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持续了十年的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员巧搭对话平台将问题化解于诉讼前端;一场家庭财产矛盾,专业人员运用情理法结合的调解技巧成功化解;一桩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司法所、派出所、律所“三所联动”的机制下圆满解决……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生动案例,正是洞泾镇司法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鲜活缩影。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洞泾镇司法所已基本实现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一位位人民调解员通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创新探索,让诸多“老”问题的解决路径焕发“新”机。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十年坚持,矛盾化解于诉讼前端
2015年,松江一小区内因“僵尸车”清理,引发了一场业主与物业之间长达十年的纠纷。业主许某购置的一辆价值8000元的摩托车,因长期未使用,停放在了小区固定车位。这一年,物业公司正要在小区开展环境整治,该车辆也被认定为“僵尸车”清理。许某发现车辆丢失后,立即与物业公司交涉,要求赔偿损失5000元,被物业公司拒绝。此后,许某便以拒缴物业费的方式表示抗议,而物业公司则以许某拖欠物业费为由拒绝任何赔偿,导致矛盾不断升级。直到今年,双方才共同提出调解申请,寻求专业帮助。
考虑到纠纷持续时间长、矛盾积累深,洞泾镇司法所专门指派了具有丰富物业纠纷调解经验的调解员负责此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听、辨、劝”的调解方案。
“听”诉求是第一步。调解员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分别约谈双方当事人,全面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的想法。许某认为自己的车辆手续齐全,绝非废弃车辆,而是个人财产,物业无权处理,拒缴物业费也非恶意拖欠而是无奈之举。物业公司则认为“僵尸车”的处理流程、认定标准合法合规,许某拒缴物业费却对公司构成严重违约,物业有权拒绝赔偿,要求其必须先补缴拖欠的物业费再谈赔偿事宜。
在掌握双方诉求后,调解员结合证据与法条展开法律分析、明“辨”是非,指出物业在管理程序上的疏漏,分析诉讼风险,并同步点出许某拒缴物业费的违法性。经过多轮耐心调和“劝”解,双方自愿达成一致协议。一起僵持了10年的矛盾纠纷,在人民调解员的“听、辨、劝”调解中得到了根本化解。
法、理、情结合,巧解情感纠纷
今年2月,洞泾镇司法所接到了一起恋爱经济纠纷调解。一对恋人在分手后,男方要求女方返还恋爱期间的花费,却遭女方拒绝,双方因此产生争执。
“像这类案件,从法律角度分析,男方在恋爱期间的花费因为没有写明原因,所以会被视作无偿赠与,无需返还。但若这样说,调解一定不会成功。”调解员阮春美告诉记者,当双方分歧较大时,就需要将法律、道理和情感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调解。
调解员先行对当事人分头展开背调,了解到男方在分手后未找到工作也没有积蓄,生活压力较大。随后,调解员将男方的难处告知女方,并指出《民法典》的规定。这一法条也令女方意识到,部分特殊性质的赠与自己并不能在分手后无条件接受,加上调解员多次提到双方两年多的情分,令女方产生动容。随后,调解员顺势建议,女方可以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返还部分金钱给男方。最终,男女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情感纠纷成功化解。
“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尤其是在当事人情绪很激动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调解员的耐心。”阮春美表示,更关键的是,调解员还需要进一步给当事人灌输法律观念,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才能找到症结,解决问题。
“三所联动”,协同机制止纷争
今年8月,上海某公司出现了一起员工死亡案件,员工家属与公司就善后事宜无法协商一致而发生纠纷。由于涉及人员死亡,仅依靠调解员无法使案件顺利推进,为此,司法所第一时间与派出所、律所取得联系,启动“三所联动”机制,组成调解小组。
首次调解过程中,死者家属一方到场十余人,调解员干婷慧化身“老娘舅”,认真听取家属想法,在安抚其情绪之余,尽量引导家属保持理性,但在听到公司方认为赔偿费用过高时,家属方再次变得情绪激动,使得调解一度陷入僵局。“我们和民警一起安抚死者家属情绪,同步向其宣讲有关事故处理的法律规定,劝导家属方依法主张权利,合理提出诉求。”干婷慧说,好不容易平息了死者家属的情绪,降低了赔偿标准,但公司方依然觉得金额过高,矛盾再次被激发。
为此,调解小组及时调整调解策略,分头做当事人工作。由调解员向家属方详细解释对于一次性工亡补助及丧葬费的费用诉求以及抚恤金的法律依据,劝说家属方降低预期。相比此前调解,此次调解,派出所与律所一同加入,与公司方单独沟通,引导其从人道主义和社会责任角度出发,体谅家属实际困难,酌情提高补偿金额。最终,在司法所、派出所民警、律师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下,家属方与公司方就该纠纷解决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这类纠纷涉及人身损害,家属法律意识相对薄弱,更需要多元力量参与,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干婷慧说,而“三所联动”的机制,既能快速响应也能高效调解,进一步增强了调解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深耕诉源治理,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途径,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今年洞泾镇司法所已成功调解纠纷34件,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后续,我们也将继续优化法律服务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洞泾镇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张立
图片:受访者
编辑:桂可欣
审核:周样波 夏婷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