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对何阿姨一家来说,是个难忘的年份。一次突如其来的胃痛,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去医院做了胃镜,结果出来——胃印戒细胞癌。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了这个普通家庭,瞬间激起千层浪。女儿女婿心急如焚,立刻把何阿姨从老家接到了郑州,想着大城市的医疗条件好,一定要把病治好。
![]()
到了郑州,一家人开始了奔波求医路。河南省肿瘤医院、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院……能去的医院都去了,能问的医生都问了。可得到的治疗方案却不尽相同,有的医生建议手术,有的则推荐放化疗。更让他们心里没底的是,一位相熟的主任私下里的话,让家人的心沉到了谷底:“这个情况,做了手术,可能还不如现在。让老人该吃吃该喝喝吧。”
![]()
这话虽然委婉,但意思大家都明白。女儿心里难受,但还得强撑着,瞒着母亲,只说是小问题,调理调理就好。可何阿姨自己呢?她心里跟明镜似的,只是看破不说破,不想给孩子们再添压力。那段时间,家里的气氛总是沉甸甸的,前路仿佛被浓雾笼罩,看不到方向。
就在一家人感到迷茫,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转机出现了。何阿姨的大舅听说了情况,提起了一个信息: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或许可以试试看。那时候,对于已经辗转多家医院的一家人来说,这像是一根突然出现的稻草。抱着“无论如何,总要试试”的想法,2016年11月18日,何阿姨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第一次见到了袁希福院长。
![]()
问诊、开方、拿药……就这样,何阿姨开始服用中药。第一次,拿了20付药。家里人想着,先吃吃看,有效果就继续。没想到,这药一吃,就坚持了下来。到12月5日左右,也就是服药半个来月的时候,家人就察觉到了一些好的变化。何阿姨自己感觉身上比以前有劲儿了,之前老是打嗝的情况减轻了,那种莫名心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不安感,也慢慢消失了。
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善,给了全家人莫大的信心。既然有效,那就坚持。从此,何阿姨就把吃中药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雷打不动。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到了2019年12月9日回医院复查时,何阿姨的状态已经非常好了。用女儿的话说,简直“健康得很”。不仅基本的家务活不在话下,还能挑水浇菜,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她前阵子还去捞沙子,靠自己劳动挣了万把块钱。这哪像是个曾经被重病困扰的人?
2021年12月再次复查,何阿姨的身体依旧硬朗。家里两个孩子主要由她照看,每天走路两里多地接送孙辈上下学,对她来说是很平常的事。那一年,她又去捞沙子,挣了7000元。劳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她的身体状况。
由于病情长期稳定,状态良好,2024年4月26日,何阿姨受邀参加了“郑州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暨2024龙年中国行”在开封站的活动。站在台上,何阿姨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却最有力量的鼓舞。
![]()
![]()
如今,已是2025年。回看2016年那个冬天确诊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整整九个年头。何阿姨的生活早已回归常态,病情稳定。女儿感慨地说:“现在一点也不像个病人。” 这段长达九年的平稳时光,记录着一位普通患者的坚持,一个家庭的不放弃,也记录下他们在求医路上,找到适合自己方法后的那份笃定与安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