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编者按: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徐汇区融媒体中心与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推出《梧桐树下的抗战记忆》专题,以文物建筑为时空坐标,追溯烽火岁月中的家国情怀,展示徐汇红色文化底蕴。
四普文物点位
![]()
建国西路620、622号住宅,建于1924年,由赉安洋行设计,中法营造厂承建,包括2幢重要建筑。两幢建筑样式相同,整体三层,局部四层,主体为砖木结构,露台部分为混凝土楼板,东立面有突出墙面的六边形凸窗,顶层半圆券窗,坡屋顶,折线形屋檐,跌檐式山墙,建筑整体带有强烈的德国青年派风格特色。其中,建国西路622号为爱国企业家、烈士陈三才旧居。
![]()
菁英之路:从清华学子到“冰箱大王”
![]()
陈三才(1902—1940),名定达,江苏昆山锦溪镇人。自幼聪颖过人,1916年被保送入北京清华学校,其间亲历“五四运动”浪潮,与同学一起参加了游行请愿活动。1920年,陈三才赴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攻读电气工程,学成归国后在上海经营了一家北极公司,公司销售的“弗里吉代尔”牌制冷产品在当时是稀缺物件,受到上流阶层的广泛欢迎,陈三才也因此被称为上海滩的“冰箱大王”。
![]()
陈三才与孩子们在建国西路家中
![]()
烽火担当:实业精英投身抗日救亡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陈三才毅然投身抗日洪流。他以上海联青社社长和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员名义赶赴前线,利用工程技术帮助军队构筑防御工事,并联络商界捐款捐物。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陈三才多次参与袭击黄浦江上的日军航母“出云号”,虽未成功,却被誉为“商界抗日勇士”。为防日军搜集铜币造子弹,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与银行负责人将几十吨铜币秘密转移至法租界仓库,并派亲信昼夜看守。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这位实业家尽己所能,为抗日救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孤勇诛奸:从谋炸“76号”到刺杀汪精卫
1939年,汪伪特工总部在极司菲尔路76号(今万航渡路435号)成立,成为汪伪政权残害抗战志士的“魔窟”。陈三才对此深恶痛绝,产生了炸毁“76号”这座魔窟的想法,于是和同伴密谋了一个行动计划,花钱打通租界各个环节,利用公司物资运输掩护,偷运炸药埋于76号与74号之间,可惜计划被特务察觉,炸药未爆,行动流产。
之后,他将目标直接转向刺杀汪精卫。得知汪精卫定期赴北四川路医院就诊后,他重金买通白俄兄弟伊万诺夫,试图通过医院护士对汪下毒,然而行动当日,汪精卫临时变更行程,计划落空。更不幸的是,这个白俄人借机敲诈勒索,不断索要高额钱财,后更是反戈告密,导致陈三才于1940年7月9日被捕,关入“76号”魔窟。
狱中,他受尽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面对汪精卫亲自审问,他直言:“余与尔无私怨,欲诛国贼耳,国贼人人得而诛之。”狱中,他在给妻儿的信中写道“一个人的幸福不在乎自己有所得,而在乎为别人服务”,字里行间洋溢着豪情与大义。1940年10月2日,陈三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9岁。
从清华学子到实业先驱,从技术救国到孤身诛奸,陈三才用生命诠释了“行胜于言”的信念。2001年,陈三才的名字被刻入清华英烈的纪念碑;2014年,江苏省民政厅追认陈三才为烈士;2020年,陈三才入选全国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
文稿:徐汇文旅
编辑: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