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街道中山苑社区,只要提起凌巧华阿姨,居民们无不交口称赞。非遗丝网花手工老师、舞之友团队创始人、老年协会会长……今年67岁的她有多重身份。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名在社区里备受尊敬的“多面手”老师与带头人,最初踏上这条道路,仅仅是因为退休后闲来无事。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从“闲趣消遣”到指尖生花
十多年前,凌阿姨刚开始在家做丝网花时,只是出于个人兴趣。“当时就是消磨时间,没想到邻居们看到都喜欢。”凌阿姨笑着回忆。那份被认可的喜悦,激发了她深入钻研的热情。面对大家的请教,她来者不拒,“有人来问,我就教,教着教着,人就越聚越多了”。
十多年来,为了当好老师,她下了一番苦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她克服年龄带来的挑战,主动学习如何上网搜寻教学视频。“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一个视频要反复看好多遍。”她戴着老花镜,一边按下暂停按钮一边认真做笔记的身影如同一名勤奋的学生。她不满足于自学,还报名参加了上海市老年大学东华大学分校的丝网花艺术提高班,不断提升技艺。
![]()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丝网花作品从简单花卉发展到大型创作,栩栩如生的凤凰、金龙、天鹅、大公鸡、花卉盆栽等相继诞生。其中一盆精心制作的牡丹在义卖中,因制作精美,被人以三百多元的价格买下,这份认可让她倍感欣慰。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官方认证,2007年她获得了丝网花师资证;2019年,又荣获上海市老年教育兼职教师证。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她的课堂从社区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共建单位中山二幼师生被她的手工艺品吸引,特意在儿童节邀请她举办非遗丝网花手工课活动;她曾担任中山街道“府城匠心·艺课堂”的丝网花指导老师;通过线上教学,她为老年人提供指导和服务,还荣获了上海老年教学线上教学纪念证。
![]()
从“逐帧学习”到“领舞人”
凌阿姨的活力不仅绽放在指尖,也洋溢在舞步中。在中山苑社区,经常能看到她带领“舞之友”团队排练的身影。“一二三四,转身,抬手,对!保持微笑!”她一边精准示范动作,一边喊着拍子,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却无比专注。
![]()
在她的引领下,中山苑“舞之友”团队已成立近十年。每一支呈现给学员的舞蹈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她采用“逐帧学习法”,在家反复观看视频,抠准每一个动作细节,熟练于心后,再去教给学员。这份执着与付出,让她在2017年荣获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一级。此外,从2021年至2023年,她还担任了中山街道终身教育推进员,积极推动社区文体事业发展。
从“被邀请”到“主动解难题”
2016年,在居委会的邀请下,凌阿姨肩负起中山苑老年协会会长的重任。在她的有效组织下,原本略显松散的协会如今拥有19名活跃成员,并形成了“网格化分片包干”的上门关爱模式。她认真负责,分工细致明确,组织协会成员定期上门慰问小区里的高龄老人和独居老人。
![]()
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凌阿姨展现出了超强的学习与适应能力。2024年,她发现协会成员因各自家务繁琐,很难凑齐时间开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她主动学习并掌握了视频会议技术,打破了召开会议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确保了协会工作的顺畅沟通与高效运行。
从丝网花到舞蹈,从手工教学到社区服务,凌巧华阿姨用自己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与坚守,完美诠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深刻内涵。她不仅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健康生活的倡导者,更是社区温暖的传递者,是一名值得尊敬的“银发先锋”。在她的影响下,中山苑社区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也得到了更好地弘扬。
■中山街道分中心供稿
■文字编辑 王红霞
■栏目责编 张小小 ■栏目主编 叶伟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