将领曾经抗战过,就对他们在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中,对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人民烧杀抢掠行为进行漂白。
而且,看到郑智化以前的一条微博,认为他这次的小作文也并不是一时的情绪之作。就因为有人在机场看到他,说他给人第一印象是比较严肃,他就很生气,说这些人是“没有格局的市井小民”“无知的下等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