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轮国有资产资源改革启动了,目前是湖北省,已经向全社会发布过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了!
精练概括一下,湖北省的深化国有“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管理改革,就是以“三化”原则(资产化、证券化、杠杆化)为核心,构建覆盖土地、水利、数据等六大资源的盘活体系,推动国有资产提质增效。
当然,最基本的出发点还是缓解当下的债务压力,这个压力不缓解,整个经济就像背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别说发展,就当下财政供养也会很吃力了。
![]()
![]()
为啥是湖北第一个
之所以湖北省率先做这个,首先是跟湖北省的使命有关。
1994年湖北率先提出“中部崛起”口号,并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等举措推动发展。但中部六省发展目标分化,湖北因地理条件(不靠海自然没有出海口和港口)面临单打独斗的困境。
中部六省,具体是指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个省份,总面积约102.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7%左右。
包括湖北省在内的中部六省地处我国腹地,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粮食产量占全国40%,GDP贡献率约21.6%。
现在湖北省的使命变了,不再着重提“中部崛起”的战略,而强调“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就是债务压力有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就是湖北率先做这个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湖北省当前的债务压力处于较高水平,但“整体可控”!
![]()
截至2025年9月,全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1385.9亿元,债务率达128%,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15%)。
这个地政府债务的余额水平,在全国31个省份中处于中上游位置,但债务率(即债务余额与综合财力的比值)较高,反映出一定的偿债压力。
而且湖北的债务结构很有特点,比如新增专项债占比高!
2024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占地方债总量的74.8%,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期限以10-30年期为主。
![]()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借新还旧的比例比较高,2025年1-9月全国地方债发行中,湖北“借新还旧”占比达63%,反映出债务置换压力。
不过,湖北省的经济实力较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0013亿元,位居全国第七,财政收入逐年恢复,为债务偿还提供了支撑,现在再加上资产盘活来助力一把: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资本证券化等方式筹措资金。
![]()
到底是怎么个玩法
这么多书面(专业)用语,是不是看起来有些不太习惯?
湖北省在此次国有三资的改革中有三个原则: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将矿产、水利等资源转化为可量化资产)。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通过ABS、REITs等工具实现资本化运作)。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以闲置资金撬动社会资本)。
另外还拟定了四类处置方式,即采取“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的策略盘活低效资产。
现在已经框定了所有资产的清查范围,主要聚焦在土地、水利、数据等6类资源,实物资产、特许经营权等5类资产,以及两类低效资金。
![]()
太复杂了?那就换一个聊法儿,确实也有更直接、更本质的说法!
其实就是通过金融化的手段,以抵押、折现、质押三个途径,提前把未来收益(子孙后代的钱)一次性变现,并且拿着这笔钱二次抵押,通过加杠杆腾挪出更大现金。
这就是典型的“前人变现,风险后置”,如果再形象一点,就是前人花钱,今人借后人的钱继续花,后人的后人还没出生就欠了一屁股债。
如果对未来的预期很好且当下的医疗、教育、养老等基础保障到位,这个模式其实还不错,但会有一个风险点:层层嵌套、步步证券化和杠杆化之后,底层资产在未来的经营和收入千万不要下滑。
![]()
下滑了会怎么样?就像搭积木一样,最底下一层如果歪了或者空了,整个积木就会坍方。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美国的次贷危机,这种危机不仅只发生在房产、股市以及消费领域,只要是资产类,只要有层层嵌套、寅吃卯粮的基本特征,就值得警惕!
![]()
回顾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爆发在2007年,但之前已经积累了多年,尤其是关键风险积累期中,集中在2004-2006年。
其中,层层嵌套就是主要特点之一,大量资产和资源被重构,变成复杂的金融产品和衍生品链条。
然后银行会将大量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化产品(如MBS),并通过多次衍生加工形成CDO等结构化债券,这些产品又被进一步切割、评级后流向美国甚至全球的投资者。
![]()
这种多层级的金融创新导致风险在不同机构间分散又相互关联,最终形成环环相扣的风险传导网络,就像房利美和房地美作为中间环节收购了大量劣质贷款,加剧了系统性脆弱性。
次贷危机可不仅局限于住房领域,还蔓延至信用卡、学生贷款、汽车贷款等多个信贷市场,甚至引发银行间拆借停滞。金融机构因持有大量相关资产而陷入连锁反应,暴露出整个金融体系的深度交织。
另一个特点就是寅吃卯粮!
