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会现场。
10月30日,重庆大学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会,正式发布《重庆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1+N”行动计划》。上游新闻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该计划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选拔均有不小的改变。其中,人工智能(AI)作为通识课程加入了所有本科生的学业当中。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前,知识的获取和产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革。”重庆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刘猛介绍,这对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培养与批判性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
“将AI引入所有本科生的学业,相当于在师生之外,引入了‘新角色’。”刘猛解释道,它既可以作为老师的教学辅助,也能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更能成为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得力助手。
针对备受关注的“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刘猛介绍,学校已发布相关文件,计划通过“一院一策”的方式推进执行“本研贯通”方案,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生学业评价等提出明确要求。
![]()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示意图。
在学业评价上,将采用多元多维的综合评价方式,把学生从单纯追求高绩点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能力培养上。在课程教学上,则将广泛采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项目制课程。
“目前,这一改革已在学校的明月科创实验班、人文学部、社科学部、建筑学部、工程学部等各大学部积极推行。”刘猛表示,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早、更多地获得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内驱力,成为能适应并驾驭未来的拔尖人才。
在研究生培养层面,重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谭晓衡介绍,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将实施“潮汐招生”模式,建立“分阶段+分批次+分类型”的立体化动态考核机制,计划每年分四个批次招收博士生。
为保障培养质量,学校致力于打造学术型与专业型协同发展的培养生态,在培养过程中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优化学科布局,以实际行动有效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通过实施“三个机制、两种模式、一套体系”的“321”行动重塑博士高质量培养体系,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摄影 周本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