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2025年10月25日,平壤的中朝友谊塔前,红色花篮庄重而肃穆地摆放在烈士铜像之前。鲜艳的缎带上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每一个字都像是在提醒世界,历史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血与火铸就的记忆。风轻轻拂过,带走花瓣,却带不走那份跨越国界的敬意。
![]()
同一时刻,在朝鲜桧仓烈士陵园,祭扫仪式静默而深沉。中国志愿军老战士和烈士亲属,肩负着家族的记忆与民族的情怀,与朝鲜党政军代表一道,向134位英烈墓敬献花篮、祭酒。毛岸英烈士的墓碑前,哀思凝聚成无声的敬礼,这是一种跨越时间、跨越生死的对话,是对历史的庄严承诺。
辽宁沈阳、丹东,抗美援朝纪念碑和纪念塔前,同样是肃穆的场景。脱帽默哀、敬献鲜花,平凡的动作承载着不平凡的意义。每一个参与者,都在用身体和心灵完成一场与历史的对话:那是一段血与火的岁月,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将士用青春、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中朝双方的纪念活动不仅仅是仪式,它象征着两国人民的情感纽带和战略友谊。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老战士代表、烈属,以及朝方的金成男和各界代表,都是这种情感的承载者。他们的身影在平壤的街头、陵园的碑前交错,仿佛历史的长河再次流动,把75年前那段烽火岁月拉到今天的眼前,让人深切体会和平的可贵。
![]()
纪念不仅是缅怀,更是一种教育。年轻一代在仪式中看到的是历史的真实和国家的厚重,那不仅仅是战争的悲壮,更是团结、牺牲和忠诚的示范。抗美援朝不仅关乎军事胜负,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符号,是国家意志和民族情感的浓缩。历史的温度,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脚下的土地。
当晚,北京与平壤的纪念招待会同步举行,中国军科院与朝鲜国防部负责人作为主宾出席。招待会的礼节与仪式的庄重相辅相成,这种形式的交流,让历史的纪念不只是静止的回忆,而是现实中两国互动、两国情感的延续。外交与国防的交汇点,不仅体现了战略合作,也彰显了两国对历史的尊重与共同承诺。
历史不是偶然,也不是孤立的事件。金正恩率朝鲜党政领导人专程前往桧仓烈士陵园敬献花篮,这种举动传递出两国对历史共识的深度认同。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纪念活动,提醒人们,和平是用历史换来的,也是用警醒维系的。志愿军的英勇牺牲,让今天的中朝关系不仅建立在现实利益上,更植根于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
![]()
抗美援朝75年,纪念的意义不止于回顾过去,更在于激励现实。中朝共同祭扫、献花、默哀,把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连结起来,让民族情感与国家意志在今天得到延续。每一次的敬献,每一声默哀,都是对和平的承诺,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一种警醒: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团结,需要用历史来照亮现实,用记忆来警示未来。
纪念仪式结束,花篮静静摆放,风继续吹拂。烈士的名字,历史的岁月,跨越国境的敬意,汇聚成一种力量——提醒每一个今天的中国人,也提醒世界,和平与稳定不是理所当然,而是用血与牺牲换来的财富。抗美援朝的历史,仍在今天回响,它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