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疼痛数月,做核磁说是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颈斜肌综合症,各种治疗轮番上阵,依然如故。
九月,在帝都和合作伙伴吃饭,看到偶一直揉胳膊,对方热心地联系一位以扎针见长的中医师。
老师在301工作,平时不对外坐诊,当时正在执行任务,约好下班后就近在梅地亚开个房间扎针。
老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六十来岁,非常和气,温文儒雅,扎针的手法却是凌厉又轻巧,堪称神奇。
治疗结束,偶这平日里经常把“不用社交媒体”挂在嘴边的人,主动提出加老师微信。
老师掏出手机,发现通讯录已满,为难地看过来,还没等他开口,鬼使神差地说:您看能能删掉谁不?
估计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操作,陪同同的俩人一旁对视,哑然失笑,老师迟疑数秒,仔细扒拉名单,嘴里念叨着:这俩已经不记得是谁啦,删吧。
告别时,天已经黑透,因为要马不停蹄去城市另一头赴约,连饭也没来得及请老师吃。
回武汉后,开始尝试他推荐的中成药和八段锦,每次反馈,都得到老师的指点和鼓励。
和之前认识的一些名中医不同,请教的每个问题老师都讲得很透彻,没有丁点故弄玄虚,他说:扎一针或者吃点药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瞎折腾。
很庆幸,遇到这样的医生,也挺佩服自己一把年龄不拿面子当回事的勇气。
说起来像玩笑,还真不是谁都能做到。
毕竟,“面子”二字,经常像一层无形的枷锁,困住想要靠近光的人。
尤其在与高能者相处时,很多人把“不被轻视”、“不丢体面”当成首要准则。
真正有价值的相遇,从来不是为维持表面的光鲜,而是借对方的光,照亮自己成长的路。
把面子看得太重,本质上是把“他人的评价”凌驾于“自我成长”之上,最终只会错过变强的机会。
高能的人,自带“去伪存真”的特质,他们不看重虚浮的客套,更在意交流的效率与价值;不纠结于语气的轻重,只关注观点的对错。
好些人,因为怕被说不懂而羞于提问、怕显得笨拙刻意隐藏短板,怕落后于他人硬撑体面……真正想变强的人,心里装的是“如何学会”,而不是“如何看起来会”。
![]()
(图片源于AI)
学生面对名师,那些纠结“提问会不会显得自己笨”的人,永远不如带着问题追着请教的人学得快;职场新人面对行业前辈,在意“说错话会不会没面子”的人,也永远赶不上那些敢于暴露不足、主动求指点的人进步得快。
高能的人,时间与注意力有限,他们更愿意把资源倾斜给那些放下身段、真心求教者,而非被“面子”绑架、畏首畏尾的人。
放下面子,本质上是放下“自我设限”,在高能者面前“适度示弱”,不是卑微讨好,而是清醒地认知到“我现在不够强,但愿意学习”。
事实上,向比自己在某一领域更精通的人学习,本身就是变强的捷径。
现实中,不少人在与高能者相处时,首先想到的是“不能露怯”……讨论问题,硬撑着发表自己都没理清的观点;遇到批评,第一反应是辩解而非反思,结果不仅没保住所谓的“面子”,还错过修正认知、补齐短板的机会。
要知道,在成长面前,“暂时的不懂”不可怕,“永远无知”才要命。
不把面子当回事,更能抓住高能者传递的“隐性机遇”。
毕竟,在高能者身边,围绕着优质的资源、前沿的信息和更广阔的平台,这些机遇不会主动找上门,更不会留给“爱面子”的人。
它们藏在“主动请教的一句话”里,藏在“承认不足的一个举动”里,藏在“放下身段的一次协作”里。
当然,不把面子当回事,不是毫无底线地讨好,更和放弃自尊不沾边。
真正的“放下面子”,是分清“虚荣的体面”和“成长的尊严”:前者是为让别人觉得你厉害,后者能让自己真的厉害。
与高能的人相处,最好的姿态从来不是“假装强大”,而是“承认不足,并愿意弥补”。
最好的结果也不是“赢得别人的认可”,而是“借对方的力,让自己更强一点”。
只要我们不再把面子看得比成长更重,就会明白:曾经放下的“面子”,迟早会变成更珍贵的“内核”——那是靠自己的努力,赢得的真正的尊重与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