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联合国成立80年,一位来自拉美的女秘书长本应是历史性的进步。
但美国代表却在安理会突然发难,要将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轮换制撕开一道口子,直言美国也要参选,中方也在联合国表态。
美国为何对联合国秘书长职位的态度发生转变?中方对此什么看法呢?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AJY
美国“武林盟主”梦碎
古特雷斯的任期还没结束,下一任秘书长的竞争却已是暗流涌动。
这很像一场江湖大会,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
就在大家以为剧本早已写好时,最大的变数突然出现了。
![]()
10月24号,美国代表在安理会上扔出了一颗炸弹。
她说,秘书长选举不能总看地区轮换,得“择优录取”,甚至美国自己也要参选。
这话听着挺冠冕堂皇,但明眼人都懂,这是要掀桌子啊!
![]()
美国代表谢伊
曾经的武林盟主,对这种排座次的游戏从来是瞧不上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规矩。
可现在呢?
他却拼了命想挤进这个轮值的体系里,这背后的故事,就很有意思了。
![]()
这不光是想当盟主那么简单,这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实力变化的信号。
就像一个曾经的拳王,发现自己单打独斗不行了,就想当裁判来控制比赛。
简单说:美国怕了。
怕自己的影响力在下滑,怕世界不再听他的。
![]()
所以他才急着要抓住联合国这根救命稻草,把它变成自己的传声筒。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他以前那么爱用否决权,现在却想通过“合法”手段来控制局面。
这暴露了他的战略焦虑,一种实力相对衰退后的焦虑。
![]()
看看在加沙地带,联合国物资车队想通过都得古特雷斯“肉身开道”,冒着被枪击的风险。
这么个险境,古特雷斯都上了,你说他没担当?
那联合国为啥还是不管用?
![]()
问题根本不在古特雷斯个人,而在于某些大国在背后拆台!
现在美国想更进一步,不光是拆台,还要直接控制整个戏台。
这就要了老命了。
这解释了为何美国的行为如此急迫,甚至不惜撕下体面。
![]()
轮换制不是陈规
有人可能会说,选个秘书长,看能力不就行了,纠结什么地区轮换?
这话听着挺有道理,但忽略了这个世界的基本现实。
联合国193个成员国里,发展中国家占了一大半。
要是秘书长总从那几个欧美大国里选,那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还有人听吗?
![]()
轮换制这个规矩,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从“亚-非-欧-拉美”的顺序,到五常国家不参选的默契。
这背后,是二战后国际秩序最核心的基石:主权平等。
它就像一个平衡器,防止大国俱乐部垄断话语权。
![]()
2006年选潘基文那回,美国就耍过这套路。
嘴上说“不看地区出身,只看能力”,其实就是不想让亚洲人上。
最后怎么着?
中俄联手硬守着这个惯例,美国才没办法,接受了潘基文。
![]()
潘基文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规矩,是中小国家抱团取暖的最后防线。
拉美国家,已经等了整整35年了!
从上个秘鲁人德奎利亚尔卸任,一代人的青春,从黑发等到白头。
![]()
这35年的等待,不是简单的程序问题,这是关乎全球南方国家体面与尊严的原则问题。
这次,智利都准备提名前总统巴切莱特,哥斯达黎加也想推前副总统格林斯潘。
更有120个国家联署支持“拉美配额”,这不是简单的程序,这是体面。
是美国想拿走的体面。
![]()
智利总统巴切莱特
真正的“择优”
美国口中的“择优录取”,听着特别公平,特别对。
但问题是,“优秀”的标准,谁来定?
如果标准制定权,被少数国家垄断了,那“择优”就变成了“择我”。
![]()
就像一场考试,出题的人只考自己擅长的科目,那考生能不选他的学生吗?
美国想要的“优秀”,恐怕不是服务全世界的优秀,而是服务美国利益的优秀。
看看热门人选巴切莱特,她就挺难的。
作为拉美人,她符合轮换的期待,作为女性,她代表历史的突破。
![]()
可她因为批评过美墨边境政策,就被美国警惕。
又因为谴责了俄对乌行动,被俄罗斯视为“西方传声筒”。
这就尴尬了,一个想代表多数的人,却可能因为得罪少数而被“双否决”。
会议室里,代表们的眼神在交汇,无声的较量,比任何言语都激烈。
![]()
每个候选人,都像走在钢丝上。
说白了,美国口中的“优秀”,是“听话”的代名词。
而我们期待的“优秀”,是“担当”的同义词。
真正的优秀。
![]()
是敢于在加沙问题上“肉身开道”的勇气。
是敢于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的担当。
真正的优秀,是让更多人有机会。
而不是让少数人永远掌控话语权。
![]()
历史呼唤突破而非倒退
联合国,已经80年了。
这80年,世界变了太多。
女总统、女总理、女部长,层出不穷。
可联合国,这个本应引领潮流的地方,却从未有过一位女性掌门人。
![]()
“首位女秘书长”,这五个字,不仅仅是一个头衔的改变。
它象征着对全球一半人口的尊重,象征着对“打破天花板”这一人类共同梦想的追求。
这不仅仅是一场人事安排,这是新旧秩序的一场正面交锋。
一方,是想把世界拉回“少数主宰多数”的旧时代。
另一方,是向往“共同协商、平等互利”的新未来。
![]()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多边主义。
这三点,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世界不是少数人的后花园。
俄罗斯更直接,点破了欧美拉帮结派、划阵营的老底。
巴拿马代表的当场回击,更是代表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心声。
![]()
历史的潮流,总是向前的。
想靠一己之力阻挡,注定是徒劳的。
或许,一个来自拉美的女秘书长,不仅能为联合国带来变革。
更能为一个真正多元包容的新时代,打开一扇门。
门,正在被推开。
![]()
结语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实力逻辑与程序正义的对撞,是单边野心与多边共识的较量。
历史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是选择倒退回强权主宰的旧时代,还是迈向共同治理的新未来?
或许,真正决定胜负的,不是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更能代表世界多数人的心声与向往。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