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城环保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江苏隆丰电子有限公司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正以毫秒级精度高速运转,一批批新能源汽车专用产品接连下线。经过七年多的发展,这家在公众视野里不很起眼的企业,已在新能源汽车连接系统领域完成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精彩蜕变。
对隆丰电子来说,“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用于研发”,不仅是一条坚持多年的“铁律”,更是驱动企业成长的核心战略。自落户我区以来,企业累计研发投入数千万元,这一比例远高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平均水平。
![]()
“我们的研发投入始终精准聚焦,绝不搞‘大水漫灌’。”隆丰电子生产部部长王静指着实验室里的“轻量化集成连接系统”介绍,该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将线束重量从70公斤降至30公斤,研发投入累计超过3000万元。截至目前,企业已累计获得5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5项,覆盖智能集成、信号传输等关键技术领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凭借“新型连接系统”荣获江苏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成为我区首家获此奖项的企业。
![]()
![]()
研发成果的不断突破,得益于产学研协同的“加速度”。隆丰电子与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汽车电子集成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每年将研发资金的30%投入产学研合作项目。在联合实验室内,盐城工学院教授团队正对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线束的可靠性设备进行调试。这种“实验室—车间”无缝衔接的模式,成功解决了高压线束电磁屏蔽等关键技术难题。2024年推出的汽车音响头枕快插拔机构,从概念设计到量产仅用8个月,获得10多个项目定点。
![]()
![]()
隆丰电子的核心研发团队由30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34岁,团队合作已近十年。“稳定的人才梯队是技术创新的‘压舱石’。”公司总经理王成龙表示,“我们通过‘股权激励+项目跟投’机制,让核心人才能够潜心开展长期技术攻关。”正是这支团队成功研发出很多的创新产品。未来三年,公司计划将研发团队规模扩大至100人,重点攻坚800V高压平台线束技术。
走进隆丰电子的智能化生产车间,MES+ERP管理系统在中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17条全自动切断压接产线的运行数据——这是研发投入向生产端延伸的直接体现,也是企业保持高效运转的重要支撑。
![]()
“我们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建设万级无尘车间,引进德国激光焊接设备和AI视觉检测系统,确保研发成果高效转化。”公司技术工程师王慧娟在SMT贴片生产线前介绍,数字化改造使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良率接近100%,单条线束生产成本降低10%。这一“研发—智造”闭环体系,不仅让企业在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更使其具备了车规级集成电路板的量产能力。“团队已按标准化模式组建,先后为长安、现代、起亚、比亚迪、奇瑞等品牌提供配套服务,以快速增长引领中国汽车电子领域,为智能出行提供可靠保障。”
![]()
隆丰电子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区各级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支持。2024年企业推进股改上市期间,盐城环保科技城联动相关部门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全程协助解决土地规划、手续办理等事项。“园区的科技服务前置机制极具前瞻性,企业落户初期就有专员提供‘一对一’创新辅导,帮助对接政策、申报项目。”王成龙表示,企业专注创新,政府解决后顾之忧的良好环境,为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隆丰电子正以每年新增5条产线的速度扩大产能,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再次增加数千万元,全力向汽车电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其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实践也证明——传统制造业的增长,绝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创新、效率与生态协同作用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正是“亭湖智造”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
来源:亭湖区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