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近一年的漫长等待,四川大学法学院终于迎来了新的行政掌舵人。2025年10月29日上午,在学院干部任职宣布会上,44岁的刘昕杰教授正式接任法学院院长一职,为这段持续近一年的院长空缺期画上了句号。
这一人事变动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川大法学院作为老牌985高校重要院系的地位,更在于院长职位悬缺近一年所折射出的慎重考量。原院长左卫民教授于2024年底因年龄原因卸任后,学院行政工作一直由党委书记临时主持。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这座法学重镇保持着稳健的运行节奏,但院长人选的确定无疑成为全院师生乃至法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新任院长刘昕杰的学术背景颇具特色。这位1981年出生的重庆籍学者拥有跨学科的学术训练,既获得四川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又攻读了历史学博士学位。这种法律与历史学的双重学术背景,为他在中国法律史特别是近代中国法律与法学研究领域奠定了独特优势。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万人计划社科菁英,刘昕杰教授的学术成就令人瞩目。他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70篇,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各一项,展现出扎实的科研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刘昕杰并非空降的院长,而是从副院长岗位晋升而来。这种内部提拔的方式,既体现了组织对其能力的认可,也保证了学院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在学术服务方面,他主编CSSCI收录集刊《法律史评论》,在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律史学会、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组织经验。同时,作为成都市政协常委,他也展现出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
从国际视野来看,刘昕杰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担任访问学者,这种国际学术经历为其推动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在任职宣布会现场,刘昕杰教授的表态发言展现出清晰的工作思路,他表示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主动谋划学院工作,推动学院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番表态既体现了他对院长职责的深刻理解,也展现出带领学院迈向新高度的决心。
原院长左卫民教授在卸任后也对学校和全院教职工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对新院长的期许。这种新老交替的平稳过渡,体现了学院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从专业角度看,刘昕杰教授执掌法学院,将有助于继续增强该院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特别是对法律史、法理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也将引领川大法学学科整体发展,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巩固该院在国内法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
这次院长任命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因为人选本身的分量,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近一年的空缺期显示出这一人事任命的审慎与重要,而最终选择刘昕杰教授,既是对其学术成就和管理能力的认可,也体现了学院未来发展的战略考量。作为无党派人士,刘昕杰的任职也展现了新时代高校干部选拔的多元化特点。
在法学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川大法学院此次院长更迭无疑是一个重要节点。新院长的上任,不仅意味着行政领导的新老交替,更预示着学院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刘昕杰院长的带领下,这所历史悠久法学院将如何书写新的篇章,值得法学教育界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