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践行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使命担当

0
分享至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全面领导,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强化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全链条建设。作为高校青年教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政治立场,涵养高尚师德,践行实干担当,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一、坚持思想铸魂,筑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是行动的“总开关”。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这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

在理论武装方面,系统性的政治学习是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的重要途径。如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形式多样的政治学习活动,将“五史”学习教育同党的最新理论、重要会议精神、国家教育方针的学习紧密结合,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素质;将理想信念和思政课教师入职誓词作为新进教师职业启航的“第一课”,定期通过与青年教师谈心交流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确保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在实践养成方面,爱国情怀的培育离不开对国情社情的深切体认,如通过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赴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国家重大工程等地开展实践教学,让青年教师在亲身感受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中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道理,让青年教师能够在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亲身感受时代的脉搏,不断将其“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这种基于实践的情感体验与理性认知的融合,有助于促进青年教师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二、强化党建引领,确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立场

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高校应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立场,直接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必须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方向,将党的领导贯穿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出一批讲理想、讲境界、讲情怀,有政治担当、有政治素养的优秀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了“头雁”作用。他们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堡垒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青年教师中入脑入心,切实增强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引导青年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守牢政治立场的“红线”,使青年教师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同时,积极发挥好党支部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作用,注重从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加强对优秀海外留学归国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坚持党建带群建,使广大青年教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成长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三、涵养高尚师德,彰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模范品格

“师者,人之模范也。”党中央号召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这为我们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追求提供了清晰的价值坐标。

弘扬教育家精神,必须坚持师德为上。师德师风是教师评价的首要标准,要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教育融入教师入职、培训、考核全过程。一方面,可通过每年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举办师德师风专题党课、召开警示教育研讨会等形式,以高校教师十项准则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强化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确保师德师风零事故。另一方面,要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通过设立教学科研荣誉称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教师见贤思齐、崇德修身。在教学中,青年教师要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用自己的言行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科研中,要恪守学术诚信,树立严谨治学的榜样。

四、突出实干担当,践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高校青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广大高校青年教师要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正是教育家精神中“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的时代要求。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服务国家战略,强调科研要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些政策都为高校青年教师指明了科研的主攻方向。许多高校青年教师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通过开展有组织有价值的科研,主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科研和教学中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聪明才智、贡献专业力量。高校青年教师要超越“书斋里”的学问,以“求是创新”的精神探索真知、以“勤学笃行”的态度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回应“国之大者”,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高尚师德,练就过硬本领,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事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四川大学教师 李红)

作者:李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教育新闻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
66267文章数 125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