美国社会长期依赖债务驱动经济增长,从个人到政府均存在“借新还旧”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以房产为代表的资源类,美国民众通过低首付、浮动利率房贷超前购房。
![]()
政府则持续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并将资金用于短期刺激而非长期结构性改革,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将未来的偿债压力转移至当下,形成不可持续的循环。
那些年的美联储只干一件事: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
这就导致流动性泛滥并涌入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的同时催生大量投机行为。当利率上调或经济下行时,借款人还款能力骤降,违约潮随之爆发,揭示了前期繁荣的虚幻性。
为什么不强调和执行严格的财政纪律呢?
![]()
因为美国从上到下,都在面对债务压力,比如政府债务规模不断突破上限(如从1917年的135亿美元增至如今的超36万亿美元)。
无论美国的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两党频繁以债务上限作为政治博弈工具,导致偿债成本滚雪球般积累,年轻一代被迫承担历史遗留的巨额利息负担,加剧了社会经济矛盾。
原来美国还有这样的特点:前人使劲花钱,今人借了后人的钱继续花,后人的后人干脆躺平了……债务的击鼓传花,美国年轮有时候还真不按规矩玩!
![]()
大方向肯定是好的
回顾一下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其实很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这种危机不仅只发生在房产、股市以及消费领域,只要是资产类,只要有层层嵌套、寅吃卯粮的基本特征,就值得警惕。
因为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看似环环相扣的路径里面,其实每一步都在消耗未来的现金流,而且每当未来的收益被卖掉,下一步的杠杆就只能依靠更远的未来。
![]()
这种模式的本质可以用层层嵌套、寅吃卯粮来概括,每一层还有证券化和杠杆化,都建立在凭空假设底层资产稳定可靠的前提下,一旦底层经营性资产收入下滑,整个信用系统就会有连锁塌方风险。
当然,我们不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是全民所有制,人人都会有一份,这样会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而且湖北省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已经实现突破了!
![]()
比如洪山人工智能大厦通过发行CMBS融资3.01亿元,实现从土地运作向资本运营转型。
比如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像五峰县月山村将水生态资源打包交易,十年期协议价值120万元,带动康养产业发展。
比如数据资产开发,湖北大数据集团挖掘公共数据价值,推动数字产业化。
比如创新投融资模式,湖北的文旅集团将闲置房产改造为高端养老中心,探索可持续盘活路径。
![]()
大方向肯定是好的(我们也左右不了),只需要留意四个风险点就行!
首先就是过度杠杆化,如果国有资金杠杆化操作失当,可能引发债务累积,比如武汉公交通过票款收益抵押融资6.01亿元,如果未来收益不及预期,可能触发偿债危机
其次就是隐性负债,这个从中央到地方都很头疼的难题之一,部分资产证券化项目(如CMBS、ABN)依赖未来现金流,若经济下行或市场波动,可能转化为政府隐性债务。
![]()
第三个当然是不要贱卖,毕竟是国有资产和资源,尤其是所谓的破产国企、废弃矿山、水利资源等“变废为宝”需要精准估值,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有过相当深刻的教训。
最后一个就是证券化流动性风险,部分证券化产品(如商业地产抵押证券)依赖长期稳定收益,如果市场流动性收紧,可能引发抛售潮——这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与利率环境,最好的顺着周期做,而不是逆周期操作!
现在湖北已经敢为人先了,安徽等省市也在跟进!
![]()
想想也挺不容易,各省各地方现在也确实很难,既要维持财政供养,又要不断扩大内需,还要缓解当下的债务压力,更要挤出资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果四个全都要,那就只能向未来预支了。
现在下定决心向未来预支也不是不可以,顺便把大家对未来的预期搞上去,把当下的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基础保障搞上去,笔者感觉这一轮国有三资改革肯定大获成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