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诺贝尔奖首次颁发,成为了科学、文学与和平领域的最高荣誉。在20世纪初的俄国,有一个名字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力的竞争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然而,在1906年,当托尔斯泰得知自己再次被提名时,他做了一件震惊世人的事:他通过朋友传话,请求瑞典学院不要将奖项颁给他。如果获奖,他将公开拒绝。
这一切,究竟为何?
当时的托尔斯泰,已步入晚年,其世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称之为“生活的简化”
他戒掉了烟酒,成为素食主义者,甚至连穿着也彻底改变。他脱下了象征贵族身份的华服,换上了农民式的朴素衬衫和长裤,将裤脚塞进靴子里。在他看来,过度的物质享受和外表修饰,会阻碍一个人追求精神的完善与道德的升华。当时,这托尔斯泰已经长期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因此接受巨额奖金(4万卢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与他的信仰相悖。
![]()
这种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自然延伸到了他对金钱和荣誉的态度上。
从“稿费高手”到“金钱的蔑视者”
有趣的是,托尔斯泰并非一直“视金钱如粪土”。在早年,他是俄国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他的巨著《战争与和平》曾以每印张500卢布的高价售予出版商。《战争与和平》获得了25000卢布,并偿还了他购买的4000俄亩土地的债务。4000俄亩土地的面积略大于40公顷。我们可以算一下,这笔钱在今天值多少钱……
列夫·托尔斯泰用《安娜·卡列宁娜》的版税(1877年为2万卢布)在莫斯科买了一栋房子(1.2万卢布),在梁赞省买了一块森林(5000卢布),还剩下3000卢布用来购买各种“小”物件,比如马车、家具、餐具和雪茄。而1895年《复活》的2.2万卢布价值则要低得多。当时,1.2万卢布只能在莫斯科买半栋房子。当时,一桶最好的啤酒要1卢布,一双毡靴要3卢布。
他曾与作家屠格涅夫激烈争论,反驳后者“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挨饿”的观点,坚信“没有人能避开生活的物质方面”。
然而,功成名就之后,托尔斯泰开始对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感到深深的厌倦。他将财务管理事务全权交给了妻子索菲娅,自己则热衷于将大笔钱财捐给遭受迫害的“杜霍波尔派”教徒。
拒绝诺奖:是清高,还是家事?
关于他拒绝诺贝尔奖的动机,当时有一种传闻:是为了与妻子索菲娅赌气。传闻说,妻子不满他“挥霍”家财做慈善,于是他干脆连诺贝尔奖金也一并拒绝,让谁都得不到。
但这种“家庭财务冲突”的说法并不可靠,也缺乏证据。事实上,索菲娅是托尔斯泰最得力的助手。她不仅数次亲手抄写、修改《战争与和平》(因托尔斯泰字迹潦草),更长期担任他的文稿校对、文学代理人,甚至与审查委员会周旋。她是托尔斯泰文学事业上最亲密的战友。
因此,他的拒绝,更可能源于其纯粹的哲学信念。事后他本人对此的解释是:未获奖“使我感到荣幸和非常愉快,能得到这么多陌生人的认可和尊重”。他明确表示,自己不需要委员会的钱,并认为任何物质奖励都是一种“恶”
![]()
正如俄罗斯作家科菲林所说,因为托翁是天才,所以逻辑为天才所不适用。因为托翁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聚敛金钱,而是为了使读者认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托翁的创作是无私的奉献。托翁伟大,不在于他作品的海量印数,而在于他的小说所传播的思想与力量,正如他所说,思想和力量是为了拯救人的心灵,而人心得救,世界才可得救。1891年之后,托尔斯泰即放弃了著作权,因为他觉得,版权交易是他生活里“最麻烦的事情”。
在他的选择里,没有虚伪的故作清高,只有对 “荣誉” 与 “物质” 的清醒认知:他不需要用诺贝尔奖证明自己的文学价值,更不愿让金钱与荣誉干扰自己的精神世界。1906 年之后,诺贝尔委员会再也没有将托尔斯泰提名为候选人。对托尔斯泰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 他始终活在自己的文学与精神世界里,不受外界荣誉的裹挟,成为了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 “托尔斯泰”。
你还知道俄罗斯(苏联)文学史上谁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