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上的伤疤化作下弦月,黑暗的童年孕育出光明。“我会让看不起我的人看得起我,让看不见的人看见我。”这是在年龄不到10岁时,洪绍乾面对贫困和欺辱立下的誓言。从贵州贫困山区到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中国诗歌学会教育委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从黑暗无电的童年到荣登《青年时代》杂志封面人物,洪绍乾(笔名笔若)用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诗和远方”。他的故事和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青年作家如何将苦难淬炼成诗意的历程。
![]()
多舛命运:荆棘路上开出的花朵
洪绍乾的成长历程,堪称一部充满荆棘的励志史诗。1997年,他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理化乡法乐村一个贫困家庭。父母以补鞋为生,童年时期的他,由于家里贫困导致经常被人欺辱。童年的黑暗,是洪绍乾难以抹去的记忆。自出生以来家里无电九年,整个童年都在“黑暗”中度过。更为不幸的是,多次意外事故在他身上留下永恒的印记。2000年,因家里建房砍树,树倒下后直接从洪绍乾的身上压下去,他的右脚不慎伸入斧口导致脚趾被切除。
1999年,洪绍乾的爷爷酒醉后给未满两岁的他洗手,不幸将他抱倒在地上导致额头受伤。待父母带他去医院治疗回来,爷爷因为自责便喝了农药从此去世。这个事件导致奶奶怨恨洪绍乾十多年。2009年,见奶奶年纪大了不方便,想帮助奶奶砍树修建猪圈,洪绍乾便从猪圈上不幸掉下,失血过度当场昏迷,经过多次抢救后才苏醒,从此额头上有了25针长的疤痕。身体的伤痛从未击垮他追求知识的意志。为备战高考,他每天凌晨两点睡觉,早晨六点起床去校外的补习班上课。冬天路被冻住,他早晨走路不幸滑倒导致右手手背骨折。
由于伤在右手,家庭条件不好和即将到来的考试使得他不愿进医院动手术,便在当地找土医生将其骨折部强制用夹板进行复原,最终练习用左手通过了考试。贵州省诗歌学会会长南鸥评价道:“命运不公,但对生命却虔诚。”在命运不公之后,他并没有消沉、没有沉闷,依然昂着头、依然对生活抱着强烈的渴望和坚定意志。
从坎坷中崛起的多重因素
洪绍乾能够在文坛脱颖而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艰辛的成长环境成为他创作的不竭源泉。2004年至2008年期间,洪绍乾每天都要随母亲步行10公里的路去为别人补鞋挣钱读书。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是成功的核心要素。即使在病痛中,他也从未停止创作。
2017年6月28日,洪绍乾在楼梯口不慎跌倒导致左腿双骨骨折。在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红十字医院一个月的住院期间,他创作了很多诗歌,例如《三个脚后跟》《在白色楼房中央的夜晚》《窗》《悬挂起圣洁的黎明》《晚上》等。多方位的艺术才华拓宽了他的创作领域。洪绍乾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独到之处,在书法、摄影、艺术、设计、网络、经商等方面都多才多艺。
2014年6月,在贵州省省市现场书画大赛“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价值观”中,他以软笔作品《中国梦•少年情》、《中国梦》等作品展览于贵州省奢香文化市中心大定府,分别获奖青年书法家组一等奖、三等奖。
媒体关注与专业认可推动了他影响力的提升。他先后登上共青团贵州省委主办的《青年时代》杂志封面人物,荣获“中国90后金笔作家奖”、“人人文学奖”,作品被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
灵魂深处的生命之歌
洪绍乾的作品植根于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苦难与阳光的交织成为他作品的独特基调。他的诗歌既显示出“沉痛、悲哀、沉重”,又“暗示着一种阳光”。一位评论家指出:“在他的诗中,你总会隐隐约约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阳、看到雨过后的七彩。”认知事物独特、角度独特构成他创作的显著特点。贵州省诗歌学会会长南鸥用“一诚二阔三独特”来概括洪绍乾的作品特点。
南鸥特别指出:“洪绍乾能够写‘太阳跪在他的面前’,跪在大地上,跪在原野的尽头,兄弟们,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没有这种力量,谁也不敢写太阳跪在他的面前。”开阔的视野与丰富的意象使他的作品超越了个体经验。南鸥认为:“把洪绍乾放在全国视野,洪绍乾也可以为我们贵州人和现在的90后诗人争光。”
他指出,从“欧洲”到“武汉”,从“方舟”到“金字塔”,洪绍乾使用的意象和内心是十分开阔的,而“现在全国的90后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他们内心是不开阔的。”他的诗歌充满寓言色彩与多重解读空间。有评论家说:“他的诗像一颗刚从地里刨出来的花生,你看着它就是一颗成熟的果种,你剥开便是鲜嫩的米果。”“孩子读到的是童心,大人读到的是故事,快乐的人读到的是快乐,痛苦的人读到的是痛苦,你是谁你就能在他的诗作里读到谁。”
对亲情的深切呼唤成为他作品的动人旋律。尤其是他《写给姐姐》《姐姐,我想做一块大理石》等作品,深深打动了读者。在《在一首诗上跋山涉水》中,他写道:“我把它放在黄昏里/放在地平线最弯曲的地方/放进姐姐挂在竹竿上的背包里。”这些诗句既表达了对诗歌理想的追求,也蕴含了对亲情的渴望。
诗人笔若的诗歌之路令人想起他曾写下的诗句:“一切不幸都源于幸福/从城市回到村庄/回到盖过几代人破碎的瓦片上。”如今,他的作品已被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他创建的若昕文学诗刊社也成为无数文学爱好者的摇篮。贵州省诗歌学会会长南鸥曾说:“把洪绍乾放在全国视野,洪绍乾也可以为我们贵州人和现在的90后诗人争光。”他的成就已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文学创作,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象征。洪绍乾的未来,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只要心若向阳,便无畏忧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