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道歉了。
一看到“道歉”二字,一些人马上高潮了。
哈哈,打脸了不是?写文挺他的人,是不是也该道歉?
但在这个“二极管思维”裹挟的时代,我还是宁愿被喷,也要说几句公道话。
郑智化道歉的是什么?
![]()
他道歉的是形容自己的“连滚带爬”的用词。
他没有向深圳机场道歉,也没有推翻自己前面“抨击”的基本事实。
“连滚带爬”这个词,其实来自当下的热梗,大陆台湾几乎妇孺皆知。作为一个对文字敏感的唱作者,在登机过程不顺的情况下引用此词,恐怕并不为过。
他特别感谢了推轮椅的小哥,感谢各位服务人员,并希望不要因此牵累服务人员。
他大概知道我们有一种“问责”制度,会让当事者(或叫临时工)背锅。
重要的是,他有没有扭曲事实、造谣污蔑?
看他前一则的微博。
![]()
对比前后两个微博,有没有自相矛盾之处?何来打脸?
25公分的落差是不是事实?升降机司机有没有冷眼旁观?
前者抨击的是机场的“不人性”和升降机司机的“不厚道”,后者感谢的是帮助他的人。
向公权力叫板,而向“具体的人”释放善意,恩怨分明。
呼吁多关注“少数群体”(而不止于“残疾人”),悲悯之心可鉴。
深圳机场一面道歉,一面放出了登机视频。
根据网传视频画面显示,升降车与机舱门有高度差,全程有2名工作人员搀扶郑智化使用拐杖进入机舱。
耗时约2分钟,未出现“匍匐爬行”动作,但视频存在30秒剪辑跳跃。

因为25公分的落差,虽然彼此竭尽全力,依然费力狼狈。
视频中那只悬空哆嗦的脚,设身处地,共情一下,当事人什么感受?
整个过程,对于敏感而倔强的人而言,用“连滚带爬”是不是可以理解?
在健全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小坎儿”,对他们来说,或许是耗费全身力气也难以逾越的障碍。
这些被忽视的细节里,藏着的不仅是出行便利,更关乎一个群体的尊严。
同样是残疾人登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香港机场配备可调节坡度的无障碍登机桥,东京羽田的升降平台能自动贴合舱门。
事实上,情绪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不知道郑智化在登机前发生了什么。
但是一系列登机的不愉快经历,恐怕是导火索。
![]()
并不是拉偏架,也并不完全赞成他的陈述,机场安检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安全规范”不是漠视人权的遮羞布,服务意识有没有可提升之处?
事实上,郑智化并没有带着“满满的恶意”,深圳机场道歉后,他并不再追究。
![]()
他更希望能够优化服务,提升深圳这座“我喜欢的城市”的品质。
也希望国人不要老盯着“道歉”二字,各种唾沫横飞。
不要过于敏感,因为头上有“癞疮疤”,就不能说“秃”,甚至连“亮”也不允许。
有没有人性,在国内登过机的、上过车的,或者类似公共服务的,大概都有体验。
再看看各个城市的无障碍建设,看看残障专用设施有没有被无故占用。
再看看每天上下班的人流中,有多少坐轮椅的、拿导盲杖的、拄拐杖的。
有网友说:
无障碍通道早有了,但纯粹是为了达到无障碍标准而无障碍。我就见过地铁站,站口花大量的工程搞无障碍,然后内部莫名其妙一个2级的台阶。
明星也好、台胞也好,外籍人士也罢,他们毕竟是过客,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深圳既然对标国际,应该追求更好的服务品质。
![]()
郑智化吐了槽,机场马上改进,民众得了实惠。
说明很多工作是能做的,能改的,能进一步提升的。
当升降车不再需要明星发微博才能调平,才是真正的进步。
既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众的权利,当然是多多益善。
希望让人发声,理性探讨,而不是“吐槽者有罪”,或立马“怼回去”。
希望有识之士不要因此“噤声”,更不要“洪水滔滔,与我何干”?
也希望经此风波,多一些刀口向内,多一些主动反思和改进。
譬如求医、上学,让更多人“从从容容”,而非“连滚带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