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叶某的遭遇令人瞠目结舌——2023年11月借款13万元,经过5家贷款公司、11名放贷人的层层转手,债务竟像滚雪球般膨胀至1260万元。这并非简单的"利滚利",而是一整套精心设计的金融陷阱。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转单平账:债务垒高的秘密武器
![]()
image
叶某案例中,"转单平账"是最致命的操作手法。当借款人无力偿还首笔贷款时,放贷方会主动介绍新"金主",用新贷款偿还旧债。但每次转贷都会将前期的利息、手续费全部计入新本金,成都警方调查发现,叶某的原始债务通过这种手法被恶意放大了近100倍。
![]()
image
更隐蔽的是,这些贷款公司会制造完整的银行流水记录。他们要求借款人先将贷款全额提现,再返还部分资金作为"保证金",表面上形成合规的借贷凭证。巴南区法院审理的小丽案中,放贷人张三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1.3万元实际借款在账面上变成5.5万元。
![]()
image
砍头息与文字游戏:藏在合同里的吸血条款
小丽累计还款15万元后,张三仍坚称尚欠5.5万元本金。法院调查揭穿了这套把戏:张三在借款时预先扣除30%的"服务费",1.3万元借款实际到手仅9100元,却要按全额计算利息。这种"砍头息"手法被最高人民法院明令禁止,但放贷人往往将其包装为"咨询费""管理费"。
2023年6月,巴南区法院依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认定小丽已超额还款1.3万元,判决张三返还款项。类似案例中,灌南县法院还发现更恶劣的"转贷套利"——田某将从银行贷出的13万元转借给顾某,这种违法行为直接导致借贷合同无效。
法律重拳:从民事纠纷到刑事犯罪
当成都警方打掉这个犯罪团伙时,发现其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有专人负责招揽客户,有律师团队设计"完美合同",还有催收公司进行施压。华蓥市检察院监督的一起案件中,老赖罗某开着豪车住着豪宅,却谎称无力支付1390万元工程款,最终因拒执罪面临刑事追责。
刑法第313条明确规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在警方通报的另一起案件中,借款人高先生偿还2887.6万元后仍被追讨470万元,6名放贷者现已因涉嫌犯罪被刑拘。
这些案例揭示出"套路贷"的本质:它不是普通借贷,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诈骗行为。借款人一旦陷入"以贷养贷"的循环,就像掉进无底洞。正如办案检察官提醒:任何要求"借新还旧"的贷款都是危险信号,保留完整转账记录、拒绝签订空白合同,才能守住法律保护的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